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爲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張佩綸(1848-1903),字幼樵,又字繩庵,號簣齋。直隸豐潤縣大齊坨村人,安徽按察使張印塘之三子。張佩綸同治九年(1870)中舉,同治十年(1871)中二甲二十四名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三年散館後任翰林院編修,正式走上政治舞臺。次年(1875)因大考獲得二等第三名,破格由正七品升任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講、署起居注官。光緒五年(1879)四月初六因生母毛夫人在京逝世丁母憂。光緒七年(1881)七月服闕起復,八月二十六日復任侍講、署起居注官。光緒八年(1882)九月初七日升任正五品的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十一月十三日署理正三品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都御史為恭親王奕訢兼任,副都御史相當於今中紀委常務副書記)。光緒九年(1883)正月,張佩綸出任只有一二品大員才能擔任的會試知貢舉,主持進士考試。四月初八日升任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十月初五日以兼署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都御史為恭親王奕訢兼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相當於今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十二月二十六日兼署文淵閣知閣事。光緒十年四月十四日,任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大臣,準於專摺奏事。五月四日清訓召對後,復賞三品卿銜。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張佩綸


縱觀張佩綸從1874年至1884年這整整10年(如果扣除丁憂2年,實際有效時間為8年),張佩綸只用了四步,就官升八級,實現了從一個七品小官升任到正三品的省部級欽差大臣的跨越式進步,完成了許多人一輩子都完不成的夢想。這其中除了張佩綸優秀的品格和才華,有沒有其它因素呢?

當然有。那就是慈禧太后對張佩綸的寵愛。

可慈禧太后為什麼要如此厚愛張佩綸呢?原來,她們兩人有一種不被人知的姐弟關係。

什麼姐弟關係呢?這要從張佩綸的父親張印塘與慈禧太后的父親恵徵的關係說起。

張印塘(1798-1854),字鑑湖,號雨樵,張灼的長子。嘉慶三年(1798)二月初六日生於本村,九歲入學讀書,師從本鄉秀才李儀。十五歲成秀才,師從本縣進士張如阜、舉人楊友雲。嘉慶二十四年(1819)二十二歲,考中舉人。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等以知縣用,分發浙江知縣,歷署建德知縣、海寧州知州、桐廬縣知縣、仁和縣知縣。二十三年(1843),升任石浦廳海防同知,並赴部引見。二十四年(1844)委辦浙東善後局事務。二十七年(1847)十月服闕,升任署杭州府知府。二十八年(1848)初,署理嘉興府知府。同年調任安徽溫州府知府。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升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清代官員履歷彙編》之張印塘簡歷


咸豐二年(1852)二月初六日,經前任浙江巡撫、時任雲貴總督吳文鎔舉薦,張印塘由徽寧池太廣道提升為正三品的雲南按察使,從此正式進入省部級高官行列。原雲南按察使崇倫升任廣東布政使。

而張印塘遺下的徽寧池太廣道一職,則由時任山西歸綏道道員的惠徵接替。

惠徵(1805-1853),滿洲鑲黃旗人,葉赫那拉氏,監生。歷任筆帖式、吏部文選司主事。道光二十九年閏四月十七日,因連續兩年京察一等,被外放山西歸綏道。咸豐二年二月初六日,調任安徽徽寧池太廣道的道員。

如果按照一般的慣例,朝廷命官的職務發生變化後,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辦好交接手續迅速赴任。可是,這個恵徵卻不是一般人物,故而赴晥上任竟然推遲了半年之久。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年輕時的葉赫那拉.杏貞


原來,恵徵與夫人富察氏一生共育有三男二女。咸豐元年二月初八日,新皇帝登基,恵徵年方十七歲的長女葉赫那拉.杏貞(1835-1908)應召入宮選秀。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宮裡傳出消息,杏貞竟然被咸豐皇帝看中,封為了蘭貴人,並命令家屬擇日將其隆重送入宮裡,這離恵徵任命為皖道僅僅相隔了五天。女兒入宮伴駕,乃天大的喜事,恵徵一家自然是放下一切,風光籌辦,於五月初九將長女送入宮中。然後,才於七月份帶領家眷赴安徽上任。恵徵的這位長女,就是後來生下同治皇帝的慈禧太后。而恵徵的孫女葉赫那拉.靜芬(1868-1913),則成為了光緒皇帝的皇后、宣統皇帝的隆裕皇太后。恵徵也因為有了作皇太后的女兒、孫女,死後被追封為三等承恩公、諡號“端恪”,這是後話。

