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忆屈原,我们不要《思美人》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忆屈原,我们不要《思美人》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在春秋之前,逢农历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为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作家冯骥才曾说:我们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一种文化的生日。

节日就是文化的生日,传统节日不仅是历史,还是在融合在民族的血脉中,代代传承的生命。

庆祝端午节这一文化的生日,我们在享受美味粽子和龙舟竞赛时,有必要意识到在商业化的浪潮里,传统节日文化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失去传统的民族将被世界遗忘,而将自身文化发扬光大的国家,才能成为被世界引以为傲。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忆屈原,我们不要《思美人》

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大夫,他性情高洁,耿直爱国,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为小人所妒忌,为奸佞所陷害,最终投江而亡。端午节纪念屈原,正是因为他高贵的品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代表。而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传统习俗,也无一不是围绕这一精神内涵而展开。

享受端午、守护端午、弘扬端午,是我们每位炎黄子孙的责任;历久弥香的节日文化,理应流传千秋万代。

近两年,国家将清明、端午、中秋几个传统文化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希望借助国家的力量,帮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干,多少努力都显得杯水车薪:

商业文化冲击。对不少人来说,传统节日放假娱乐的意义更胜文化本身,粽子也成为商家投机倒把的利器,而龙舟自然就成了吸引客源的卖点……端午文化内涵越来越淡,金钱味却越来越浓。

端午忆屈原,我们不要《思美人》

现代生活挑战。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度的社会分工,让懂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更不用谈有多少人记得,端午节挂菖蒲、戴香包的传统了。

包粽子和划龙舟,是端午节最好的名片。摆脱商业利益的节日庆典,才能成为人们心中历久不衰的经典。

划龙舟是最好的例子。每到端午,除了官方组织的国际龙舟赛事,民间的龙舟活动也是开展得热火朝天,大村的龙舟饭全村出动,开宴几百围,热闹非凡。

当然,活动是表象的,若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和寓意,再盛大的庆典,终究也是昙花一现,而文化本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要传承端午节文化,赋予其生命,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