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被張作霖打敗後尚有南方10省聯盟,爲啥沒能東山再起?

“直奉大戰”(16)

上一篇文章,咱們說到張作霖擺平直系曹錕和吳佩孚之後,還想徹底斬草除根,把南方的直系部隊也一起搞定。但是,大老張有後顧之憂——北京的馮倒戈(不用真名的原因,你懂的)手握10萬大軍,一旦奉軍主力南下……

馮某人是有名的實用主義者,要想他點頭,張作霖必須給出一些實際的好處。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滿足馮的胃口呢?

張作霖的目的是飲馬長江,把勢力延伸到長江中下游。而馮倒戈的目標則是豫、陝、晉,進而窺視兩湖。看清楚這一點後,張、馮兩人的合作就沒有矛盾了,雙方各取所需。11月14日到16日,段祺瑞、張作霖和馮倒戈再次舉行會談,改變了上次的決議,命令前浙江督軍盧永祥帶著張宗昌等奉系大將,統帥10萬大軍浩浩蕩蕩進攻江蘇,目標直指江蘇督軍齊燮元。為了拉攏分化直系的抵抗力量,奉軍不得進攻浙江,以免激怒浙江督軍孫傳芳。另一方面,馮倒戈的部隊則掃蕩河南和陝西,同樣為了避免刺激直系湖北督軍蕭耀南,暫時不進攻湖北。

面對張作霖和馮倒戈的武力進攻和分化瓦解,南方直系部隊有什麼招應戰呢?

南方的直系督軍們原來寄希望吳佩孚能擋住奉軍,結果吳佩孚乘船南逃。南方直系群龍無首,開始擔憂自己的未來。既然暫時沒有吳大帥的消息,那麼剩餘的直系力量就得自救,一向為直系龍頭的長江三督之首江蘇督軍自然當仁不讓。

吳佩孚被張作霖打敗後尚有南方10省聯盟,為啥沒能東山再起?

江蘇督軍齊燮元

此時,江蘇督軍正是李純的前副手齊燮元,當年,正是齊燮元率兵打跑了盧永祥。這一次,盧永祥氣勢洶洶,拽著奉軍南下報仇,齊燮元自然要做點什麼。

首先,他組織起了江蘇、安徽、浙江、福建、陝西、河南、四川、湖北、江西、湖南10省大聯盟,同時在南京成立了聯盟總部。十省聯盟看到張作霖和馮倒戈都擁戴老段,也提出擁戴老段,以抵制張和馮兩人的野心,達到自保的目的。從11月起,直系餘部擁護段執政的電報如雪片一樣飛往北京,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吳(佩孚)段(段祺瑞)合作。他們希望段負責政局,吳執掌兵權,以保衛直系大家庭的利益。在直系大局不保的情況下,大家終於放下對吳佩孚的成見,希望團結在他周邊,共同抵禦奉軍和馮軍。

11月9日,在10省聯盟中舉足輕重的浙江督軍孫傳芳率先通電全國:“吳玉帥智勇兼備,確為國家棟梁之材,允宜優加護持,為國愛惜。”孫的電報一出,江蘇督軍齊燮元、福建督軍周蔭人、湖北督軍蕭耀南、江西督軍陳光遠、安徽督軍馬聯甲等,聯名通電錶示支持。

三天後,10省大聯盟在南京舉行第一次會談,並發表聲明:在正式政權成立以前,不服從北京政府的命令,只聽從盟主齊燮元的命令和玉帥的軍令。針對馮倒戈懸賞十萬大洋買玉帥人頭的行為,聯盟表示及其憤怒,矛頭直指直系叛徒馮倒戈。值得玩味的是,10省聯盟對馮大加口誅筆伐,對張作霖卻沒有隻字的指責。

有人也許會問:吳佩孚從北京出逃後,這段時間去哪兒了,在忙乎啥呢?