咸豐二年七月,恵徵來到了徽寧池太廣道衙署所在的安徽蕪湖走馬上任,與張印塘正式辦理了道員交接手續。

由於恵徵遲來的交接,給張印塘直接帶來了財富上的損失。六月初一日,財政空虛的安徽省為了彌補軍費不足,組織本省官吏、士紳捐款籌資,巡撫蔣文慶、布政使李本仁、廬鳳道奎綬當即捐款10000兩,按察使張熙宇捐銀4000兩,其他府州級官員捐款1000兩。張印塘雖然已經是離職的外省官員,但由於尚未離任,也不好駁大家的面子,隨著捐款2000元,弄了個“交部從優議敘”的獎勵。可這2000個大洋,對於一向清正廉潔的張印塘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甚至是他的半個家當。

同時,由於交接時間的遲誤,也給張印塘帶來了終生的遺憾。

正當張印塘打點行裝,準備前往雲南之時,安徽巡撫蔣文慶屈尊來到他的府邸,請求張印塘暫緩赴任,留下來協助自己辦理防堵太平軍事宜。

蔣文慶(1793-1853),字蔚亭,正白旗漢軍人,先世由浙江遷遼陽,後遷至直隸玉田縣。蔣文慶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歷任吏部主事、員外郎。出為雲南曲靖府、雲南府知府。道光十二年,擢甘肅寧夏道。在邊十年,於二十一年正月至二十五年六月任浙江按察使,期間還四次護理布政使、巡撫。二十五年六月升任安徽布政使。咸豐元年升任安徽巡撫。

原來,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廣東花縣農民洪秀全及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經過多年籌備,在廣西桂平縣城北的金田村誓師起義,建立太平天國,組建軍隊,向大清王朝宣戰。起義將士蓄髮易服,頭裹紅巾,自稱為太平軍(官方稱為長毛、發逆)。洪秀全自稱“天王”,並分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建立起嚴密的組織機構。自咸豐二年三月開始,太平軍從永安出發,先後攻打桂林、全州、道州、郴州、長沙,並作出了“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的戰略決策。一時間江南危急,震動清廷。

考慮到太平軍從武昌進到金陵,必然會路過安徽地界,安徽將面臨一番惡戰。可是,手下的臬司張熙宇已是六十三歲的龍鍾老人。不用說是率兵打仗,連走路都有些吃力。其升任道員後不久,僅憑單刀赴會擒獲了幾名小刀會首犯,便升任了安徽按察使,根本沒有見過多少陣勢,對皖省省情也不瞭解。而張印塘則與之相反,道光二十年發生的鴉片戰爭期間,張任桐廬知縣,時英艦在桐廬江面遊弋伺機登陸,是張印塘組織軍民修城挖壕,嚴陣以待,挫敗了英軍的登陸企圖。道光二十一年,英軍攻陷寧波,“浙江以西大震動”,又是時任仁和縣知縣的張印塘募勇團練,“以固根本”,才穩住了浙江大局,受到皇上召見。在嘉興知府任上,也曾剿匪立功。到安徽任職後,在兵備道任上幹了三年,卓有成效。可以說,張印塘是一位即懂得軍事,又勤於職守的難得的人才。

面對蔣文慶這位老鄉、老上司的真誠挽留,一向以為國盡忠、為友盡義為宗旨的張印塘,毅然決然的答應下來。

這也許是命裡該著。如果恵徵當初按時赴任,張印塘早早辦完交接前往雲南,之後就可能像崇倫一樣,由按察使升任布政使,再由布政使升任巡撫,一路走下去,甚至位躋封疆、入主朝班。可是,偏偏惠徵晚到半年,趕上了太平軍起事,張印塘留在安徽,最後終於落得個身陷泥

,命喪安徽的下場。

咸豐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經過蔣文慶具折上奏,朝廷下旨:“安徽巡撫蔣文慶奏:安徽籌防需人,請將升任雲南按察使張印塘暫留辦理防堵。從之。”

