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癌症,卻比癌症更「兇險」!醫生:4成人走不到醫院

這是微博上,一位年僅28歲的網友在9月11日發佈的一個帖子,當事人講述了自己發病的全過程,最後醫生的診斷是腦動脈瘤破裂。

它不是癌症,卻比癌症更“兇險”!醫生:4成人走不到醫院

談起腦動脈瘤,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該病離自己很遠,但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新聞所報道的知名藝人中,丁一宇頭痛入院、趙本山突發腦溢血、李小龍意外猝死……背後,都是這個深埋在大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在作祟。

在2018年廣東省醫師協會介入分會年會上,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介入治療科主任、神經外科副主任段傳志教授表示,近年來,我國每一百個人中最高就有7個人患有腦動脈瘤,它一直悄悄的潛伏在我們的身旁,伺機作惡,一旦破裂出血,有四成的病人走不到醫院就沒有了,因此,雖然不是惡性腫瘤,但是卻比惡性腫瘤更加兇險。

它不是癌症,卻比癌症更“兇險”!醫生:4成人走不到醫院

莫要輕視腦中“定時炸彈”

嚴格來說,腦動脈瘤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是顱內動脈管壁病理性侷限性擴張產生的腦血管瘤樣突起,就像在血管壁上面吹起了一個小氣球,只不過裡面充滿的不是空氣,而是動脈血。段傳志教授介紹,動脈瘤雖然有大有小,但都足以致命,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高達1/3。更嚴重的是,破裂後的動脈瘤還存在再次破裂的機會,死亡幾率呈倍數增長。

據悉,如果動脈瘤沒有破裂,尤其是小的動脈瘤或是中型動脈瘤,可能並沒有太多的症狀表現出來。大家常常所說的頭暈、頭痛、視力下降、眼瞼下垂等症狀,往往已經提示腦動脈瘤內部出現破裂出血,對腦組織和腦神經造成了壓迫。

而對於後交通動脈動脈瘤,在它破裂出血之前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前兆症狀,如輕微頭痛、眼眶周圍疼痛,繼之可有動眼神經麻痺。

但是無論哪種部位哪種類型的動脈瘤,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一旦破裂出血,分分鐘鍾足以致命。

它不是癌症,卻比癌症更“兇險”!醫生:4成人走不到醫院

是什麼原因導致腦中長出動脈瘤?

段傳志教授說,腦動脈瘤的發病原因有很多,除了先天性遺傳因素之外,在後天因素中,糖尿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高血脂、感染、各種意外引起的頭部創傷都能可能導致腦血流高壓衝擊血管壁,在腦血管的分叉處等薄弱部位逐漸出現瘤狀突,最終發展為動脈瘤。

“幸運的是,隨著人群疾病預防意識的不斷提高,有60%-70%的腦動脈瘤患者在還沒發生破裂前就在體檢時被發現” 。段傳志教授表示,動脈瘤的常用篩查手段是做頭顱CTA和 MRA,即CT和 MR下的血管成像,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都應在體檢中常規加入該項檢測側。

它不是癌症,卻比癌症更“兇險”!醫生:4成人走不到醫院

患者一直在擔心動脈瘤何時會破裂!

如果有一天,醫生告訴你,腦袋裡有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但不知什麼時候會“爆炸”,那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你長期處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的環境中,在過度勞累、頭部劇烈擺動、彎腰下蹲過猛,以及飲酒、抽菸等誘因下,極易引起血壓突然升高,從而誘發動脈瘤破裂出血。

但又並非所有的腦動脈瘤患者都需要馬上手術治療。目前珠江醫院正聯合我國其它三家醫院進行未破裂型顱內動脈瘤防治的相關研究,目前較為統一的意見為:未破裂腦動脈瘤不一定要馬上手術,首先需要評估動脈瘤的形態學特徵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治療。比如動脈瘤的大小,一般小於5毫米的動脈瘤,如果形態規則,邊緣光滑,可以隨訪觀察,定期做檢查。如果在隨訪過程中動脈瘤形態變得不規則了,體積增大了,那麼就要儘早動手術,不要等到破裂出血了再處理。對於大於5毫米的未破裂動脈瘤,一般主張進行手術干預 ,因為出血風險會比較高。

介入手術已成為腦動脈瘤的主要治療方式

53歲的李女士十年前就開始有陣發性頭痛的症狀,休息後可以慢慢緩解,所以一直未加註意。近幾年頭痛逐漸加劇,靠止痛片才能緩解。隨著頭痛日漸劇烈,她到珠江醫院一查,才發現顱內長了一個巨大動脈瘤,最大直徑竟然高達2cm。

由於李女士腦裡的動脈瘤較大,普通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不僅費用高,而且存在較高的複發率。也就是說,很可能花了錢卻救不了命。段傳志教授最後決定用專門針對巨大動脈瘤而設計的Pipeline支架進行血管內栓塞治療,這也是華南地區較早使用Pipeline支架治療顱內巨大動脈瘤的病例之一。

段傳志教授介紹,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腦動脈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採用開顱手術夾閉,但創傷大,恢復得也慢。目前最主要的治療辦法是介入手術,經股動脈穿刺插管,將微導管置入動脈瘤瘤腔,再在彈簧圈及支架等技術進行動脈瘤的栓塞治療,由於介入治療其創傷小、恢復快,目前已經被絕多大數患者所接受。(通訊員:伍曉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