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幾個坦克大國外,還有法國、意大利、波蘭、捷克、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同樣成為二戰中的坦克生產國。他們研製的某些坦克,在性能上還是很有特點的,成為“戰車王國的奇葩”,也為世界坦克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意大利CV33超輕型坦克

CV33超輕型坦克是意大利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直使用到二戰中期的超輕型坦克,曾用於西班牙內戰、埃塞俄比亞戰爭和北非戰爭,1943年被淘汰。戰鬥全重為3.2噸,乘員2人,主要武器為兩挺8毫米機槍,彈藥基數3200發。動力裝置為42馬力的汽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2千米/小時。機動性不錯,但火力弱、裝甲太薄,是它的致命弱點。

改進型的CV35超輕型坦克,換裝為兩挺13.2毫米重機槍,生產數量也很有限。不過,由CV33改裝的噴火坦克,倒是在入侵埃塞俄比亞戰爭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意大利L6/40輕型坦克

L6輕型坦克於1941~1942年間研製並生產,共生產了283輛,全部裝備意大利軍隊。其戰鬥全重為6.9噸,乘員為2人,主要武器是一門20毫米機關炮,動力裝置為70馬力的汽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2千米/小時。

在L6輕型坦克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種輕型自行火炮,即L40自行火炮。戰鬥全重為6.7噸,乘員為3人,主要武器是一門47毫米火炮。到1943年,共生產了大約300輛L40自行火炮。在北非戰場上,L40發揮的作用比L6輕型坦克要大得多。

意大利M13/40中型坦克

意大利最先生產的中型坦克是M13/39中型坦克。1940年至1943年間,先後改進為M13/40、M14/41、M15/42幾種中型坦克,生產量分別為:799輛、1103輛和90輛,廣泛用於北非、希臘和意大利戰場上。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其中,M13/40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14噸,乘員為4人,主要武器是一門47毫米火炮,輔助武器為4挺8毫米機槍。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25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2千米/小時。變型車有M40/M41/M42自行火炮等。

意大利P40重型坦克

P40中型坦克於1942年研製成功。雖然它名為重型坦克,但戰鬥全重只有26噸,乘員為4人,主要武器是一門75毫米坦克炮。動力裝置為420馬力的汽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鉚接結構。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意大利投降前,僅生產了21輛P40坦克。不過,意大利投降後,法西斯德國撿了“小兄弟的家當”,繼續生產了200臺P40坦克,補充到德軍的裝甲部隊中去。希特勒還專門視察了P40坦克。

捷克LT-35/38輕型坦克

早在20世紀20年代,捷克就能製造出坦克。到了30年代,捷克更製造出LT-35/38輕型坦克。這兩種坦克在二戰中廣泛使用,尤其是LT-38坦克更被德軍改造成“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名聲大噪。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LT-35坦克是1935年研製成功的,總生產量為200輛。其戰鬥全重為10.5噸,乘員4人,裝一門37毫米火炮,動力裝置為一臺120馬力的汽油機。二戰中,德軍將繳獲的LT-35坦克交給羅、保、匈僕從軍使用。匈牙利人還在此基礎上研製出M40坦克,也曾用於實戰。

LT-38輕型坦克,德國人稱之為38(t)戰車,戰鬥全重為9.4噸,乘員4人,裝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可發射穿甲彈和榴彈。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25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2千米/小時。LT-38輕型坦克的總生產量達1414輛。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法國R-35和H-35輕型坦克

“雷諾”R-35和“霍奇基斯”H-35輕型坦克是二戰前裝備法軍、一直用到二戰初期的輕型坦克。R-35坦克於1935年正式生產,到1939年法國投降時,共生產了1600輛以上。戰鬥全重為10噸,乘員2人,主要武器為一門短身管火炮。動力裝置為85馬力的汽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20千米/小時。R-35坦克在法軍中未能發揮多大作用。倒是德軍佔領法國後,將繳獲的大部分R-35改裝成自行火炮或彈藥、武器運輸車,大量用於戰場。

