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四:武氏太極拳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四:武氏太極拳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四:武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永年縣地處河北南部,屬邯鄲市管轄。永年武氏太極拳起源於清道光年間,為河北永年廣府東街人武禹襄所創,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武禹襄,名河清,字禹襄,1812年生,酷愛武術,曾同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習練洪拳,後拜河南溫縣陳清萍為師習練陳式新架,習練月餘理法盡知,通過其兄武秋瀛,在鹽店覓得王宗嶽《太極拳譜》和一本《太極拳概要圖》,回家後同其外甥對搭試驗,經過一招一式的功守練習,達到了身知,取得了神奇效果。武禹襄還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不同於陳式新架的武式太極拳,總結出了被後人稱為經典的太極理論《太極拳解》、《太極拳十三行功秘解》、《身法八要》、《太極拳四字秘訣》等。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四:武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既把陳氏新架與老架結合起來,又把楊露禪“大動作”與陳氏“小動作”結合起來,行拳時強調開合虛實,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並重視身法。其動作簡潔緊湊,架勢雖小而不侷促,動作舒緩平穩,出手不超過足尖,收時不緊貼於身,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步法嚴格,分清虛實,小巧靈活,邁步時足尖先著地,然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其身法主要有含胸拔背、裹襠、護盹、提頂、吊襠、沉肘、尾閭中正。拳勢講究起(開始動作)、承(上一動作環節與下一動作環節)、開、合,講究“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需有轉換”,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形三者合一。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四:武氏太極拳

武氏太極拳小巧緊湊,形似乾枝老梅,卻在靜中暗含開、合、隱、現,開則俱開,合則俱合,把運力的神意收隱於體內,外示安逸,內固精神,開合轉換,漸隱漸現,和楊氏太極拳有著一定的區別。

一百多年來,武氏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越來越受到全國及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