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的地名贼逗儿,三个字的地名你知道几个……

细细数来,除了各个村以外,大庆三个字组成的地名可真不少。最出名的萨尔图暂且不提,光是喇嘛甸、卧里屯、八百垧这些就足够有趣了。初到大庆,外地人总会好奇地打量着写有这些地名的标志牌。

为啥这么叫?正如北京的公主坟、沈阳的大帅府一样,大家给起了这样的名字,必然是因为此处曾经有过与之相关的人或物。这期咱们就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石油文化的研究者宫柯继续来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大庆这些三个字的拗口地名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

大庆的地名贼逗儿,三个字的地名你知道几个……

喇嘛甸:曾经有喇嘛开设的大车店

要是向大庆人问起采油六厂的位置,多半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就在喇嘛甸那边!”

明明是一片不小的城镇,为什么要以草甸为名?那里还有喇嘛在住吗?还记得小时候初次听到这个名字,记者的心里就生出了疑问。

对此,宫柯不慌不忙地推了推眼镜,“要说这地方,历史可不近,得一直追溯到清末时期咯!”

和大家猜测的类似,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18世纪,这片草原上确实是有个喇嘛庙,就在现在珰奈湿地附近,世世代代都有喇嘛在此居住、生活。后到清末,也就是1900年左右,当时的朝廷决心修建一条中东铁路,以此将东北丰富的物产运出。但是如此优秀的运输资源一建成就被盯上了,当时的俄国派兵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进驻东北,控制了铁路。其中,喇嘛甸作为规划中的重点车站,也进驻了一队俄国士兵,他们来了以后将那座喇嘛庙作为驻地。

“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主要是在那个年代,大庆的本地居民多是蒙古人,他们都在草原上游牧,晚上住在蒙古包里,哪有房屋来得保暖。四下看去,只有这座喇嘛庙是难得的大建筑,经过多年维护,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宫柯慢慢讲解起来。

时值冬日,天寒地冻无以取暖,士兵们干脆就把喇嘛庙的门板等物拆了烧火。逐渐地,这座庙就被拆空了。士兵们倒是可以另寻他处,可是庙里还有那么多喇嘛,他们去哪里好?为了生存,他们跑到当时刚建成的火车站附近开了个大车店,为过往旅客服务,这“喇嘛店”的名号就此叫开。

后来这个大车店虽然被拆了,地名却被大家叫开了。当时的中东铁路在此设站时以地名与周围的草甸相结合,将“店”字改成了“甸”,取名“喇嘛甸车站”。

几经变迁,现在的喇嘛甸早就没了当年的荒凉劲儿。放眼望去,处处是林立的楼区、宽敞的大道,在此生活的人们也对那段百年前的历史逐渐模糊。然而,喇嘛甸这个地名却驻扎在这片土地上,世代流传。

大庆的地名贼逗儿,三个字的地名你知道几个……

卧里屯:当年的老“沃”家奶牛

提到根据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起的名字,卧里屯必须要加入其中。

“这事情啊,也跟中东铁路有关!”宫柯感慨地说,这都是极有年头的地名了。在当年铁路修建时,除了喇嘛甸,安达更是黑龙江的一座大站。因为当年的俄国把持了这段铁路,所以最早的很多铁路员工都是俄国人,或是俄裔混血,他们住在这里,担负着护路重任。

当时的卧里屯还不像今天那样拥有二级火车站,而只是位于安达车站至萨尔图车站中间的一个小村子,由一个名叫约瑟·卧里克夫斯基的俄国人留驻此地,担负护路任务。

虽然有工作在身,但是当时大庆有丰美的草原,顺便养点动物是再好不过的副业了。卧里克夫斯基夫妇俩养着几头白花奶牛。他们很会管理,奶牛体壮奶丰,远近驰名。“老百姓们都爱在他家买牛奶,可是又记不住那么长的名字,索性就按咱们东北的叫法,一概称‘老卧家’!”宫柯说。

“没有牛奶啦?去老卧家打一桶!”这样的对话,时不时地就发生在村民之间,至今听起来依然亲切。久而久之,约瑟·卧里克夫斯基就演化成村名,取前头“卧里”两个字,再加一个“屯”字,定名为“卧里屯”。

近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卧里屯也从当初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满是盐碱地和芦苇荡的大平原,变成了一个著名的现代化石化生产基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一块城中大湿地,闲闲走在其间,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叫人不禁感慨城市变化之大。

大庆的地名贼逗儿,三个字的地名你知道几个……

八百垧:曾经计划开垦出千亩良田

有的地名与人相关,还有的地名与当地特色相关。在咱们铁人大道向南走的路上,就会经过这样一片小区,其名为八百垧。

“说起来,这个地名得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宫柯说。

其实,“八百垧”的名字由来很简单。在60多年前,日本入侵东三省、扶植伪满洲国,同时也移民来了不少“开垦团”,准备在黑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囤积军粮。其中就有一队来到了八百垧这片区域,计划在这里开出“八百垧”地(一垧为120亩左右)。当时的事情非常轰动,地名也因此更改,老百姓们都这么叫。结果没过多久,战争结束,唯独遗下“八百垧”成了地名,至今未曾更改。

大庆的地名贼逗儿,三个字的地名你知道几个……

直至会战时期,当时的钻井指挥部而驻扎在八百垧地区,周围盖起了不少干打垒,铁人王进喜等都定居在此地,一度成为了附近最热闹的区域。那近千亩良田的规划,早就失去了踪影。

审核/吴海波

来源/大庆油田报▪都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