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急于求成,教育孩子越容易失败

01

孩子的世界是他慢慢地从周边环境中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事物投射到自己心上而形成的模样。

尤其是在6岁以前,他的理解能力并不完善,言语说教是没有用的,他主要是经过吸收周边的事物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们通过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奠定着自己的人格与处事模式。

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渗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模式,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多年以前我有一位同事叫小苑,每次分东西时,她总是让别人先挑,自己拿剩下的。

有一次分水果时,其他同事都外出了。我看见小苑自己挑了一个最小的,把好的留下给别人。

她说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的,自己家里每个人都会先照顾他人的需要,把好的留给别人。

在她的影响下,身边的每个同事都开始互相谦让。整个部门的气氛非常团结友爱,轻松愉悦。

一个人的优秀,总是能在点滴里体现,以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悄然影响着周边其他人。

父母的行为模式对子女的潜移默化作用更是长期累积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与改变的。

当孩子表现优秀时,我们会归因于自己长期行为对他的影响。

当孩子行为模式出现问题时,我们大人却希望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东西,在孩子身上能够一夜改变。

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越是急于求成,教育孩子越容易失败

02

很多时候,我们一看到解决问题的完美状态,就渴望能够立即抵达那个状态,当达不到的时候就会感到痛苦,会谴责自己。

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有的心理专家把它叫做"自恋":以为自己可以轻松拥有抵达完美状态的自由。

这种期望常常让家长表现着急,无法等待。

希望今天跟孩子说一通道理,明天孩子就能立刻变成另外一个模样。

想想我们成人自己身上的问题有多么难改变,这些还是我们自己意识到了都难以做到。

更何况孩子身上有一些状况是他自己意识不到的,要做的这个改变也不是他自己期望的,是大人强行施加给他的,那就更难了。

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根本的改变,只有在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才能实现。

首先,他得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决定符合他的内心愿望时,他才有力量进行自我监督,通过努力去实施这个决定。

可低龄孩子的注意和思维通常都是向外的,即使是自己和别人一起出现问题,他们往往也只会看到别人在犯错误,而不知道自己同样也在犯错。

因此,让他学会自我监督是很难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

这种帮助就需要我们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顺应他的成长规律。

越是急于求成,教育孩子越容易失败

03

很多家长总在说,我家孩子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跟他讲多少道理都没有用,打骂也不行。

就是因为没有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却将我们认为的他"应该如何"加诸于他的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教育观念,却依然无法改变的原因。

孩子不是机器,输入一种程序,按一下控制开关就按照我们的要求和步骤来运行。他们是敏感的易受外界和情绪影响的活生生的人。

在孩子的认知发展不成熟的阶段,讲道理和说教是不起作用的,规则与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方式。

心理专家说,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只想着改变别人,或以自我为世界的中心,想把别人改造成自己期望的那样,其实都是一种自恋的表现。

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自恋,年龄越小,这种自恋就越严重。童年的自恋有两种表现:

好的事情,孩子会认为是自己所导致的,假若爸爸妈妈关系很好,一家人温馨和睦,孩子就会把这归因于他的表现。

坏的事情,孩子也会认为是自己导致的,譬如父母离婚,小孩子会觉得是他的错,假若他做了什么,也许父母就不离婚了。

越是急于求成,教育孩子越容易失败

04

有些大人因为急于求成,试图利用这样的特点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因为你不乖,所以妈妈和爸爸吵架了,或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所以妈妈生病了。

殊不知这样的教育,虽然能达到短暂的目的,却给孩子心里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让孩子时时刻刻生存在内疚与负罪的阴影中,没有价值感,只有罪恶感。

控制,不是好的教育,甚至与教育没有任何关联。

还有一种控制,就是利用大人的权威和身体优势,把自己想法和意志粗暴地强加于孩子身上。

为什么喜欢控制?

因为控制最省事,是一条可以让成人心里最快达到眼前目的的捷径。希望自己一说,孩子就能学会和做到,希望一招制胜,立竿见影。

这种父母对孩子的支配欲,是利用他以达到自我的满足,而一旦我们利用了他人,爱便不知不觉地后退了。

当我们把某种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时,实际上是借着孩子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这种粗暴的控制,只会形成乒乓球式的反弹,你用越大劲打下去,他弹得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