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裝甲軍團數量其實不多,爲何二戰前期能夠橫掃歐洲各強國

希特勒的裝甲軍團數量其實不多,為何二戰前期能夠橫掃歐洲各強國

德軍裝甲部隊

一提起二戰德國,大多數人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德軍裝甲集群在戰場上成群結隊,縱橫馳騁的場面。理所當然的會認為德軍裝甲部隊的數量會比他們的對手多,但其實德國的裝甲力量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如法國人。

希特勒的裝甲軍團數量其實不多,為何二戰前期能夠橫掃歐洲各強國

法國B1重型坦克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法國,參與西線戰鬥的135個師中,只有16個師是機械化師,坦克只有2439輛。其他部隊大多數運輸工具還只是一戰時期的馬車,而步兵的前進基本靠雙腿來解決。而英法此時在法國擁有147個師,坦克數量更是達到了3250輛,比德國多了將近811輛。而法國的一輛夏爾B1重型坦克更是在法國一個叫斯通尼的高地,摧毀了德軍2輛4號坦克和11輛3號坦克,可見法國坦克的質量也不遜色於德軍,難怪背靠馬奇諾防線的法國人在擁有如此數量的坦克會毫不擔心德國人的進攻。

但是,如此劣勢的德軍為何能夠橫掃英法,稱霸歐洲大陸的呢?

希特勒的裝甲軍團數量其實不多,為何二戰前期能夠橫掃歐洲各強國

裝甲集群

第一,德軍的裝甲部隊是全部集中起來使用的,突擊戰力輸出明顯。

在二戰初期,各國對坦克裝甲力量的使用都還處在摸索階段,大多數國家都只把坦克作為步兵的輔助,當做破防時的工具使用,並未真正發掘裝甲兵團的進攻價值。但德軍裝甲名將古德里安創造了閃擊戰的先進戰術思想,將裝甲力量集中起來,採用重點攻擊突破的方法,有效的提升了坦克的戰術價值。使其具有了以三個優勢:一是速度快。坦克自有的移動屬性,使其在戰場上可以靈活調整作戰方向,機動性強;二是火力集中,破壞輸出高。坦克集中後等於集中了大量的可移動火炮,對面的法軍,面對數百輛坦克集中的火力,瞬間就會被炸懵,更不要說防禦了。三是突擊能力強。德軍坦克一旦突破敵人的防線,成群結隊的坦克群,就會給敵人造成極大的碾壓效果,普通的步兵在德軍裝甲集群面前根本無力抵抗。

希特勒的裝甲軍團數量其實不多,為何二戰前期能夠橫掃歐洲各強國

空地協同

第二,德軍的閃擊戰戰術不僅僅只有裝甲集群突擊,還包括了步坦協作、空地協同戰術,這種立體打擊模式幫助德軍稱霸戰場。

德軍裝甲集群在突破敵方陣地時,都不是靠著自己的單打獨鬥來取得勝利的。與之配合的是由陸軍的火炮飽和覆蓋和空軍定點轟炸相協調共同完成攻擊動作。期間,各兵種協作能力極強,裝甲部隊在突破敵方陣地後會靈活的採用穿插突擊、分割包圍等方式消滅敵人。哪怕正面戰場敵方陣地暫時無法突破也可以及時轉變方向,也可以炮兵和空軍及時轉變方向,向敵方防禦薄弱處轉進再次發起進攻。

希特勒的裝甲軍團數量其實不多,為何二戰前期能夠橫掃歐洲各強國

德國職業軍人

第三,德軍擁有極高的軍事素養。

德國的前身是普魯士王國,作為擁有千年條頓騎士團歷史淵源的國家,普魯士一直以來都帶著極深的職業軍事集團化影子,並因此深深的影響著之後統一的德國,所以德國擁有著當時各國中數量最為眾多的高素質職業軍人,在戰場上他們能夠根據自身的軍事經驗判斷戰況,靈活的變換戰術,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

希特勒的裝甲軍團數量其實不多,為何二戰前期能夠橫掃歐洲各強國

戰術思想陳舊的法軍

第四,法軍戰爭機制缺失,

長久以來法軍都躲在馬奇諾防線的背後,享受著太平盛世。已經喪失了一戰的銳氣,而軍方作戰機制呆板而遲緩,沒有被德軍突破後的應急預案機制,一旦防線被德軍突破,就會造成戰場防線成片的崩潰。

所以德軍雖然裝甲軍團數量比英法少,但是在每個需要突破的方向必定比對方多,再配以嫻熟的步坦協作、空地協同,能夠橫掃歐洲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