H-35輕型坦克於1935年研製成功,1939年又改進為H-39輕型坦克。H-35/H-39輕型坦克的總生產量為1000輛。H-35輕型坦克的性能和R-35差不多,但機動性稍好,最大速度達到了36千米/小時。H-35的“命運”也和R-35差不多。

法國S-35中型坦克

S-35中型坦克全稱為“索瑪”S-35中型坦克,1936年開始裝備法軍,到法國投降時,共生產了約500輛。其戰鬥全重為20噸,乘員為3人,主要武器是一門47毫米火炮。動力裝置為190馬力的汽油機。坦克的最大速度為37千米/小時。一般認為,“S-35是二戰中法國最好的坦克”,其總體性能要優於德軍的Ⅲ型坦克。不過,由於法軍戰術思想保守、指揮不當,S-35坦克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而悉數被德軍繳獲。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法國B1重型坦克

20世紀30年代初期,法國研製出B型重型坦克。經改進後,稱為B1重型坦克,共生產了35輛。進一步改進後稱為B1-bis坦克,共生產了365輛,戰鬥全重為32噸,乘員為4人,主要武器是兩門火炮,炮塔上裝的是47毫米加農炮,車體前部右側裝的是短身管75毫米榴彈炮。另有兩挺機槍。火力比較強大。動力裝置為300馬力的汽油機,最大速度為28千米/小時。德軍入侵法國時,大部分B1重型坦克被德軍破壞或繳獲,只有戴高樂指揮的第4裝甲師打了幾個小勝仗。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加拿大“公羊”巡洋坦克

加拿大“公羊”巡洋坦克是加拿大研製的第一種坦克,1940年研製成功,定名為“公羊”(Ram)巡洋坦克。美國坦克的底盤,英國坦克的名稱(巡洋坦克),使得“公羊”坦克深深地打上了英美坦克的烙印。它有兩種型號,Ⅰ型僅生產了50輛;改進型的Ⅱ型換裝了57毫米火炮,戰鬥全重增加到29.5噸,乘員仍為5人。底盤部分和美國的M3中型坦克大同小異,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

“公羊”Ⅱ型坦克生產了1094輛,主要裝備加拿大的第4裝甲師和第5裝甲師。後來,大部分“公羊”Ⅱ型坦克改裝成裝甲輸送車,稱之為“公羊-袋鼠”裝甲輸送車,名噪一時。在“公羊”坦克之後,加拿大又仿製美國M4A1中型坦克,研製出“灰熊”巡洋坦克,共生產了188輛。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加拿大“雪克斯頓”自行火炮1943年,加拿大軍方以M4或“灰熊”中型坦克為底盤,裝上88毫米火炮,便製成了“雪克斯頓”自行火炮。其上部結構是敞開的,天氣不好時可蓋上篷布。“雪克斯頓”的戰鬥全重為25.6噸,乘員為6人,共生產了2150輛。它自1944年用於歐洲戰場以來,被證明是“第一流的炮車”,成為二戰後期英軍和加拿大軍隊的重要火力支援兵器,在英軍中一直使用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

澳大利亞“哨兵”巡洋坦克

二戰中期,澳大利亞面臨著小日本南進的威脅,於是,軍方決定聘請英國的坦克設計師開始研製並生產坦克。1942年8月,正式定名為“哨兵”巡洋坦克。其戰鬥全重(AC1型)為28.5噸,乘員為5人,主要武器是一門40毫米火炮。“哨兵”坦克上廣泛採用美國M3中型坦克的部件,底盤部分和M3中型坦克也十分相像。它的最大特點是,動力裝置採用了“立體交叉”式(即苜蓿葉式)佈置方式。究其原因,是因為採用了3臺117馬力的汽油機所致。發動機的動力要通過一個特殊的聯軸器傳遞到變速箱齒輪上。這種結構方式,不僅坦克上罕見,汽車上也難得一見。無疑,這種“創造”帶有臨時湊合的色彩。

