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必读(伤寒论部分),医圣张仲景行医心得篇,值得收藏!

中医经典必读(伤寒论部分)

太阳病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是太阳所主肤表与经络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分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三大类。太阳病变证最多,是太阳病篇的特点之一,也最能体现辨证论治精髓的内容,包括太阳病本证、兼证、变证、类似证等四大病证。

中医经典必读(伤寒论部分),医圣张仲景行医心得篇,值得收藏!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中医经典必读(伤寒论部分),医圣张仲景行医心得篇,值得收藏!

5.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6.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7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8.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9.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中医经典必读(伤寒论部分),医圣张仲景行医心得篇,值得收藏!

桂枝

10.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1.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2.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3.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4.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中医经典必读(伤寒论部分),医圣张仲景行医心得篇,值得收藏!

芍药

15.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6.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17.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18.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19.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中医经典必读(伤寒论部分),医圣张仲景行医心得篇,值得收藏!

人参

20.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21.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本次中药配伍总结,基本上涵盖了太阳病常见的配伍药,即使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人,看了后,也很快就能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中医知识,欢迎关注小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