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别插手

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别插手

不让人省心的mimi、nini今天又吵架了,俩人都想玩儿小熊,争夺来争夺去,最后还把小熊扯坏了,谁也没玩成。这一幕被mama看在眼里,一直思考是否要插手帮他们解决冲突……

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别插手

3-6岁的孩子有和同伴交往的需求和行为,但缺乏交往的技巧,出现同伴冲突很正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分享、礼让等方面还未形成真正的交往准则,他们的思维也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就像mimi、nini遇到同一玩具,两人都想要玩,结果谁也不让谁一样。

另外,孩子缺乏处理冲突的技巧。在玩具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协商(比如轮流、分工等)同时满足大家共同的需求。由于交往经验不足,孩子常常缺乏这种沟通和协商的技巧,不能有效处理冲突。

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家长究竟该不该插手?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自己应替孩子解决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这是孩子之间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处理。

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别插手

事实上,家长应该首先认识到,孩子是同伴冲突的主体和责任者,家长无须代替孩子做这一问题的解决者,否则会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孩子每一次受挫都是其成长的契机,与同伴闹别扭,纵然会使孩子受到伤害但孩子可以从中学会如何看待和处理矛盾。

其次,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家长要做一个观察者、倾听者和冲突解决的支持者。观察而非打扰;倾听而非忽视;支持而非干涉。家长首先要观察孩子在交往中发生了什么,孩子是如何做的,不要急于上前劝架或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随后,家长可以试着跟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可以说“我看到你好像有些难过,能不能给我讲讲发生了什么”,以此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孩子表达情绪后,家长要予以接纳,不要评判,也不要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等孩子的负面情绪缓和后,再和他们一起谈论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该怎么做。

虽然我们不提倡家长插手,但不等于家长就应坐视不管。

家长要对孩子表达信任和提供支持,可以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想办法处理好这件事”,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别插手

当孩子确实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提示,比如“要不你们轮着玩吧?你们自己决定谁先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家长那里感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源泉。

家长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懂得分享、学会宽容,如果孩子不懂得分享和宽容,他们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他人互帮互助、友善相处,在人际交往中将碰到更多的挫折和麻烦。当同伴并不是有意伤害自己时,可以主动跟同伴沟通,化解矛盾,以宽容的态度谅解别人。这样胸怀才更宽广,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

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别插手

今日话题

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教孩子懂得分享、学会宽容的呢?当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你会如何处理呢?快来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