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四十三章:从邢台南和县的著名音乐家师旷谈起

《三字经》第四十三章:应从邢台南和县的著名音乐家师旷谈起。因为师旷不仅仅是春秋时著名乐师,而且他对学习的态度至今还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他对当时的晋国国君晋平公的劝学典故,现在还仍为我们的努力学习而激励。

《三字经》第四十三章:从邢台南和县的著名音乐家师旷谈起

师旷

师旷,字子野,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南和县迓祜村人,就是现在著名的演员王宝强的故乡。邢台南和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端,东连平乡县,西与邢台县、沙河市接壤,北接任县。这里出过唐朝名相宋璟、春秋乐圣师旷等历史名人。我们今天就看看师旷是如何劝学的。下面我们先看一下本章《三字经》的原文:

《三字经》第四十三章:从邢台南和县的著名音乐家师旷谈起

邢台南和县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我先把需要讲解的字解释一下:

(1)壮:大,长大。

(2)行:力行,实践。

(3)致:尽力。

(4)泽民:施恩泽于百姓,即造福百姓。

(5)扬:显扬。

(6)名声:名誉、声望。

(7)显:荣耀。

(8)光:荣耀、光耀。

(9)前:指祖先。

(10)裕:富足有余,指福荫。

(11)后:指后世子孙。

为了帮助一些朋友的读音,我把这个原文的拼音也写出来:

幼(yòu) 而(ér) 学(xué),壮(zhuàng) 而(ér) 行(xíng),

上(shàng) 致(zhì) 君(jūn),下(xià) 泽(zé) 民(mín)。

扬(yáng) 名(míng) 声(shēng),显(xiǎn) 父(fù) 母(mǔ),

光(guāng) 于(yú) 前(qián),裕(yù) 于(yú) 后(hòu)。

下面我把这一章的现代白话文的意思说一下:

一个人在年纪小的时候努力学习,长大后要身体力行,发挥所学。对上可以辅佐君主,为国家效力;对下造福人群,为百姓谋福利。这样不但显扬了自己的名声,同时也荣耀了父母,而且能光耀祖先,福荫后代子孙。

下面我再讲一下“师旷劝学”的故事

师旷是晋国的盲人乐师。他非常善于辨别音律。《吕氏春秋.长见》中记载:晋平公铸了一只大钟,招来乐工鉴定,都认为音调是准的。唯有师旷说:“音调不准,请重新铸造。”平公说:“所有的乐工皆认为是准的。”师旷说:“后世有知音的,会知道钟的调不准。”后来经卫国的乐师师涓证实,果然钟的调不准。

《三字经》第四十三章:从邢台南和县的著名音乐家师旷谈起

师旷劝学

师旷不仅是一个乐工,他还常向晋平公劝谏,表达自己的治国主张。下面要讲的是《说苑.建本》中记载的师旷劝学的故事。

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已是暮年,太晚了。”师旷说:“那您为何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人臣的随便取笑君王的?”师旷说:“我这个瞎子哪敢取笑国君呢?我听说,年少时好学,好比初升的太阳,阳气充足;壮年时好学,好比正午的阳光,光辉炽热;老年时好学,好比燃烛的光亮。蜡烛的光亮虽不及太阳的光辉,但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些呢?”晋平公听后,称赞师旷“说得好极了!”

最后希望邢台南和县的朋友都来关注我,并提出宝贵意见,如果大家对师旷感兴趣的话,请帮助转发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