“哨兵”巡洋坦克有AC1、AC3、AC4幾種型號。AC1型的生產數量為66輛。改進型的AC3/AC4型,主要是換裝了更大口徑的火炮,生產的數量也很少。這種坦克未在二戰的戰場上使用過。順便提一句,二戰期間同為南太平洋國家的新西蘭,也研製出“斯考菲爾德”輕型坦克。這是一種輪履合一式坦克,樣子很特別。製成樣車後,曾拿到英國去展覽,結果是看熱鬧的人多,卻未能收到一份訂單。這輛坦克最終進入了英國的戰車博物館。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波蘭7TP輕型坦克

在二戰之前,波蘭曾是世界上的第六坦克大國。到二戰爆發的1939年,波蘭軍隊擁有700多輛坦克。單就部隊裝備坦克的數量而言,波蘭排在蘇、德、法、英、意之後,遠遠超過居

於第七位的美國(470輛)和第八位的日本(450輛)。其中,7TP輕型坦克便是於30年代中期研製的一種輕型坦克,坦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波蘭淪陷,總生產量為169輛。7TP坦克的戰鬥全重為11噸,可輪履兩用,乘員為2人,主要武器是一門37毫米火炮,用履帶行駛

時的最大速度為50千米/小時,輪胎行駛時的最大速度為70千米/小時,機動性不錯,但裝甲太薄,火力也不強,加上戰術運用不當,根本不是德軍坦克的對手。

瑞典m/40和m/41輕型坦克瑞典是較早生產坦克的國家之一,1921年就生產出瑞典的第一輛坦克m/21輕型坦克。二戰期間的1940年和1941年分別研製出m/40、m/41輕型坦克。m/40輕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9.5噸,乘員為3人,主要武器是一門37毫米火炮,輔助武器為兩挺8毫米並列機槍。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42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達48千米/小時。生產總數達100輛。m/41輕型坦克的戰鬥全重增加到10.5噸,適當加厚了裝甲,乘員仍為3人,主要武器仍為37毫米火炮,但輔助武器中一挺為並列機槍,一挺為前機槍。生產總數為238輛,一直使用到50年代後期。

瑞典m/42中型坦克

m/42是瑞典在二戰中生產的唯一中型坦克,共生產了282輛,未能參加實戰。其戰鬥全重為22.5噸,乘員4人,主要武器是一門75毫米加農炮,輔助武器是兩挺8毫米並列機槍。二戰過後,瑞典軍方還將m/42改裝成Strv.74中型坦克,一直使用到1981年,服役期長達40年。

二戰中的噴火坦克和掃雷坦克

二戰期間,噴火坦克和掃雷坦克也曾廣泛用於戰場。二戰中,蘇聯、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都研製過噴火坦克。比較著名的有:蘇聯的OT-34-85噴火坦克、美國的“魔王”噴火坦克、英國的“丘吉爾-鱷魚”噴火坦克等。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其中,蘇聯OT-34大多在T-34/76坦克基礎上改造,安裝了ATO-42型噴火器和能容納200升燃料的燃料箱,取代了原有的車首機槍、彈鼓架、氧氣瓶等。ATO-42型噴火器能夠每10秒噴火4-5次,每次噴火使用燃料10升,噴射距離為60-100米。這些噴火坦克通常裝備在坦克軍附屬獨立大隊執行特殊任務。作戰時,通常由2輛OT-34噴火坦克和一輛伴隨支援的T-34坦克混編。蘇軍將噴火坦克用於對德軍進行巷戰和對德軍地堡進行火力強擊,給德軍造成大量傷亡,同時也給德軍士兵帶來巨大的心裡恐懼。

戰車王國的奇葩,二戰坦克“全家福”

在太平洋美日島嶼爭奪戰中,美軍的噴火坦克在消滅碉堡、洞穴中的頑抗日軍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掃雷坦克在諾曼底登陸之後的作戰中,發揮了“開路先鋒”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