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记载魏延谋反,魏延是否谋反?事件过程又是怎样的?

魏延乃蜀汉为数不多的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为蜀汉立下过汗马功劳,可如今人们想起魏延时,他的形象却大多是所谓“有反骨”,这源于《三国志》中记载的魏延谋反案,那么魏延是否谋反?整个事件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三国志》中记载魏延谋反,魏延是否谋反?事件过程又是怎样的?

据《三国志·魏延传》,诸葛亮病重时“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诸葛亮死后,杨仪等人怕魏延不从命,派费祎去试探魏延的态度,魏延果然表示虽然丞相已逝,魏延犹在,无需惊慌撤退,且他断然不会听从杨仪的命令。

杨仪等人见魏延果不从命“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谁知魏延见状大怒,趁杨仪军未出发,提前率军回到蜀地,且沿途“烧绝阁道”。二人同向朝廷表奏对方谋反,可能因为魏延平时骄纵不得人心的缘故,朝中众臣皆认为魏延谋反。

杨仪派王平与魏延在南谷口对峙,“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众知曲在延,纷纷逃跑,魏延率领一些亲信逃亡,被马岱追斩,此事被称为魏延谋反案。

《三国志》中记载魏延谋反,魏延是否谋反?事件过程又是怎样的?

一,事件疑点

纵观此事,正史记载可谓疑点颇多,吕思勉《三国史话》认为:一、诸葛亮生平谨慎,并不像弃先锋于不顾之人。二、魏延所领也是精兵,怎能被“骂退”。吕先生虽然对魏延多有回护。

但如此分析,也很在理。且史书中所记也有矛盾,如裴松之注引《魏略》就说诸葛亮死前是将勒部回撤的任务交给了魏延的,但因为魏延与杨仪素有矛盾,杨仪惧为魏延所害,便造谣魏延谋反,于是才有了所谓魏延谋反案。虽然此说按照裴松之的说法是“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但未尝没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三国志》中记载魏延谋反,魏延是否谋反?事件过程又是怎样的?

二,可能的“真相”

因为史料记载的矛盾,有必要重新审视事件中心的魏延与杨仪。魏延素为刘备所器重,曾被委任镇守汉中,诸葛亮时,爵封南郑侯。而杨仪,《三国志·杨仪传》说“而亮生平密指,以仪狷狭,意在蒋琬”。为诸葛亮所不喜的杨仪似乎不可能被交与率领军队撤退这等大事。

所以吕思勉先生大胆地推测,其实诸葛亮是突然去世的,没有来得及布置后事,一切都是杨仪“自作主张”。正是因为此事史料多有可疑之处,魏延有没有谋反才变得扑朔迷离未可遽下定断。

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说:“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认为魏延的举动并不算是背叛。虽然这种推测未必就是魏延的真实想法,但魏延的行动谈不上是谋反应该是比较可能的真相之一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史话》《秦汉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