阿里新零售 「打包」長三角

阿里新零售 “打包”長三角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研究學者朱海就對城市下過這樣一個定義:

城市的主角是“人” ,城市的本質是“市”。

在他看來,城市首先是作為“市場”而存在的,市場內在的擴張效應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過來,推動了城市的形成、發展,人在城市中謀生,享受生活也帶來了城鎮發展所必需的資本、人力和智慧。

隨著新零售的變革,中國的城市與城市正在進一步連接,形成更大規模分工與合作的超級城市集群。城市和人之間的關係還在被進一步地重新定義。

阿里就像是一張大網,把一個個區域的城市集群粘合在一起,讓城市集群在商業、零售、居住等各個維度形成更大的勢能。人在這張大網之中,將享受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

城市和零售是一對孿生子

城市和零售向來是一堆孿生子。

在中國古代,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城”主要是為了防衛,並且用城牆等圍起來的地域。《管子·度地》說“內為之城,內為之闊”。“市”則是指進行交易的場所,“日中為市”。

阿里新零售 “打包”長三角

隋唐時期,當時的零售形態更多是“集市”,雖然“市”和“坊”分離,但“集市”卻引發了周邊村落、居民向集市周邊聚集。可以說,古代零售業帶來了人群聚集,奠定了今日長三角城市群的雛形。

“淮安、揚州、蘇州、杭州”當時號稱四大都市,由於商品經濟發達,幾大城市崛起成為著名的商業城鎮。

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其實是因“市”而“城”,即是先有市場後有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類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在現代,零售業同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城市形態。零售會影響城市人口的區域分佈,城市地價又會影響零售的選址。

1970年代,沃爾瑪在美國誕生僅20餘年。為降低地租成本,沃爾瑪曾採用郊區化模式,超市開設在近郊,這個選址思路和美國當時的“逆城市化”現象相輔相成——居民逐漸離開城市中心,把家安在郊區甚至農村。

郊區化的選址思路和汽車的普及進一步促進了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的“人口郊區化”現象。

1970年代的美國,零售形態是一個個超市網店,零售對城市形態的影響也僅僅只是在城市內部兜兜轉轉。

新零售的城市一體化大網

今天的新零售形態,不再像沃爾瑪在70年代,僅僅只是用一個個超市網店在平面上影響城市形態和人的生活。

這是由電商平臺+百貨商超+社區小店+餐飲生活服務等八路大軍形成的全業態佈局。這是“線上+線下”、“技術+商業”、“生活+服務”構成的立體式的大網。

阿里新零售 “打包”長三角

在“萬公里”的範圍內,天貓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形態在菜鳥網絡的支撐下,正在把萬公里範圍內的商品全部全部搬到用戶面前,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中享用來自全球的商品。甚至很多商品,是在24小時之內送貨上門。

在“百公里”的範圍內,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商品互通有無,城市形成了更細緻的分工,盒馬鮮生中杭州市民每天搶空的綠色時蔬枸杞頭,本是南京人最愛的野菜,平時由上海的蔬菜種植合作社供貨,種植地在寧夏銀川。

在三公里的範圍內,盒馬鮮生、大潤發、銀泰這些線下零售業態,不僅改變了周邊生活,還推動了人群居住聚集甚至是周邊商業聚集。盒馬鮮生帶來的“盒區房”概念,某種意義上就是指人們對周邊生活基礎設施的期待。

在最後一公里的範圍內,社區小店和農村淘寶,打通了城市和農村的最後一公里。讓農村和城市能夠以相同的成本、相同的時間享用同樣的商品。餓了麼和口碑,則是通過一個個配送騎士讓用戶能在1小時內享受生活服務。

這種萬公里、百公里、三公里、一公里的改造,讓人在城市之中看到的是一個個生活組團,城市也進化成為了以個體為中心,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服務的理想生活區。

新零售跨越了單個城市的範圍,塑造了城市形態,在空間維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對城市空間的改造也讓國家層面看到了零售對城市一體化的作用。

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發布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阿里將與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長三角城市簽署協議,幫助長三角打造世界級新零售城市群。

長三角一體化,從新零售的一體化開始拉開序幕。這帶來的影響無異於是用零售和技術給長三角的城市開著飛機換引擎。

推動新零售的創新業態在不同城市落地,讓人們享受到更便利的生活。讓傳統零售實現轉型,讓智慧零售得到普及,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在整個長三角的落地。甚至是推動區域物流網絡的連接,縮小不同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甚至最大程度解決城鄉二元問題。

新零售把城市打包在一起,全部放在人的面前,讓傳統空間距離概念讓位於人的生活。

中國特色的城市集群之路

阿里的新零售甚至還在進一步推動中國城市集群化。

“城市集群化”,已經是中國城市化的目標方向。這兩年來,中國城市化已經決定了走以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為依託,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依次圍繞的城市集群發展的道路問題。

繼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後,“十三五”規劃中對城市群的格局,基本定了調,進入國家視野的城市群共19個。

阿里新零售 “打包”長三角

其中最受重視而且被視為且能撐起中國未來城市群框架一共有5個: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

這份規劃之中提到,大中城市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延伸面向腹地的產業和服務鏈,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節點。科學劃定中心城區開發邊界,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

早在今年4月的時候,阿里就曾宣佈啟動建設“新零售之城”。

不到一個月,北京、天津、西安、武漢、福州等全國一線城市都加入新零售之城行列。一張涉及20個新零售之城,超過70個新零售商圈、10萬家天貓新零售智慧門店的零售大網正在全國拉開。

新零售和產業轉型升級、延伸服務鏈,形成新的增長點等要求實質是一致的,都是在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

因為新零售可以抹平城市和城市、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消費差異甚至是消費成本。讓城市與城市之間形成了更緊密的產業合作,零售供應鏈的各個環節被各個城市所分擔,生產、存貯、物流、消費都在不同的城市之間完成。

新零售甚至還依靠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推動建立智慧城市,讓社會治理變得更科學高效。

什麼樣的經濟形態就會帶來什麼樣的城市。

農業社會的商品經濟誕生了工商業城鎮,工業社會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當代社會的商業文明帶來了特大城市,而未來技術和商業的融合,會帶來更多產業鏈分工明確,區域間密切合作的城市集群。

正如19世紀英國“田園城市”運動創始人埃比尼澤·霍華德在《明日的田園城市》所說的:

社會城市是精神性的,它已不僅是一種城市社區的生活規劃,而是對人類生活方式的一種倫理性思考和文化性詮釋,表達的是一種道德的信仰和對文明的理解。

“城市集群化”是中國城市化的思路,也將是阿里新零售和中國特有的零售商業環境結合帶來的結果。

它不僅僅是代表了城市發展的思路,更是代表了現代人對在城市空間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