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山山水水的情懷

刘斌:山山水水的情怀

八里幽風

刘斌:山山水水的情怀

荷風

刘斌:山山水水的情怀

小屋也秋風

太行群峰

劉斌出生在北大荒墾區。那裡環境艱苦,同時,那裡很美麗。

蟲雀的鳴叫、流水的婉轉、四季的色彩,這些,你不用去用心,就會撲進你心裡。所以,在劉斌很小的時候,便在腦海裡,儲存了很多很美的畫面。

劉斌的父親喜愛書畫,這對劉斌的啟蒙極其重要。昏黃的白熾燈下,劉斌一筆一劃寫作業,握鉛筆的手很用力,下筆也很用力。這時候父親就會笑著搖搖頭,糾正劉斌落筆的姿勢。後來,乾脆指導劉斌每日練習毛筆字和水墨畫。

如今,這樣的畫面,還會常常從劉斌的腦海裡跳躍出來。那時的啟蒙,帶著溫暖的色彩。

從農墾連隊的村莊田野到場部的磚瓦房,從傢俱燙畫、玻璃畫到連部的水粉宣傳畫,從電線杆上的彩色大字報到村裡老藝人的毛筆字,透著童年滿滿的記憶。劉斌笑著說,少年時,他對書法繪畫的認識,基本都是照貓畫虎,每日在報紙上寫柳體毛筆字,在大白紙上畫毛筆畫,不管對錯好壞,只是必須要完成一定的數量。因為這是作業,完不成,父親晚上務農回來就是一頓揍。這種簡單的教育方式粗暴卻有效,基礎就這麼打起來了。

劉斌對書法和中國畫的真正認識和系統訓練,是在那時的墾區北大荒藝校。雖然只是在墾區剛成立的純藝術類所謂的“中專”,但劉斌回憶,那時的老師和同學,還有三年的正規專業訓練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那段時間,真正夯實了劉斌“童子功”。

基礎打好了,但書畫藝術道路的漫長和自身的悟性修養還是未知數。劉斌說,在多年的書畫研習中他尤其偏愛的是中國畫的寫意,這可能是源於他的性格和對體育的熱愛。後來,又考進高校深入學習,中國畫的水平尤其是寫意花鳥畫的研究學習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大學期間,劉斌得到了高卉民先生的親授,從梅蘭竹菊到野花小鳥,都在後期的美術實踐中得到了更好的應用和感悟。

中國畫的寫更重於意,筆墨的內在功夫也出自於書法線條的訓練和感知,正所謂“書畫同源”。所以,劉斌的中國畫風格面貌和追求,很是得益於從小對書法的熱愛和練習,書法線條的節奏乾枯粗細也正表達了中國畫的墨色和韻律。劉斌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畫者對世代養育他的水土更有著不盡的情懷,家鄉的花草樹木、草房瓦礫,田野溼地都呈現了北大荒特有的藝術氣息,直至今日他還經常回到家鄉向大自然“取經”。

2014年至2015年間,劉斌考入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得以深入研究山水畫與水彩畫的融合滲透,並與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遠赴廣西桂林、柳州,河南新鄉太行山等地進行寫生實踐和教學研究,蒐集素材。這一時期的作品體現了劉斌對山水畫和水彩畫的借鑑、融合,也體現了他對傳統山水畫技法的現代轉型的思考。劉斌的畫面開和大氣,水墨淋漓,既有北方山水畫的雄強厚重、乾裂秋風,也有南方山水畫的婉約秀麗,潤含春雨。有一種韻味和境界讓人細心品讀、琢磨,很有意思,類似散文。劉斌在沱川採風時,就寫道:“在沱川,不論你是登山的,還是旅遊的,在沱川,不論你是攝影的,還是作畫的,走在了上山的路上,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看熟睡的村子,看惺忪醒來的村貌,再欣賞身著縵紗、若隱若現出的肌體。當第一縷炊煙從煙囪裡升騰起時,透過冉冉升起的太陽,陽光映射在山山水水,所有的物件都在這輕蔓的煙霧裡,那美輪美奐的景緻,那撩人的線條,美得讓你會感到莫名的心疼,令你的思維在短時間裡失憶和茫然。沿著石板路緩慢而行,腳下是曲曲折折的小溪穿村而過,它像仙女飄逸的裙帶,舞動出江南小鎮的靈秀,又如一位清晨上山採茶的少女,在山林間若隱若現,透著朦朧的神采,讓人神往。”

因此,這種心境的感悟反映成文字,再折射成畫面,就有了很多的文藝色彩。

藝術的表現過程有許多相通性,劉斌在花鳥畫和山水畫寫生創作中的相互交融、和其他繪畫的相互借鑑上得到了昇華,更重要的是他紮根於家鄉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的情懷。

劉斌簡介

1994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教育系、文學學士學位,牡丹江市美協副秘書長、黑龍江省書協美協會員、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教育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