誰知,蔣文慶將張印塘留在安徽之舉,卻遭到了布政使李本仁的反對。

李本仁(1802-1854),字藹如,乃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道光十六年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兵部主事、員外郎、郎中,二十三年五月升任江西吉南贛寧道道員,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升任安徽按察使,二十九年三月署理安徽布政使,咸豐元年六月升任安徽布政使,其按察使一職由張印塘代理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清代官員履歷彙編》之李本仁簡歷

也就是說,其擔任安徽按察使時不久,張印塘正好調到他手下擔任寧池太廣道。其升任布政使後,張印塘代理他留下的按察使一職。由於李本仁是一個貪官,而張印塘難以給他填平按察使期間留下的漏洞,故而反目成仇。

鑑於張、李兩人之間的關係難以調和,蔣文慶深思之後,屈尊身份,請求張印塘委曲求全,駐防到距離省城安慶以北三百六十里的府城廬州,去負責徽北地區的團練、防禦等各項事務。

駐守在蕪湖的惠徵,到任之後幾個月裡在張印塘的直接領導下,各項工作也非常盡職盡責。他親自督率地方水師巡船緝拿當地的土匪,維護地方治安,受到了張印塘的讚賞。當年年底,巡撫蔣文慶對他的年終考語就是:“識見通明,辦事詳審,近委督率巡船,緝拿土匪,不遺餘力”。

咸豐三年(1853)正月初二(2月9日),正當大清國的臣民們沉浸在春節的無限喜慶之中時,太平天國決定從武昌開始東征,殺向金陵。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親自出徵,指揮五十萬東征大軍。翼王石達開作為開路前鋒,由天官正丞相秦日綱率領羅大綱、賴漢英、唐正才帶水營船隻萬餘,蔽江而下。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地官正丞相李開芳、天官副丞相林鳳祥率領黃生才、吉文元統帶陸軍,兵分兩岸,夾江而行。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摘自網友圖片,謝謝


正月十七日凌晨,南風大作,日色無光,翼王石達開督先鋒曾發春率千餘艘戰船順流而下,駛抵安慶南岸。雙方炮聲一響,駐紮在城外馬山、大觀亭一帶,負責護衛江岸的清軍總兵王鵬飛及參將嵩瑞,見對方勢大,立即嚇得帶領官兵振翅高飛,逃向安慶正北百餘里的桐城縣境。護衛外城的清兵一跑,城內官兵便知城池難保,安慶知府傅繼勳藉口押解餉銀出城,隨身只攜帶銀票二百兩化裝出城逃往舒城。布政使李本仁則不顧蔣文慶一同守城的要求,也私自攜帶數十萬餉銀的賬目清單化裝出城逃到舒城。守城將士及數百名文官見狀,紛紛跳下城牆出逃。安徽巡撫蔣文慶自知事不可為,決意留下遺書後自殺殉國。可惜還未寫得幾行遺書,太平軍已經從從八卦門、大小南門直接殺入。蔣文慶倉促派下人將遺書帶走轉交摯友周天爵,然後吞金自殺,未死,又喝下毒藥,結果因藥力不夠也沒死成。家人們趕緊把身體虛弱的蔣文慶放到轎子裡抬上逃跑,剛出轅門,就被幾十名肩插紅字白旗的太平軍士兵截獲,轎伕們仍下轎子就跑,蔣文慶被一陣亂刀砍死,身上的刀傷竟達十七處之多。其手下的通判楊序鏞、知縣劉俶緒、衛君選、司獄張清、巡檢王泗、平源興史陶慶禾、張寶華等在戰鬥中先後殉職。太平軍隨後燒燬衙署,搶擄倉庫,一舉繳獲尚未出城的餉銀四十萬兩,錢四萬串,米糧三萬石,大炮189尊,火藥炮子無數。二十二日,太平軍主動放棄安慶,繼續東進,破蕪湖、陷太平,最後於二月初十日攻克金陵,改名天京,定為太平天國首都。二十三日,聞訊率軍從廬州馳抵安慶城外二十餘里地方的雲南按察使張印塘及河州鎮總兵吉順,探聞城內只剩下數百名太平軍在搜擄銀物,即於二十四日早晨督兵入城清剿,先後擊斃太平軍數十人,生擒並審訊後正法十餘名,其餘的太平軍紛紛逃竄。省城安慶獲得收復。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安慶古城

