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爲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爲何慘遭斬首?

于謙出生於浙江錢塘縣,曾祖父於九思曾任杭州路大總管,很小的時候,于謙就志向遠大,也知道刻苦讀書,他從小就很佩服文天祥高尚的氣質和節操,用以鞭策自己。于謙為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為何慘遭斬首?

于謙為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為何慘遭斬首?

據說,于謙在7歲的時候,在路上碰見了一個和尚。和尚看到于謙之後,對他的長相感覺到非常的驚訝,於是對他家人說,"他就是將來能夠挽救時局的宰相啊,你們可要好好的培養他的長大呀。"於家人並沒在意,以為和尚是為了騙錢財而已,並沒有再理會。在於謙8歲的時候,有天他穿了紅色的衣服,並且騎著一匹馬兒在玩耍,隔壁鄰居的老人看到他玩得很開心,覺得很有趣,並開口作了一上聯戲弄他,但是馬上卻被于謙立馬反駁了回去。他做的聯,不但很公正,而還非常有氣勢,這讓他家人立馬注重起來對他的培養。

于謙為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為何慘遭斬首?

永樂十九年,于謙二十三歲時,考取功名做官了,沒入京城的時候,他一直是在地方擔任父母官,他為官清廉,不佔百姓的任何便宜,並且對下屬的各級官員十分嚴格,禁止任何貪贓枉法的存在,一經發現絕對嚴懲。而於謙更是以身作則,從不進行阿諛奉承,不說違心之言,不做棄信違義之事。所以在他所管轄的範圍內,地方政績都是非常突出的,地方百姓也安居樂業。

于謙為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為何慘遭斬首?

在宦官王振專權時期,于謙經常進京覆命,從來沒有給王振準備過任何的禮物,他的同僚看到後,直接和他說道:"于謙,你如果不想增加麻煩,或者是被某些人產生不好的想法的話,你就算是不貢獻金銀財寶什麼的,你也應該要帶一些土特產,比如你們當地出名的特產過來,送點人情啊,就算是你不求加官進爵,順禮人情也是要的呀!"

​但是于謙卻對著他的同僚笑著說道:"我只有兩個袖子的清風,能不能送他兩袖子清風?我做官是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個國家的百姓,而不是為他王振一個人。他王振再跋扈,那也管不到我的頭上來,只要我為官的時候清廉,認真做好我份內的事情,我又怎麼需要擔心他會為難於我?"于謙說完甩了甩自己的衣袖,還搖了搖頭,"而且再說了,你說的那些土特產,本來就是要百姓的,只是某些人為了揣合逢迎,搜刮去了而已,最後反而變成百姓遭殃!"于謙的同僚只能搖了搖頭,不是他不想像好友這樣,而實在是現在這個風氣是這樣。

于謙為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為何慘遭斬首?

宦官王振專權,把持了朝政,在朝堂裡作威作福,而且大開門戶收受賄賂。而且有一些喜歡鑽營的人,就喜歡這樣,給他貢獻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得到了高官,自己也沒有辦法,想要好好的在這朝堂之上做著,只好跟隨大流,自己沒辦法像于謙那樣灑脫,兩袖清風。

于謙為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為何慘遭斬首?

在正統十四年的時候,瓦刺太師侵犯別人領地,當時被宦官所把持朝政的明英宗就這樣被蠱惑率領著大軍聲勢浩大的準備平定叛軍了,連自己如果回不來繼位人都考慮好了。果然這場戰爭很快的便落敗了,當時出去征戰的士兵一敗塗地,明英宗這個皇帝被敵方抓住了,而遠在首都的妃子大臣們接到這樣的消息紛紛準備逃之夭夭,所有的人都以為大明江山就要就此終結了。

于謙為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為何慘遭斬首?

在這個關乎國家存亡的時刻,于謙站了出來,就是他的建議讓這個明朝多存在了兩個世紀。當時的他義正言辭的指責了那些倉皇無措的大臣,然後自己選擇留下來堅守都城,並且帶領著剩下的士兵留在城中的軍隊。在他的指揮下,北京保衛戰終於勝利了,而大明的江河領土也保住了。

明英宗雖然戰敗被俘,但戰爭勝利以後,明英宗就被迎了回來,繼續做起了他的閒散皇帝。當時迎接他回朝的是徐有貞、石亨、曹吉祥這幾個在政見上面和于謙是針鋒相對的人,所以幾人當時憑藉著迎接明太宗回宮的功勞,便在他面前說于謙壞話,讓這位六神無主的帝王最終下令把他當眾斬首。很快的,他便入獄了。官府派人去家裡搜查的時候,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找出來,可見他是十分清廉的官員了。

于謙為官清廉,曾救明英宗一命,為何慘遭斬首?

民間百姓都知道這位大人是被冤枉的,但是他們深知自己永遠都無法與官府抗爭,所以也只能眼看著這位清官被處死,對他行刑的劊子手最後也是自責的受不了了選擇當眾自刎了,他死後明朝百姓都為他祭奠。我們可惜于謙這樣能文能武的才子沒有生對了時代,但相信世人永不會忘記,忠君衛國、憂國憂民的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