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能致命”的美食,危险与美味共存,吃前请三思

在这世界上,总有些东西,如妖艳的罂粟一般,明明知道有极大的危险,却又充满着诱惑,让人忍不住的想要靠近,直至沉溺其中。美食亦是如此,许多有毒的美食,非但未曾让人望而却步,反而令许多老饕趋之若鹜,争相去品尝那“拼死也要吃”的绝顶美味。

一,河豚

五种“能致命”的美食,危险与美味共存,吃前请三思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1克河豚毒素能使500人丧命, 但“无毒不美味”。河豚肉之鲜美已成中国美食界之“貂禅”,越是危险,越是垂涎。宋人孙奕所撰的《示儿编》中记载过一则苏轼吃河豚的轶事。据说有一士大夫请苏东坡品尝河豚,但见他埋头大吃,却不闻赞美之声,不禁十分失望。这时苏东坡忽又下箸,口中说道:“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意思是说如此美味,毒死也值得的。河豚内脏含有剧毒,一旦在未经去除肝以及生育系统的情况下误食,几小时内足以致人死亡。只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才能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河豚。如今,世界上吃河豚最多的地方不是中国,而是日本。据说日本每年都会有那么几十个人因为吃河豚引起急性呼吸衰竭进了医院。

二,甲鱼

五种“能致命”的美食,危险与美味共存,吃前请三思

“甲鱼吃甲鱼——六亲不认”这句谚语说的也许是甲鱼的荒诞, 但它的确味道不错。不过其问题在于:如果是野生的甲鱼,它是多年生动物,体内大量的寄生虫不得不防;如果是人工饲养的,则被披露是用性激素催长的,7年的生长期竟然被超浓缩到7个月,它的肉是浮的还是发物?令人胆战。医生更告诫:“肝炎病人禁食甲鱼。其丰富蛋白质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

三,鱼胆

五种“能致命”的美食,危险与美味共存,吃前请三思

在《本草纲目》的记载中记载着鱼胆有“入通肝胆,开窍于目”的功效,这让很多人误食鱼胆导致中毒,由于古代医药科学不发达,《本草纲目》忽略了鱼胆的毒性,现代科学经过动物实验,发现鱼胆只是有轻微的镇咳祛痰,降血压作用,但效果极为不明显,如果用它来治病,达到治疗剂量的时候,人早就中毒了。而且常人吃了鱼胆之后,发病速度极快,初期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随后可能出现肝脏受损,之后逐渐严重甚至危害生命,所以鱼胆不可误食。

四,新鲜海蜇

五种“能致命”的美食,危险与美味共存,吃前请三思

海蜇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海产品,凉拌以后,质脆而韧,清凉爽口,那绝佳的口感相信很少会有人不爱它。但是食用海蜇应注意,新鲜的海蜇是不能直接吃的,必须经过处理。早在明代,渔家就已经懂得新鲜海蜇有毒,必须用食盐、明矾腌制,浸渍去毒滤去水分,方可食用。另外,海蛰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副溶血性孤菌,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其症状酷似痢疾。处理方法是将海蛰放在清水里,泡上两天,再反复冲洗。切好后用醋浸泡5分钟以上,拍上些蒜泥,这样就足以全部杀死孤菌。

​五,福寿螺

五种“能致命”的美食,危险与美味共存,吃前请三思

吃过福寿螺的人都知道,福寿螺肉质嫩,味道鲜,营养丰富。不过也有很多人不敢吃,是因为福寿螺含有非常多的寄生虫以及细菌。2006年年底,北京出现了一次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事件,而引发感染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开头提到的福寿螺。造成寄生虫病的关键并不是福寿螺,而是加工方式,主要就是生食或半生食。寄生虫的生命力是很有限的,怕冷,更怕热,只要充分地加热,没有杀不死的寄生虫,包括虫卵也是。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度,在这个温度下,蛋白质会变性、凝固,寄生虫自然会死掉。但是因为螺的肉质比较老,如果煮的时间太长,可能嚼起来都费劲,这也造成餐馆更倾向于少烧一会儿。而且有些餐馆会忽略生熟分开。在处理食材的过程中,倘若不能做到生熟分开,共用的刀具、案板、容器等都可能让寄生虫污染凉菜或熟食。所以在外尽量不要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