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用百事可乐大瓶装卖一杯十几块钱,为什么还有人消费?

麦当劳肯德基明目张胆的用百事可乐2升或2.5升大瓶装,倒入有该品牌的杯子里,分开售卖,一杯卖十几块,为什么还有人会消费?

批发价5块钱都不用的一瓶,分杯装,大概可以装6-8杯,这么明显的暴利行为,为什么还有人去买单?

肯德基、麦当劳(以下简称麦肯基)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消费场景。

在麦肯基喝可乐的人,喝的不仅仅是可乐,还有体验和享受,尤其在店面用餐的时候(至于为什么打包带走也不觉得贵,后面将分析)。

肯德基用百事可乐大瓶装卖一杯十几块钱,为什么还有人消费?


一种产品的售价,从成本的角度,除了产品成本(如进价)以外,还有房租、人工等成本,这些都要综合考虑进去。

从消费者的角度,除了价格敏感(批量化、标准化的产品市场价格是透明的),还有心理体验价值——人总是心甘情愿为良好的消费体验买单。

所以,消费场景特别重要。

一瓶750毫升啤酒,在超市里买可能只需要6元钱,但在酒吧里,可能要分成几小瓶,总价至少20元起。

可乐大瓶分装后贵了好多倍,与同一啤酒在不同的地方卖售价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

肯德基用百事可乐大瓶装卖一杯十几块钱,为什么还有人消费?


至于说明目张胆,有些言过其实了。一碗鸡蛋面,机场卖50块,动车上恐怕也得30起,算成本,也就两三块钱,翻了几十倍,这才叫明目张胆,直接抢钱。

但你饿了,不还是得吃?

为什么人们批这种行为却不指责肯德基的高定价?因为这里面多少有“乘人之危,占人便宜”的成分,太不厚道。

更可气的是,动车上提供的食物普遍质量较差,这等于用高价买低值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很差。

相对而言,机场里的麦肯基,已经算是良心价了,所以相对比较起来,你会觉得在麦肯基买一瓶可乐,真心不贵。

不过,在这里,请注意我说的“相比较”和“觉得”这两个词的含义。

“相比较”,是对其他售价更高的餐饮店的一种价格锚定,通过比较,你自然会认为麦肯基价格更公道,至少不会看人下菜,就无形中多了一份信赖——人总是愿意为自己的信赖买单,因为信赖是最大的成本。

“觉得”是一种心理感受,就是你感觉贵不贵。一些人经常吃麦肯基,可乐是作为一种饮品搭配的,单点你会觉得贵,但是搭配在一起就不觉得贵了。

肯德基用百事可乐大瓶装卖一杯十几块钱,为什么还有人消费?


还有一种是打包带走,没有享受到麦肯基的环境,又作何解释呢?

我想一方面是习惯养成,免去了做选择或替代选择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是品牌背书,麦肯基这样的连锁大厂、大品牌,早已在很多人心里扎根,其产品组合比较简单,产品品质也比较恒定,是可以信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