因為巡撫被殺,藩司、臬司、學使等所有省級大員下落不明,張印塘便留駐在了安慶,主持起省城的治安及各項恢復工作。

二月初九日,朝廷下旨,命張印塘由雲南按察使改任安徽按察使,因為李嘉端到皖省尚需時日,上諭令張印塘先行代理巡撫一職,先行做好率兵平叛、穩定局面諸事。

這樣,張印塘就既是慈禧太后的父親恵徵的前任,又成了他的直接頂頭上司。

而在太平軍攻陷安慶之前,在湖北武穴老鼠峽被太平軍殺得大敗的兩江總督陸建瀛,在逃往金陵路過蕪湖的時候,召集了福山鎮總兵陳勝元和寧池廣太道惠徵商議,決定讓惠徵去梁山辦理糧臺。惠徵知道形勢危急,連忙派人把眷屬送至寧國府的涇縣安置,自己帶了印信和餉銀,同陳勝元轉移到東梁山。正月十七日太平軍攻克安慶後,繼續東進,在蕪湖再敗清軍,圍攻東西梁山,惠徵見勢不妙,帶了1萬兩銀子以押解餉銀為名逃往了南京,怎奈城門不開,轉去鎮江,被江蘇巡撫楊文定收留,管理錢糧,南京淪陷後,惠徵被楊安排去了丹徒鎮操辦糧臺。咸豐三年(1853年)初,太平軍進攻安徽,惠徵擅離職守逃往江蘇鎮江避難,三月二十六日經安徽巡撫李嘉瑞彈劾被革職。

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賴漢英為西征軍統帥,率領殿右八指揮林啟容、十二指揮白暉懷等乘戰船千多隻,士兵萬餘人,從天京溯長江西征。西征軍一路望風披靡,連克安徽和州、太平、池洲,直逼安慶。五月初三日,太平軍戰船千餘隻順流直下,直抵安慶江面,奉命留駐在安慶的按察使張印塘當即會同兼署副將富惠、前任副將松安、署知府牛鎮、署知縣馮元霍等帶領1000餘名兵丁登上安慶城牆上拒守。中午時分,太平軍戰船乘風直撲安慶城下,開放大炮攻城。清兵抵禦不住,漸次逃散。初四日凌晨,太平軍轟塌城牆破門而入。張印塘等率領殘兵二百餘名下城廝殺,考慮到寡不敵眾,且這是一座空城,百姓早已逃光,城池全被破壞、亦無倉庫錢糧,沒有固守的價值。於是張印塘與身邊的官員商議,退守到距城十餘里之集賢關,以遏制太平軍北上。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摘自網友圖片,謝謝


作為迂腐文人的已革留任安徽巡撫李嘉端,明明自己也說“安慶萬難駐守,無論築室修城,時與力皆屬不及,即使縛茅作屋、立柵成城,而巷無居人,誰與為守?應請恩施逾格,準令張印塘等就目下情形擇要駐守,總以防賊北竄,不使亳州一股聯合為主”。卻非要以棄城逃跑治張印塘等人的罪,以報一己之怨。五月十五日,朝廷下旨,“以安徽安慶府城被賊重陷,革按察使張印塘、副將富惠、松安、知府牛鎮、知縣馮元霔職,仍留營效力。”張印塘落得個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下場。

九月初三日,太平軍戰船千餘隻從黃雒河水陸並進前往含山縣東關,清壽春鎮總兵玉山率本鎮清兵及粵兵鎮守東關。得知好友玉山駐守的東關被圍,張印塘急忙從柘皋調集李登洲在芙蓉鎮的殘餘鄉勇,並在巢縣招募了幾十名鄉勇,由陸路奔赴東關進剿,走了約二十里,與太平軍相遇,太平軍率先開槍開炮,張印塘部趕緊臥倒還擊,互有傷亡。張印塘的戰馬因為中彈倒地,將其右腿壓傷,經手下兵卒奮力搶救,得與倖免於難。之後,張印塘率領八九百名殘餘兵勇退到巢縣縣城。此時城內百姓早已逃走,無從覓食,隊伍旋至柘皋鎮,仍未得一飽。遂於初六日夜到達店埠鎮駐紮安營,解決了吃飯睡覺問題。待稍作休整,再圖剿匪。

十月,太平軍一萬餘人由胡以晃、曾天養率領從安慶,向安徽北部進軍。他們佔桐城,陷舒城,直逼安徽臨時省城廬州(今合肥市)。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摘自網友圖片,謝謝


