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次棄官爲什麼還可以屢屢高升?

“陶謙遺命贈徐州”之前,劉備曾多次棄官而逃,棄黎民於水火之中而不顧。然而,多次棄官的難堪經歷不僅沒有讓劉備仕途受損,反而因此屢屢升遷,最終得以執掌徐州,代天子司牧一方。

劉備依靠中山販馬鉅商蘇雙、張世平資助的錢財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武裝,以關羽、張飛為武將,簡雍為幕僚,依附於幽州校尉對全國爆發的黃巾起義進行鎮壓。因為在局部戰鬥中屢次擊敗敵人,所以被任命為安喜縣尉。

劉備三次棄官為什麼還可以屢屢高升?

然而剛剛上任準備一展宏圖的劉備因為上司中山國督郵巡查本縣,意欲求見不得應允。惱羞成怒的他衝進驛館綁縛督郵並連番毒打,最後將官印掛在督郵的脖子上開始了第一次棄官而逃的生涯。

不過,感到幸運的是不久之後大將軍何進派都尉毌(guàn)丘毅到丹楊徵兵,劉備帶領隨從應徵與他同行。行到下邳時遇上黃巾軍,劉備奮勇作戰,於是再一次被任命為下密丞。可這一次不知出於什麼緣故,劉備第二次放棄官職。

幸運之神並沒有因為劉備屢次棄官便不再眷顧他,後來朝廷又任命他為高唐尉。因他在縣尉任上經營有道,很快便升遷為高唐令。不過,此時的青州已呈烈火燎原之勢,黃巾軍很快攻破高唐,劉備只得率領關羽、張飛等人逃奔擔任中郎將的公孫瓚那裡。

公孫瓚並沒有追究劉備屢次棄官的責任,反念二人同窗的情分表奏他為別部司馬。這次劉備不再和黃巾為敵,而與青州刺史田楷共同抵抗冀州牧袁紹。因在多次戰鬥中立功,故而暫代平原令,後來又升為平原相。

在平原相任上,劉備遭到郡民劉平的暗殺,不過刺客被劉備的人品所折服,反而透露實情後離去。就這樣,屢次棄官而逃的劉備終於在平原任上穩定下來,緊接著便因支援徐州為陶謙遺命所託,終成一方諸侯。

劉備三次棄官為什麼還可以屢屢高升?

劉備投奔公孫瓚之前一直響應朝廷的號召堅決鎮壓黃巾起義,可是卻始終沒能得到重用,立功以後僅僅被任命為小縣城安喜縣的公安局長。朝廷宣佈取締因為軍功上任的官員時,劉備終於因為沒能得到上司的通融便將怒火發洩在督郵身上。最終迫不得已亡命江湖。

再後來,劉備分別擔任下密縣副縣長、縣級市高唐市公安局局長、市長等職務,可是這些低級職務無法讓劉備在動亂的時代安定下來,這就成為了他多次棄官而逃的主因。

然而從戰火中逃走的他並不是真的想棄官不做,劉備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厚著臉皮去投奔昔日同窗、如今已經身居高位的公孫瓚。在公孫瓚的提點下,劉備的工作幹得有聲有色,縣裡升到市裡,而正是因為傑出的治理才能才會讓刺客不忍刺殺他,省長臨終想著他。這也就是劉備多次棄官不做,卻絲毫不會影響政治前途的重要原因。

當然,有人也許會說劉備是因為“關係戶”的緣故才會屢屢升遷的,但我們看投奔公孫瓚之前的劉備,雖然官做得不大,但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而鄒靖、毌丘毅等人更是與劉備非親非故,沒有理由拉他一把。從史書的記載來看,這之前劉備的確是依靠實力才混上一官半職的。

可劉備的政治生命本應該在高唐縣任上終結,如果沒有公孫瓚的知遇之恩是不可能繼續升官的。那麼究竟是不是這回事呢?的確,公孫瓚是給劉備創造了機會,可僅是委任他做了一個下級軍官,並把他外放到田楷那裡去打袁紹。我們知道袁紹與公孫瓚同朝為官,公孫瓚此舉顯然十分不當。

在這種全國平叛的局勢下,劉備只能以一個下級軍官的身份跟著其他官員打自己人這也不是一位想重用他的人做出來的事情。從後來劉備果斷離開公孫瓚的情形來看,公孫瓚並沒有把劉備這位舊同窗當成心腹。而劉備後來的升遷,相信更多是田楷舉薦的功勞。歸根結底,還是民心所向。

《三國志》用“其得人心如此”來形容投靠公孫瓚以後劉備在仕途上的作為,這正體現了亂世選英雄擇賢更則能的準則。而劉備的才能也並非“關係論”可以詆譭的。相信即使沒有公孫瓚,留有“屢次棄官”汙點的劉備依然能夠成就最終的王圖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