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張養浩故居遺址上將建安置房 有人呼籲對原址進行保護

济南张养浩故居遗址上将建安置房 有人呼吁对原址进行保护

張養浩故居內雲錦池,這裡已經規劃成北湖片區安置區。

济南张养浩故居遗址上将建安置房 有人呼吁对原址进行保护

▼故居遺址目前已經沒有過去的建築物,只有文獻資料和挖出的物件,證明這裡曾是張養浩故居。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資源,其中諸多歷史名人更是豐富了濟南的歷史文化底蘊。生在濟南、葬在濟南的元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張養浩便是其中一位。張養浩墓文忠園目前已經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在目前片區開發中,一路之隔的張養浩故居遺址卻面臨著被徵收的尷尬。

墓地故居一路之隔

面臨命運大不同

12日,天橋區柳雲社區雲錦池內已經沒有盛放的荷花,但是荷葉仍很茂密。“八月十五前後就到採藕的日子了,以前北園藕可是非常有名的。”說到這兒,柳雲社區居民張宗旺嘆了口氣,“現在咱們還能看到這片荷塘,以後這荷塘存不存在還不好說呢!”

雲錦池位於張養浩故居雲莊的範圍內。與雲錦池一路之隔,就是張養浩的墓園文忠園,這裡原來是張氏家族墓地,保存有張養浩墓葬1座、張氏族人墓葬6座,還有明清所立墓碑4通、石獅1對、四奇石之一的“麒麟石”1塊、贔屓1尊、石坊1座。墓園內道路平整,綠草茵茵,已經成為周圍居民休閒玩耍的好去處。

“門口的那塊‘麒麟石’和池邊的贔屓都是從路西的張養浩故居範圍內挖出來的。”張養浩第23代孫張宗舉說。同樣,張宗旺也是張養浩第23代孫,他還記得張養浩故居所在地曾經是個學校,南邊的那排房子有一排高臺,應該就是原來老房子的地基。在他們看來,這都是證明路西就是張養浩故居的最直接證據。

從史料上看,也能印證這一點。張養浩《雲莊記》有記載:“餘性雅嗜涉水,弗克如志,謝政來日與之七年處,凡七年,無厭意。吾鄉多名山,泉靈異者尤多。違治城西北十數里為先塋,其西百舉武為別業。”山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趙繼顏分析,這句話說明,在墓地西側百餘米外,就是張養浩的雲莊舊居。張養浩去世後,將雲莊舊居遂閒堂改建成張文忠祠堂。

“根據文獻記載及地塊內出土的‘麒麟石’與石龜等文物判定,位於水屯路以南、西濼河以西、生產路以東的地塊,就是雲莊遺址所在地,這一點已經成為張養浩眾多研究學者的共識。”

“原來這兩個園子是連在一起的。”張宗旺強調,“當年不都說要想富先修路嗎?這路還是我參與墊起來的。”但是這一路之隔,卻讓兩個園子走向不同的“命運”。路東的文忠園在1992年6月12日就被山東省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路西的雲莊遺址則在2016年7月公佈的北湖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被規劃成了居住商業混合用地。

張養浩故居遺址

已列入徵收範圍

“2015年我們就瞭解到了這一規劃,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不斷地找相關部門反映,希望能夠保留張養浩的故居遺址。”張宗旺說,“這不僅是我們張家的念想,張養浩也是生在濟南、葬在濟南的名人,保留了他的故居,也是留下了文化。”

但是留住路西張養浩故居的建議,最終卻沒有落實到規劃上。2016年6月20日公佈的北湖片區社會公告意見落實情況中提到,“針對擴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性用地的申請——北湖片區柳雲地塊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建議,規劃部分採納,按照北湖核心區兩側安置用地規劃條件落實,只保留西濼河路東側的張公墳公園。”

“今年上半年,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專門進行了調研,向市委、市政府打過報告。”12日下午,濟南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但打了報告之後,下一步會怎樣,該負責人表示並不清楚。

記者採訪瞭解到,目前,故居遺址要進行土地徵收的計劃仍然沒有改變。“張養浩墓地西側的這一片區,的確是列入了北湖片區西安置片區A地塊的範圍內,需要進行土地徵收。”12日下午,天橋區國土分局徵地收購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之所以還沒有徵收,是因為拆遷還未完成。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嚴格規範徵地管理工作的意見》魯政辦字〔2017〕76號規定,在實施土地徵收時,涉及集體土地上居民住宅、工礦企業及其他建築設施成片拆遷的,應當由市、縣(市)政府確定的拆遷機構或相關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與產權人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視為徵地清點、確認材料。而目前簽訂拆遷補償協議這一步尚未完成,因此還未走到土地徵收這一步。

雖然還未完成徵收,但這一片區即將建設的安置房已經完成了選房。“我們是近兩年前選的房子。”市民黃先生選的安置房就位於這一片區,“當時我要選的那個面積,都集中在這一片。我們每一戶的樓層、位置,都已經選妥了。”

破壞再想重建

就不是原汁原味了

黃先生上世紀90年代起就住在文忠園附近。“雖然以後我的安置房在這裡,但是我也反對把張養浩的故居遺址蓋成高樓大廈。”黃先生說,“破壞了之後要再想重建,就來不及了。”

“我們現在聽說了一個新的方案。”張宗旺說,“相關部門表示,要在小清河景觀帶的五柳島上建張養浩的紀念地,同時把北湖改名為雲錦湖。”對於這一方案,張宗旺不認可,“本來已經有真的遺址和真的雲錦池,為什麼要毀掉到別處建一個呢?那樣建成了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了。”

對於張養浩故居的保護,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認為,關於張養浩故居的遺址,史料的確有所記載,因此在進行處理時一定要慎重。“這一故居遺址再結合文忠園這一文物保護單位,可以很好地對張養浩的相關文化進行保護,最好在這一位置建紀念館或者紀念堂,弘揚傳統文化,而不應該草率地建設樓房,不要再留下遺憾。”

在李銘看來,擴大張養浩的影響力,也有助於擴大濟南的影響力。濟南有著這麼好的歷史文化資源,應該更好地保護利用。“濟南在對名人故居的保護上有著非常先進的理念,也有很成功的樣板。”李銘說,老舍故居就是濟南拿出資金從私人手中回購,再進行修繕、展示,效果非常好。“對於張養浩故居的保護,也應該採用這樣先進的理念,讓‘濟南名士多’名副其實。”

此外,雲錦池中生長著大片荷花,連同文忠園中的荷塘,常被人們稱為濟南市區景區外的最後一片荷塘。作為濟南的市花,荷花的生長區域已經不多,如果故居遺址內的荷塘被填平,那麼這最後一片荷塘的面積也會大幅縮小。“從北園乃至濟南整體的情況來看,這樣的藕池、水面已經非常少了,為了保留濟南的原有生態,也應該保留這一片水面。”李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