十一月初十日,新任安徽巡撫江忠源率領2700名兵丁,自漢口經安徽六安,急馳廬州。十二日黎明,太平軍大隊人馬直逼廬州城下。太平軍自安慶至廬州,連營400裡,氣勢恢宏。江忠源急忙調集音德布率1000名人馬自六安、張印塘玉山2200名人馬自東關、袁甲三臧紆青自鳳頴火速趕往廬州救援。並請求朝廷迅速就近派兵馬赴廬州救援。同時,清廷還從河南陳州(今淮陽)、江蘇徐州、安徽定遠等地調兵一萬餘名前來增援。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摘自網友圖片,謝謝


十一月十三日,張印塘會同壽春鎮總兵玉山率領駐紮在東關的兩千名兵勇趕赴廬州,於十七日到達。十八日,張印塘、玉山指揮部隊向拱辰門外圍城的太領軍進攻。清兵連續攻佔三座敵營,奪取炮臺若干。戰鬥正在白熱化之際,兩股太平軍從東面過來包抄了張印塘部的後路,致使清軍隊伍,驚慌失措,立即潰散。玉山頭部、腰部受刀傷、槍傷達十七處之多,不幸以身殉國。其官兵被殲大半。張印塘組織手下士兵搶回玉山的屍體後,趕緊撤往店埠,以備再戰。

不久,陝甘總督舒興阿、江南提督和春等帶領萬餘名綠營兵前來救援,由於當時的清軍“文武以避賊為固然,士卒以逃死為長策”,故而救援部隊畏敵觀望,將帥推諉。因此,太平軍得以從容部署攻城。太平軍以城外民房為掩護,挖掘地道。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廬州古城圖


十二月十五日,和春強行剝奪了張印塘的軍權,將他手下的千餘名官兵收歸己有,竟然不去解廬州之圍,反而將隊伍從廬州城外的岡子集調到百餘里的店埠,美其名曰“在店埠紮營防堵,一面設法進剿。”

十二月十七日,廬州城在大批清軍的圍觀下,被太平軍攻破,江忠源等自殺身亡。過了八天,張印塘命人潛入敵軍佔據的廬州城裡,偷偷找到江忠源屍體並運出城外。望著好友的遺體,張印塘大罵不施援手的和春等人,結果觸怒和春,發生激烈爭執。張印塘一氣之下,拂袖而去。

咸豐四年四月,張印塘因為腿傷沒有恢復,離開和春的江南大營,準備取道徽州,去浙江嚴州與避難在那裡的妻子兒女會合。可當他走到徽州地段時,恰巧遇到他在浙江任職時的老領導、好朋友黃宗漢,以及密友、杭嘉湖道道員徐榮。當時,徽州府的防堵太平軍事務劃歸浙江省管轄。黃宗漢非常瞭解張印塘的能力,於是強行把他留住,委任他和徐榮為襄辦,協助安徽學使沈祖懋督辦防剿事宜。張印塘留在徽州,訓練鄉勇,修築工事,於七月在祁門縣櫸根嶺殲滅太平軍200餘名,使進犯徽州的太平軍遭受重創。閏七月初六日,因為長時間的戰爭生涯,及酷暑天氣,張印塘不幸去世在徽州南源口村的戰船上,卒年57歲。

早於張印塘去世之前,他的繼任者恵徵就已於咸豐三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因憂慮成疾,病故於鎮江。

因此,張佩綸任職編修後,日日在帝后身邊伺候。每當見到高大帥氣的張佩綸,年齡比張佩綸大13歲的慈禧太后,就想到兩人共同在安徽當官、分別被革除職務、先後死在安徽疆場的父親,想到比自己更可憐的張佩綸,一種大姐姐的情感油然而生。因此,簡介促成了張佩綸的火箭式躥升。

正因為有這種姐弟之情,光緒二十九年(1903)正月初七日,張佩綸在南京不幸病逝。閏五月二十六日,張佩綸的堂孫、戶部主事張允言奉召覲見,慈禧太后聽聞張佩綸去世,還“嗟惜”不已呢。


慈禧太后為什麼會寵愛清流魁首張佩綸?


喜歡不喜歡 (單選)
0
0%
喜歡
0
0%
不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