吳佩孚被張作霖打敗後尚有南方10省聯盟,為啥沒能東山再起?

吳佩孚對不起《時代》週刊啊

他先到了煙臺,但因為和山東督軍鄭士琦已經鬧翻,並未上岸,只是補充了一些糧食和燃料,繼續南行,直接抵達上海吳淞口。然後,吳佩孚換乘齊燮元和蕭耀南派來迎接他的軍艦“決川號”,直接駛入長江,於11月15日到達南京城。

此時,南京正好在舉行10省聯盟大會,聽到吳佩孚到達南京的消息,十分振奮。齊燮元和孫傳芳等人帶著聯盟的重要官員,親自趕到南京下關碼頭,迎接玉帥虎駕。

吳佩孚對各省迅速成立聯盟對抗北京表示支持,但不同意齊燮元提出的擁護段祺瑞的主張。他認為,南方直軍應該迅速聯合起來成立軍政府,然後舉兵討伐馮倒戈和張作霖。齊燮元向吳佩孚解釋,表示擁段只是手段,因為馮倒戈和張作霖實力強橫,應該在擁段的大旗下去分化瓦解他們,而不是單純與其為敵。吳佩孚剛被張作霖和馮倒戈打敗,心裡恨死兩人,自然不同意齊燮元的說法。他表示:張、馮借政府的名義發號施令,對我等極為不利,所以當成立新的政府與之對抗。於是,吳佩孚自己草擬了一個“護憲軍政府組織大綱”,要大家一起聯名簽字。

對吳佩孚這個突然的提議,齊燮元為難了。他是直系大將,按理應該無條件服從吳佩孚的指示,但此事涉及到江蘇全省和幾萬大軍,他表示需要冷靜考慮再回答玉帥。他這個盟主都這麼表態了,其他各省代表也都不敢輕易答應吳佩孚的要求,場面一時很尷尬。各省代表紛紛打電話或發電報請示自己的老闆,最後孫傳芳提出一個方案:大家先簽字,但通電暫時先不發,待戰備工作準備充分後再通電全國。吳佩孚和齊燮元考慮再三,都表示同意這個妥協方案。

吳佩孚被張作霖打敗後尚有南方10省聯盟,為啥沒能東山再起?

孫傳芳

11月16日,吳佩孚乘決川號軍艦離開南京,於17日下午到達武漢。他剛到武漢,就讓心腹愛將、湖北督軍蕭耀南把在南京簽字通過的護憲軍政府組織大綱立刻發出去,不給大家後悔的機會。這個通電影響巨大,因為領銜通電的都是各省的實權派人物:吳佩孚、江蘇督軍齊燮元、浙江督軍孫傳芳、江西督軍蔡成勳、安徽督軍馬聯甲、湖北督軍蕭耀南、福建督軍周蔭人等,此外還有佔據河南和陝西的劉鎮華、四川的劉湘、劉存厚、楊森,貴州的袁祖銘,海軍薩鎮冰等21人。

組織大綱的內容包括:在武漢成立護憲軍政府,代表中華民國執行對內對外一切政務;軍政府另設元帥若干,各省巡閱使、督軍、海軍司令均為元帥;軍政府採用會議制,設元帥會議,推正副主席各一人,由各元帥互相選舉;元帥會議下設內務、外交、軍政、財政、交通五部,每部設部長一人,次長一人。軍政府將於憲法恢復之日解散(即打敗張作霖和馮倒戈,恢復直系江山)。

面對咄咄逼人的吳佩孚,已經貌合神離的張作霖和馮倒戈,以及段祺瑞,該怎麼應對?

下一篇,將是“直奉大戰”的最後一講(第17講),筆者將在完結後對直奉大戰做一番點評,希望大家繼續關注。

1. 張明金:《民國時期的戰爭》

2.張祥斌:《張作霖傳 》

3.陶菊隱:《吳佩孚將軍傳》

4.張祥斌:《曹錕傳》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