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數次北伐皆因缺糧失敗,劉備打仗卻從來不缺糧,差距在哪裡

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每次都為諸葛丞相的北伐失敗而感到惋惜,在慨嘆的同時也在思考諸葛亮的軍事指揮實力那麼強為什麼還是不能成功,後來經過仔細分析發現諸葛亮幾次失敗竟然全都敗在糧草運輸後勤保障上面了。因此就有一個疑問,當年劉備從荊州長途跋涉攻入川蜀,還有後來的漢中之戰以及劉備生前的北伐為什麼就沒有遇到過缺乏糧草的問題,而諸葛亮開始北伐的時候卻天天為糧草發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諸葛亮數次北伐皆因缺糧失敗,劉備打仗卻從來不缺糧,差距在哪裡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劉備最開始佔據荊州,這裡是個經濟相當富庶的地區糧草供應自然就不是問題,並且在入川之前準備了好幾年已經有著充足的糧草做準備。其次當年劉備入川並不是興無名之師,而是劉璋請他前去的,劉備入川后雖然下令對當地百姓秋毫無犯但是卻要求劉璋給他提供足夠的錢糧,所以也就不擔心後勤供給方面的問題了。在建安二十年的時候劉備攻下了益州,在這期間的戰爭中劉備的兵力損失幾乎過半,有生力量眼中不足,本該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卻僅僅休整三年不到的時間就又開始北伐。

諸葛亮數次北伐皆因缺糧失敗,劉備打仗卻從來不缺糧,差距在哪裡

劉備在進行北伐攻打曹魏的時候一開始是非常不順利的,在這一年正月的時候先是被曹操手下大將曹洪擊退,後來到了三月份馬超張飛等人攻打漢中來配合劉備攻打陽平關,這個時候劉備派手下兩個大將攻打武都卻被擊敗,差點兒全軍覆沒。劉備也發現了自己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就轉換進攻思路按照隆中對策開始分兵北伐,但是兩條北伐路線都沒什麼進展。

諸葛亮數次北伐皆因缺糧失敗,劉備打仗卻從來不缺糧,差距在哪裡

後來夏侯淵被斬殺,曹軍大亂之餘劉備趁勢攻入漢中,而東線呢曹仁率軍回攻宛城被關羽抓住時機佔了襄陽,局勢對於劉備集團產生了很有利的變化。之後曹操親自率兵前往西線和劉備對峙,而曹仁據守樊城和關羽繼續相持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局勢很膠著,曹操面對著強敵環伺的不利局面決定退兵,並且在退兵之前將漢中的百姓全部遷走,劉備攻下漢中之後相當於只拿下了一座空城。

諸葛亮數次北伐皆因缺糧失敗,劉備打仗卻從來不缺糧,差距在哪裡

但是在劉備和曹操對峙的這長達一年之久的時間內都沒有發生過缺乏軍糧的情況,從來不用為糧草的問題憂心,那為什麼輪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屢次因為糧草問題而無功而返呢,我們可以看看具體情況。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從228年的春天到234年的冬天這七年之間一共七次從漢中出兵攻打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戰爭。

諸葛亮數次北伐皆因缺糧失敗,劉備打仗卻從來不缺糧,差距在哪裡

第一次北伐228年諸葛亮在斜谷設下疑兵,自己領軍攻打祁山,結果馬謖卻被張郃在街亭大敗,蜀軍糧道被斷,諸葛亮無奈之下只好撤退回漢中;同年冬天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率兵包圍陳倉但是打了二十多天沒有打下來,只得退回漢中;第三次在229年諸葛亮攻取武都陰平等地並且派兵把守,自己率兵回師,第二年魏軍反攻漢中但是未果,由於蜀軍早有防範並且連日下雨,魏軍只得退回;第四次是在231年諸葛亮率軍包圍祁山,但是司馬懿堅守不出,最終糧草耗盡只得回師。最後一次是在234年的時候,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五丈原僵持不下,諸葛亮因為糧草問題決定屯田和曹魏長期耗下去,但是卻因為長期勞累過度,積勞成疾最終病逝在此處。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諸葛亮的北伐過程中三次都是因為缺乏糧草而撤退,糧草供應問題是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矛盾。

諸葛亮數次北伐皆因缺糧失敗,劉備打仗卻從來不缺糧,差距在哪裡

有人說這是因為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的做法其實是有差距的,劉備當年率兵入川的時候雖然說是秋毫無犯,但是在攻下益州之後下達過允許士兵哄搶三日的命令,此後更是發行貨幣等政策從民眾手裡搜刮錢糧,而且當時劉備手下軍隊並不是很多,所以才能維持得住軍隊的糧餉支出。後來雖然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民生有所好轉,但是劉備卻在夷陵之戰中將積攢下來的家底兒給敗完了,只留給諸葛亮一個四處漏水的爛攤子,想要維持其中的運轉實屬不易,更別提進行北伐所需要的更大量的物資儲備支撐了。

諸葛亮數次北伐皆因缺糧失敗,劉備打仗卻從來不缺糧,差距在哪裡

此外劉備入川還有攻取漢中都有水路交通可以更方便快捷的運輸後勤保障,但是諸葛亮北伐攻打祁山全部都是山川險地,交通運輸極為不便,在運送糧食的問題上更為艱難。劉備統軍的時候有諸葛亮給他進行治理後方能夠做好充足的後勤保障,而諸葛亮帶兵出去的時候卻沒有像他一樣厲害的人才在後方週轉運營,所以自然沒有當初那麼好的後勤保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