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走进鲁甸


在丽江玉龙县,有个地方被称之为“云药之乡”,它便是鲁甸。很多人慕名而来,鲁甸乡以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小生态气候。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除了“云药之乡”这个称号,鲁甸的民间艺术文化也被那样一群人较好的保留了下来,如民谣歌者、老乐器手艺人、民族画师、东巴文化传承人等等。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无论哪一个领域的文化能被保留至今都是难能可贵的,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鲁甸,走近非遗传承人。

走进东巴文化


纳西东巴文化分布在以云南丽江为中心的区域,包括滇西北、川西南、藏东南的所有纳西族地区。一般认为,完整的东巴文化体系最迟形成于隋唐,明、清、民国时期得到较大发展。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东巴文化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核心精神,既有大量原始宗教文化遗存,又表现出多种文化因素兼收并蓄的多元性,在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哲学、文字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东巴”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为主,兼有鬼魂崇拜,祭司“东巴”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走进和国良


小编和同伴在当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去到几家非遗传承人家中,感受略有不同。“非遗传承人”并非都是我们所想一般。即使坚持得到关注,但也步履艰难。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和国良老人是家族东巴文化传承的第二代传人,现已年近九十。原本家中的大儿子是时候接手老父亲的技艺了,但儿子放弃选择跟父亲一样的道路。其中缘由,也是不言而喻了。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走进他家的院子,随处可见古拙庄严的东巴画,一眼望去都是岁月沧桑的感觉。一家五口人,满地的鸡鸭,空敞的四周,没有可供闭合的大门。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慢慢姗姗,一位佝偻老人从北面的小黑屋子里面走出来迎我们,此番此景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老人看到我们尤为惊喜,同伴向老人道明来意,我注意到老人饱受风霜的脸上展露出了些许欣慰。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老人拿出自己画的一些仅存的“作品”给我们看,每一幅画作都是一则故事。有木板画、纸画还有墙画。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颤颤巍巍拿起自己的画本,老人想把画本上的每一则故事讲与我们听,可惜小编不是很听得懂纳西语。老人一边讲,一旁的小孙女就给我们一边翻译。有些画作是老人好几十年前画下的,到如今老人还是能娓娓道来其中的故事。想必只有深入心中方能将它铭记,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土墙上还有许多新画的东巴画,老人带着我们四处“观赏”。还让小孙女拿出了一个上了年纪且有历史意义的法杖给我们看。听老人讲:原本像这样的法杖在以前都是“德高望重”的支撑。但社会得进步,在发展,所以慢慢地人们便不再将它忆起了。而它如今在我手上,我还是会将它好好保存。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就像东巴画,虽然现在人上了年纪,手也有些不听使唤,但只要还拿得动笔,就会一直画下去。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坚持住!这样的传承人



有些坚持需要毅力,而有些坚持则需要付出更多。像和国良老人一样的非遗传承人可能还有很多,他们即使食不饱腹,也不愿放弃传承。但愿人们的每一个坚持最终都会被得到认可。

后记


自上世纪初以来,我国及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学者对东巴文化进行了多层面的介绍和探讨,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门课题。然而,随着纳西族地区的社会变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古老的民族传统愈来愈被民众淡漠,东巴文化已在民间面临着消亡的危机。抢救和保护这一珍贵民族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们的历史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