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一提起崇禎,我們總會想起那個節儉度日,衣服打補丁的勤政皇帝。總是感嘆他的生不逢時和命運多舛。

平心而論,崇禎確實是個勤政的皇帝,但是勤政不代表他就是個擁有能力的皇帝。實際上,明朝末年雖然局勢險惡,但崇禎手中並非無牌可打。如果能好好的利用這些好牌,崇禎就算不能中興大明,也至少能保證明朝不亡在自己手裡。但是崇禎的多疑以及優柔寡斷徹底斷送了他僅有的幾點優勢,讓祖宗的江山毀在了自己手裡,留下了千古遺憾。

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一、國力依然客觀的大明王朝

崇禎時期的大明,雖然外有滿清入侵,內有高迎祥、李自成等人作亂。但是大明,依然擁有強大的實力。

雖然由於小冰河期,北方的農業遭到極大破壞,再加上土地兼併嚴重,導致了頻繁的農民起義。但是江南,則絲毫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在北方餓殍遍地的同時,江南卻在烈火烹油,身穿綾羅綢緞,享受著愜意的小資生活。另外,明朝最富裕的階層,官紳階層和他們的親戚,也大都紮根在江南。如果崇禎能派出專員到江南收稅,那麼大明的財政危機至少可以得到緩解。相對於破敗的北方,江南的商業稅和農業稅都有著巨大的潛力,是可以挖掘的金礦。

除了經濟方面,在軍事方面,大明也不是無牌可打,無論是關寧軍還是內地洪承疇、孫傳庭、左良玉的部隊,都是當時中原地區的勁旅,雖然與滿清八旗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確實有著一戰的實力。這些部隊的總和,依然有近20萬之眾。

明朝末年的國力雖然相比於明朝中期,有了極大的削弱,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其實力,相對於競爭對手滿清和在山溝裡打轉的農民軍,依然有著絕對優勢。但是崇禎,卻完全浪費了這些好牌。

二、錯誤決策一:完全聽信東林黨,致使朝政失衡

崇禎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完全消滅了閹黨,而完全重用東林黨。

崇禎不明白,閹黨禍國殃民,是害蟲不代表東林黨就是天使。帝王之術的訣竅在於維持朝政的平衡,而非聽信任何一方。完全消滅閹黨,只會讓東林黨一家獨大,為所欲為。

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魏忠賢並非一無是處

閹黨被消滅後,東林黨一家獨大,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們不斷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響力,為自己的家族和親戚撈取利益。明朝末年的賦稅之所以如此難收跟東林黨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要知道,在古代,官紳階層是有著特權的,是不用納稅的,後世的雍正為了讓官紳納稅可以說拼了老命,最後依然碰了一鼻子灰。而在明代,官紳的權力比清代大得多,因此,要想向他們收稅難上加難。

但是閹黨在的時候不一樣,魏忠賢雖然幹了不少壞事,但因為和東林黨敵對,也用各種非正常手段敲詐了東林黨官員不少銀子。雖然名義上官紳不用納稅,但魏公公不是官紳,因此,他總能用敲詐的手段從官紳手中分到蛋糕,自己吃飽喝足的同時也會為朝廷帶來收入。這些多收的銀子為天啟年間寧遠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崇禎初期袁崇煥的大勝也要得益於閹黨當政時打下的財政基礎。

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但是崇禎清除掉閹黨後,東林黨一家獨大,崇禎再也沒有辦法向他們收取賦稅了。這些人一邊不斷進行土地兼併,讓農民破產,一邊增加自己的特權,拒絕繳納賦稅。到最後,大明被折騰的窮的叮噹響。崇禎於是哀求大臣們能捐錢來挽救朝廷,但是很可惜,崇禎一人捐了200萬兩,而大臣們總共只捐了10萬兩,其行為之無恥,令人汗顏。當李自成入北京後,對大臣們輪番拷打,一口氣打出了7000萬兩白銀,可見他們貪汙了多少。

三、兩面作戰,一敗塗地

前面說到,崇禎擁有的軍事牌還是不錯的。當時的明朝如何破局,楊嗣昌說的已經很清楚,那就是大明啥都不缺,就缺時間,只要能贏得時間,再養精蓄銳,什麼流寇滿清,都能扛過去。正是鑑於大明雄厚的物力人力,楊嗣昌提出滿清先議和,集中精力打擊關內的農民軍,攘外必先安內,待內亂評定,羽翼豐滿之後再揮師北進,定能一舉收復遼東。

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明末的軍隊有一定實力

楊嗣昌的建議可謂是一針見血。皇太極雖然貌似強大,但畢竟人少地寡,資源稀少,大明因為國力雄厚可以輸個十多次而不傷根基,但皇太極只要輸一次就很有可能滿盤皆輸。皇太極每一次的發兵其實風險極大,一招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因此皇太極表面上威風凜凜,實際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皇太極本人最開始也沒想過要奪取中原,他想要的不過是關外那一畝三分地,大明能承認滿清政權的合法性,他就謝天謝地了。

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而相比之下,流寇則是危險的多,李自成等人攜著關中地區因揭竿而起的災民,目的是奪取天下,開創新王朝,而且李自成同為漢人,很容易被天下人當成朱元璋、劉邦式的草莽英雄,遠比外族皇太極要名正言順的多。楊嗣昌看到了這一點,因此斷定:“亡大明者非胡虜,流寇是也。”崇禎完全可以仿效漢朝忍氣吞聲,在羽翼豐滿後再一雪前恥。(漢朝先平定內部的八王之亂,養精蓄銳,之後出擊匈奴,大獲全勝)崇禎剛開始也是這麼想的,秘密派出了使節去皇太極商討議和之事,只可惜,事情被捅出來,朝堂上的所謂清流們群情激奮,大罵楊嗣昌是漢奸,稱絕不與敵妥協,應該戰鬥到底,誓死奮戰。

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崇禎在大臣們的壓力下服軟了,至此刻起,大明已經徹底滑向了深淵,崇禎本可以力排眾議,利用自己手中合法的權力強行推動議和,大臣們又沒有兵權,只要皇帝意志堅定,大臣們根本無法阻止,但崇禎還是再最不該屈服的時候屈服了。大明的覆滅,已成定局。

四、優柔寡斷,拒絕南下,導致滿盤皆輸

就算崇禎以上的這些都沒做到,但只要在最後關頭能遷出北京,到達江南,那麼大明就還有延續的希望。就算崇禎想君王死社稷,至少也應將太子早早送出京城,要知道,南明之所以覆滅的那麼快,全是因為沒有合法的繼承人,因此各方派系彼此爭鬥,導致南明無法形成合力,致使滿清將其一一攻破。如果太子能到江南,至少大家還能團結起來,依靠江南富庶之地,至少能保住半壁江山。只可惜,崇禎連這一點都沒做。

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崇禎哪些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大明王朝的滅亡?

讓東林黨做大;兩面作戰使得精銳喪失殆盡;沒讓太子南遷致使大明分裂,崇禎的一次又一次愚蠢行為使得大明徹底喪失了延續的希望,最終,北京被攻陷,南明也被滿清砍瓜切菜的解決。一個一億人口的大國就這樣被人口只有幾十萬的小部族統治,實在是令人惋惜。如果崇禎能但凡聰明一點,少些優柔寡斷和疑心,都不會導致這樣匪夷所思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