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王牌軍馬,二戰四號坦克解密

談到二戰坦克,說的最多一定是四號坦克,作為“德軍王牌軍馬”四號坦克在二戰開始之初便已經誕生,其進行改進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經歷了二戰的整個期間,是德軍的坦克中唯一經歷整場戰爭的型號,是二戰德軍中當之無愧的裝甲中堅力量。

德軍發明四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V)並將其完美地運用到閃擊戰,肆意馳騁,幾乎橫掃整個西歐大陸。

德軍王牌軍馬,二戰四號坦克解密

不過,二戰初期,德軍和其他國家一樣,在裝備研製上還是沒有擺脫那個時代的技術認知,設計了兩種坦克——三號坦克用於對坦克作戰,而四號坦克則用於支援步兵作戰。

四號坦克三號和四號坦克的區別兩者的差別在於裝載的武器不同,三號是50毫米反坦克炮,四號則是75毫米短身管高爆榴彈炮。雖然這些設計都是在巧立名目、瞞天過海的各種“拖拉機”名義下進行的,但是德軍基於對閃擊戰的理解,對四號坦克的速度和裝甲進行了更為適合快速機動、同時能夠在敵方坦克威脅下進行機動作戰的要求。

四號坦克設計之初為方便組裝,生產工作即將車體分為四個部份製造,分別為底盤、車頭結構、車尾結構及炮塔,組裝時只需用螺絲把四大部份拴在一起即可;自1943年引進了氣焊與氣割兩種新技術後,克虜伯粘接坦克表面硬化鋼的時間大大縮減了近100小時。受益於表面處理工藝較佳,使四號坦克的鋼板抗壓性依舊相當良好,根據一項英國《布氏硬度測試》的資料顯示,四號坦克G型的正面裝甲達HB 520,為當時德軍坦克中最高硬度者。

先進的戰術催生了先進的戰車,和其他國家的步兵坦克相比,四號坦克具有快速機動能力和良好的裝甲防護能力。戰術思想和技術的要求讓德國軍工部門設計出了二戰開始就在裝甲、機動、火力三要素中最為平衡的坦克,這也讓四號坦克成為德軍主力鋪平了道路。

德軍王牌軍馬,二戰四號坦克解密

四號坦克在當時的坦克界,有一個得益於戰術思想的優勢,就是在保證了機動和火力的同時又兼顧了裝甲的厚度,這和德軍的閃擊戰要求相吻合,因為德軍認為在閃擊戰中步兵支援坦克有可能在強大的反坦克火力下戰鬥,這也恰恰成就了四號坦克。

就單純的數據而言,四號坦克屬於一種在戰鬥中成長壯大的另類。四號坦克從基礎型號算的話,改型非常多,加上後期戰損修復改裝的突擊炮,改型達10種之多,這些改型改進有個特點,就是車體加長,寬高不變,主炮加強,乘員不變、裝甲加厚,動力不變、噸位增加,速度不變。

四號的基本技術數據如下:車長從5.87米到最後型號的7.02米,寬2.88米,高2.68米,一門75毫米主炮初期型號為24倍徑的榴彈炮,改進到後期48倍徑的反坦克炮攜彈87發,乘員5人,前裝甲厚度從初期的30毫米增加到後期的80毫米,車重也從前期的17噸增加到25噸,動力為12缸水冷汽油,引擎功率300馬力,另外在炮塔後部有個輔助動力來發電驅動炮塔,這是四號坦克在當時比較先進的地方,可以在主機停機的情況下繼續驅動炮塔旋轉進行戰鬥。

四號坦克的道路機動速度42公里每小時,越野機動36公里每小時,最大行程300公里,越野行程180公里,攜彈燃油初期型號470升,後期型號則680升,這給德軍的閃擊戰帶來了補充燃料的困擾,在二戰初期,德軍停下了原因,不是因為對方的戰線或是阻擊而是油料用盡。按德軍的戰地條令,每輛非戰鬥車輛都要額外攜帶制式油桶以方便為戰車及時補充燃料,在補給營地按空桶換裝油桶,由此也可見閃擊戰對後勤補給的超高要求。

德軍王牌軍馬,二戰四號坦克解密

四號坦克成為主力是一種必然,波蘭之戰因波蘭坦克力量的薄弱,三號坦克的反坦克炮可以輕鬆擊毀波蘭坦克,但是波蘭組織的反坦克炮作戰相當成功,在對抗反坦克炮時四號坦克的榴彈殺傷力要遠超50毫米的坦克炮,本來用於支援步兵的四號坦克,但被德軍指揮官頻繁用於一線突擊以解決那些反坦克炮陣地,四號成了主角,三號成了陪襯。

法國之戰,平心而論盟軍的裝備要比德軍強一些,但是德軍的戰術發揮,特別是坦克之間的協同作戰打破了英法聯軍的戰線,此後德軍的戰場考察意識到其穿甲能力需要加強,開

始考慮換裝長倍徑的75毫米坦克炮,應該說是在法國戰役後,四號坦克成了真正的主戰坦克開始德軍的坦克作戰,三號則進入了改裝突擊炮的進程。此後的四號坦克歷經了北非戰場和歐洲戰場,製造總量達到9600輛,如果算上戰損修復,其數量要超過萬輛。

德國的4號坦克,幾乎參加過德國所有戰役,在戰鬥中,遠距離突進中,性能非常的可靠,被德國軍人形象稱呼為軍馬,在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沒有大規模服役之前,4號坦克在東線一直跟蘇聯KV1重型坦克,T34坦克群死磕,並且成功的擋住了蘇聯在1942年末到1943年初的全面反攻,在哈爾科夫第一階段反擊戰中,成為德軍主力坦克擊潰了蘇聯22個師。

四號坦克是德軍唯一一個從開戰到戰爭結束一直在戰鬥的坦克,是當之無愧的德軍坦克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