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這樣寫,比上網抄「範文」容易得多!

孩子有看、有玩、有體驗,對著作文題卻找不到素材?

“你說一句,孩子寫一句”,這樣陪寫作文啥時候是個頭?

觀後感、讀後感類作文,孩子能寫出幾分真情實感?


觀後感類的作文,孩子們每個學期都免不了要寫幾篇。尤其在假期,觀後感、讀後感更是與觀影、閱讀作業“捆綁佈置”。

拿“假後收心標配”『開學第一課』來說,每個新學期伊始,各中小學基本都會組織或要求孩子們觀看這個節目,然後統一寫觀後感。

全情投入地看了,並且感動得不要不要的,然而攤開作文本, 該如何下筆呢?

觀後感這樣寫,比上網抄“範文”容易得多!

一臉茫然

面對孩子無助的小眼神——

有的家長“一句話解決”,說:“你把看到的都寫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感想唄。”於是,孩子把節目中六位老師的故事挨個介紹了一遍,最後總結說“節目很精彩,老師都很棒,今天我學到了很多”。

這樣的作文寫得好不好呢?我們說,這樣寫出來更像是流水賬,不是合格的觀後感。

有的家長則更重視、更認真——觀後感觀後感,得先“觀”了才有“感”吧。放下手頭事務,先把節目從頭到尾看一遍,再手把手輔導孩子來寫。

不知不覺,就進入了“你說一句,孩子寫一句”的節奏,最後變成“把家長的觀後感,借孩子的手練了一遍字,還不見得寫得流暢”,有點囧,有點尬。

……

觀後感這樣寫,比上網抄“範文”容易得多!

那看完一篇文章、一本書、一個節目、一部電影等等,讀後感、觀後感這一類的作文,究竟該怎麼寫呢?

我們說,要“觀得認真”,才能“感得深切”。下面主要圍繞如何去“觀”,如何生髮“感”,如何梳理文章思路等幾個關鍵點,給出了具體的實戰辦法。

Q1:孩子看完一遍沒什麼印象,沒得可寫怎麼辦?

“觀”的過程,既要打開感官通道去大量發現外界信息,也要打開心門和這些信息進行充分連接。即【大人物思維作文】系統教學法的第一步“開竅”及第二步“通意根”所說:除了要打開“眼識”和“耳識”,還要注意打開“意識”。

在節目(或者電影、文章、書籍等)當中,孩子會發現信息非常豐富,看完可能找不到重點,所以寫觀後感時會無從下手。那怎麼去突破呢?這就需要引導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與觀看或者閱讀的內容產生連接。

比如,在看到節目中幼兒園老師的故事時,就跟著回憶一下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有沒有哪位老師也是這樣認真負責,做了某件事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比如,將那位中學英語老師的教學理念,與自己之前對學英語這件事的理解結合起來,看看自己的認知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也就是說,在“觀”一樣東西的時候,十有八九孩子們是有一些自己的經歷和認知,與所觀的人、事、物、現象連接起來的。家長在輔導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去點撥,“沒素材”的問題也就得到解決了。

觀後感這樣寫,比上網抄“範文”容易得多!

Q2:孩子寫出來像流水賬,東扯西拉沒重點怎麼辦?

結合第一個問題當中所講的,孩子需要在發生的那些“連接”中選擇一個自己最想表達的點,作為文章的重點。用【大人物思維作文】教學系統的第三步“明理”來說,就是“觀念”(梳理文章脈絡)和“找一”(確定中心思想)。

比如,看到節目中八十三歲的老教授“退而不休”,順著這個表象去思考,我們會發現正是對教育事業的關切和熱愛,讓這位耄耋老人在教育崗位堅守一生。那麼,回到生活當中,孩子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呢?TA可能不是老師,但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投入,這不同的兩個人、兩件事,背後卻存在一樣的道理。

梳理這個“念”,確定這個“一”,在一篇文章中把它說清楚,無關內容果斷捨棄,這樣,文章的主旨就明確下來了。

觀後感這樣寫,比上網抄“範文”容易得多!

Q3:孩子作文的思想情感太淺顯,怎麼辦?

中心思想看似存在,但是沒深度,用【大人物思維作文】的話來說就是“悟道”(昇華中心思想)的能力需要提高。如何提高?這也是有章可循的。

我們思維作文教學把如何看待一件事物分為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描述客觀事實,也就是在第一個問題裡說的,有素材就能寫。第二層是說感受、訴情感,孩子作文寫得淺,大都是因為他的認知停留於此,沒有進一步去挖掘更深的內涵,沒有觸及第三層,也就是哲理啟示的層面。

比如,以『開學第一課』中的六位老師為例,孩子在簡單陳述了某位老師的事蹟之後,自己會形成對這個人物的某種看法,可以是讚揚,也可以是欽佩等等,最後把這種情感昇華到共通的層次,如“生活中大多數的職業、崗位雖然看似平凡,但是如果非常用心地去做事情,就能給很多人帶去好的影響,成為他人生命中的能量和光芒”。

【大人物思維作文】主張:寫好作文,先練思維。

寫作思維構建起來了,孩子就能有方法地“觀”,有地層次地“感”,進而有技巧地“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