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一種極爲愚蠢的行爲!

說到明朝,大家都知道的便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過在小編看來,最後大明王朝的滅亡,和這句話脫不開關係!朋友們彆著急辯駁,且等小編細細道來。


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一種極為愚蠢的行為!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也就是常規意義上的亡國之君。但是這個亡國之君和別的亡國之君有所不同,民間的普遍看法都是錯不在崇禎,“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大多數朋友們認為明朝在崇禎手上敗亡是因為他的爺爺和哥哥給他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崇禎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靠自己無法挽將傾大廈於既倒。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小編私以為明亡崇禎一樣要負很大的責任。


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一種極為愚蠢的行為!


明朝亡於內憂外患之中,內部有農民起義軍,外邊有虎視眈眈的八旗軍,再加上連年的天災才導致了明王朝最終走向滅亡。中間發生的這些事兒小編就先不說了,我們就說一下有關“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上的錯誤!

崇禎是一國之君,他既然享受著整個中華大地帶給他的尊崇和榮耀,那他就應該為這片土地負責。豈能因為一腔熱血又或是愚蠢固化的思維葬送這大好河山呢?如果不是受到這句話的限制,我想明王朝未必會亡!


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一種極為愚蠢的行為!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開始了他的東征之旅,在3月的時候打到了北京城下。這兩個月的時間,我覺得崇禎有足夠的時間遷都到南京。要知道明朝和其他王朝都不同,那就是明朝是兩都制。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南京有一套成體系的備用政府機構,崇禎即便遷都所有國事都可以正常運轉。

最重要的是什麼,李自成從西安騎兵到兵臨北京城,二者一直在北方土地上作戰。李自成是因為那是他的全部力量了,但是崇禎完全沒有用上自己在南方的軍事實力。而當時的南方,可以說有足夠多足夠強大的兵力。


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一種極為愚蠢的行為!


我們要知道,明朝滅亡之後還有一個短暫的南明。南明有江北四鎮、湖南何騰蛟以及福建的鄭芝龍這些雄厚的兵力,足以和李自成劃江而治再圖收復北方。

其實還有一點,可能很多人會罵小編,但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暫時的捨棄北方,其實是甩掉了一個包袱。因為當時的西北和河南一直被流寇侵擾,山東又受到八旗的不斷騷擾。以及北方的連年大旱拖累南方經濟。


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一種極為愚蠢的行為!


所以說當時如果能暫時性的遷都,鞏固長江淮河一帶,坐南往北再圖復興之業未不可成。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的軍隊在上清下明的夾縫之中是堅持不了多久的,至於滿清軍隊完全可以逐步消滅。


崇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是一種極為愚蠢的行為!


​最後的結果還是未知之數,但是總好過自縊煤山斷送了大明王朝要來的好。所以小編才認為,崇禎皇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一種極為愚蠢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