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百胜一败而生死,李自成百败一胜而主紫禁城,什么决定的?

明末天下风云动荡,有识之士都力主剿流寇而拒后金,可是多年来的争斗,三方的力量渐渐的出现了逆转,明廷自从战役不断失利,到孙传庭亡以来,可谓丢失了大好时机,明廷气数将尽,大厦将倾,崇祯帝也感有心无力,北方荼毒至此,在崇祯帝上吊煤山那一刻,不知他是否对孙传庭有过悔恨,而李自成在入主紫禁城之时,是否对孙传庭有过感慨?

孙传庭百胜一败而生死,李自成百败一胜而主紫禁城,什么决定的?

《明史》言:“传庭死,而明亡矣”,历史证明,在孙传庭败亡后仅仅几个月,大明王朝也被李自成攻破,历时276年的朱明帝国也宣布就此覆灭。孙传庭的败亡是一个时代的遗憾,也成为了后世之人的感慨,有孙传庭在,明廷局势何至于此!

从孙传庭的履历来看,他战功卓著,多有谋略,是明廷真正的统帅级人物,他曾经于子午谷埋伏俘虏了盛名一时的闯王高迎祥;在崇祯十年,率军扫荡了关中以南地区的起义军,自此明廷一角归于平静;在崇祯十一年,他和洪承畴合力,打得李自成剩余十八骑而狼狈狂逃,如此人物,绝对是明廷的宝贵财富。

孙传庭百胜一败而生死,李自成百败一胜而主紫禁城,什么决定的?

孙传庭在为明廷的征战中可谓是百战而百胜,在起义军中名声响亮,那是沙场征伐,用鲜血和生命而得来的威名,可是在后来的陕县之役中,因为架不住崇祯帝的催促,孙传庭无奈关帝庙前誓师出征,先声夺人,取得不少胜利,却因为天气原因,粮草供应不足而被李自成捡漏,被追杀四百里而大败而归,此役是两军的战略转折,自此孙传庭元气大伤,退回潼关坚守,可是却敌不过士气大振的起义军,最终潼关失守,孙传庭战败而亡。

孙传庭的战败是明廷的重大损失,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此时的局面是,明军的最后一副家当已不复存在,这才有了潼关失守,京师惶恐,李自成不久而兵围紫禁城,崇祯自缢的结局。

其实很多人都想不通,堂堂大明王朝的兵部尚书,孙传庭督师,怎么会因为陕县战役的失利而瞬间疲软,一举被李自成灭杀,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真正的将帅是在失败中而破茧成蝶的,一两次的失败算的了什么呢?怎么孙传庭会一败而生死呢?

孙传庭百胜一败而生死,李自成百败一胜而主紫禁城,什么决定的?

其实我们翻开明末的朝局,不难发现,明廷是真正的内忧外患,两线作战。而战争是极费钱粮的,偌大的大明王朝,在经过小冰河期时,早已是入不敷出,民间因为加征赋税,已是民怨沸腾,而当时的孙传庭军,可以说是明廷能真正用到剿匪的最后家当了,陕县之役,明军是大败,可以说再也无力在短时间组织起有效的军力,而李自成的大军一瞬而至,孙传庭凭借潼关的坚城也不足以抵抗,失败已是注定。

再说说李自成,凭什么屡败却能屡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起义军滋长的土壤,也就是说当时的环境下,有的是人愿意加入农民军,因为老百姓没饭吃,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该如何抉择,一目了然。有了兵力的源源不断,李自成就算是只有18骑,却仍然可以东山再起。

孙传庭百胜一败而生死,李自成百败一胜而主紫禁城,什么决定的?

孙传庭的处境决定了他只能胜而不能败,败则生死,而李自成生长的土壤却是有着口号,有着民心,败也能迅速恢复元气,也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传庭百胜一败却生死,李自成却是百败一胜而主紫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