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廠在非洲:當地工人中文合唱《團結就是力量》


7月30日,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東方工業園內的一家中餐廳,20歲的焦馬裡在廚房裡幹活。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南部郊外的東方工業園,佔地5平方公里,目前已經有85家企業入駐,行業涉及紡織、服裝、製鞋、鋼筋、水泥、製藥、汽車組裝等。這些企業絕大部分來自中國。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7月30日,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東方工業園內一家中國製藥廠,27歲的中國員工汪紅梅為當地僱員講解液相色譜器械使用要領。整個實驗室共有4名中方員工和18名當地僱員。2014年,一些中國企業在埃塞俄比亞投資的項目中,當地員工人數就佔到90%。而目前在建的華堅工業園生產女鞋的工廠內,中非工作人員的比例達到1:20以上。

東方工業園內一家汽車組裝廠,18歲的貝亞姆在生產線上工作。來自杜卡姆鎮的貝亞姆已經在力帆汽車公司的整車組裝生產線工作一年了。除節假日外,他每天工作8小時,每個月可以拿到1800比爾,約合人民幣440元,當地勞動者的平均月工資在300元人民幣左右。


7月31日,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一家中國民營製鞋工廠——華堅鞋廠,下午的工作開始前,當地僱員用中文喊著“一二三四”列隊集合,合唱廠歌,還會合唱《團結就是力量》。今年27歲的傑米斯中文名叫“上海”。他是華堅集團2012年在埃塞俄比亞的第一批本地僱員,6年裡從一線員工幹到工廠的經理助理,負責兩國員工的協助溝通。傑米斯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現在每月工資30000比爾,約合人民幣7000多元。

東方工業園的中國紡織印染廠,當地僱員在整理廢棄的布頭。來自中國的技工吳雲飛在這裡負責紡織機開機前的準備工作。雖然不懂英文,但他與當地僱員相處得很好,“說不清楚的就靠‘比劃’,都能懂。哪怕是最簡單的微笑,能讓對方感受到善意,就足夠了”。

華堅鞋廠的製鞋流水線。據華堅集團官網介紹,每年約240萬雙包括NineWest、GUESS 在內的品牌女鞋帶著“Made In Ethiopia”的標籤,從這裡流向美國市場。

附近趕來應聘的人絡繹不絕,鞋廠負責招聘的阿耶勒每天上午都要填寫六、七十人的工作申請。工業園門口紅底的電子屏上,播放著“中非友好、合作共贏”8個漢字。

工人在食堂吃午餐,吃的是當地的特色主食英吉拉。

一天的工作結束後,當地僱員下班刷卡回家。

剛進工廠的實習生在結束了車間的參觀後,回到學習區。

午飯過後,女工在廠區的草地上曬太陽聊天。

晚飯過後,有工人自覺在工廠加班,還可以拿到加班費。

東方工業園宿舍區,當地僱員在工作結束後踢球。

下班後的當地僱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上過高中,80%來自當地農村。

24歲的馬希萊在工廠擔任品管助理。

工廠安保人員卡魯圖穿著中國國內常見的安保制服。

為了方便員工上下班,工廠新買了大巴車,在道路修好後即將投入使用。

鞋廠工人在2015年啟用的新廠區內工作。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預測部負責人哈立德·侯賽因認為,埃塞俄比亞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包括投資增加以及工業園建設。由於中國在當地的工業園區的樣板效應,埃塞俄比亞政府已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進工業園建設,目前已有的十多個工業園中,多個由中國公司承建運營。 中國青年報 李雋輝/攝 品照片,看天下——關注“守候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