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的「中國特色」

你的位置:道口理財>未央網

>P2P理財的“中國特色”

未央網31分鐘前

近兩年來”P2P”風生水起,有愈演愈烈之勢,根據銀率網近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4月份P2P網貸行業成交量創歷史新高,月成交量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但是由於我國的的徵信缺失,為了控制項目風險,更多的平臺採取了線上+線下的模式,這也讓我國的P2P頗具中國自己的特色。

從參與人群來看

由於歐美國家長期以來養成超前消費的習慣,所以從借款端來說國外借款人多為個人,而且主要目的用於償還信用卡。而國內的借款人多為小微企業,商戶、農戶為主。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的中小企業長期在國內無法享受主流的金融機構給予的金融服務。

從投資人群來看

國外由於金融市場發達,多數人進行專業機構代理理財,所以國外主要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目前三分之二的借出者為投資公司或基金。而國內目前主要以個人散戶投資者為主。

從項目模式說

國外的P2P大部分屬於純線上中介平臺,其借貸申請,審核,及借出所有的流程全部通過網上完成。而國內由於徵信系統的缺乏,為了更好地保障風險目前國內大多數P2P平臺還是主要依託與傳統的第三方準金融機構合作,主要通過線上尋找投資者,線下尋找融資端為主。比如愛投資與擔保,保理,融資租賃等第三方準金融機構合作。這種模式使很多無法獲得正規金融機構服務、急需小額資金的普通人群得到了民間小額借貸服務,同時也為普通老百姓提供方提供了一種新的高收益理財方式。

從風控模式來看

國外平臺主要是依靠將不同風險的債權項目進行組合來進一步降低風險。但由於我國本身金融體制的不完善和投資者的不成熟。所以目前大多數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大多做出了本息承諾,通過風險準備金或者第三方準金融機構擔保為主。

從投資者收益及企業的融資成本來看

國外的平臺由於個人徵信系統完善,所以可以根據每個人信用情況的不同,將借款人進行評級,不用級別的借款人需要承擔不同的借款成本。如ZOPA平均融資成本在7.5%左右,投資者可以通過自己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不同的組合和收益進行投資,屬於風險自擔的模式。而我國在信用體系不健全,催收主體法律也不明確的前提下,需要更高的借款成本來覆蓋風險。目前融資成本基本在10%-25%之間,投資者的收益在7%-18%左右。

從目前的監管情況來看

國外目前對P2P的監管是比較嚴格的,美國將P2P納入證券交易委員會,並且具有消費者信用保護法及誠信信貸法等。英國由金融市場行為管理局及英國P2P金融協會進行監管。

而我國在目前鼓勵創業創新這個大的背景下,自網貸模式誕生以來,一直缺乏准入規則和行業標準,也缺乏適用的法律法規。這也導致目前整個行業存在一些亂象,而且平臺眾多已近2000多家,這也導致投資者在投資時不只如何甄別,無從下手的情況出現。

但是相信隨著我國信用體系及監管及法律的逐步完善,網貸平臺的貸前審核、貸後跟蹤、還賬催收等經驗的逐步積累,網貸市場有望成為普通大眾的主流投資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