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药业三发驱动 全年或赚13亿

大输液、抗生素全产业链及创新研发成效显现,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164.8%

科伦药业(002422)10月29日如期发布三季报,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大幅增长,业绩亮眼。分析人士指出,科伦药业业绩符合预期,显示公司大输液、抗生素全产业链及创新研发的“三发驱动”战略成效初显,公司成长性明确。据公司透露,目前已与欧洲几个大客户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意向,包括DSM、Sandoz、GSK等先后对工厂的几个大宗中间体、原料药进行了现场审计,公司对欧洲高端市场的出口也指日可待。

股权激励 拟回购股份

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科伦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22.32亿元,同比增长54.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3亿元,同比增长164.8%;实现扣非净利9.49亿元,同比增长135.65%。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投资者颇有质疑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也在三季报得到好转。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07%。尤其是单第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7.89亿元,同比暴增467.46%。

对于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长,公司表示,主要是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长所致。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债务违约频现的大环境下,科伦药业经营性现金流的好转,提高了公司抵抗风险的能力。

有了前三季度的好业绩做基础,科伦药业对今年全年业绩增长也颇有信心。公司预计2018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11.60亿元-13.85 亿元,比 2017 年增长55%-85%。

紧跟着亮眼业绩的发出,10月29日晚间公司还发布了拟回购股份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刘革新提议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回购价格不超过25元/股,回购总金额在5000万元至5亿元,回购的股份将用作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予以注销。业绩增长叠加回购消息,科伦药业股价在10月30日迎来反弹,收盘上涨3.42%。

出口欧洲市场指日可待

对于业绩的增长,科伦药业表示,主要是由于子公司伊犁川宁产能释放,带动营收大幅增长,以及输液和非输液制剂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所致。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公司抗生素全产业链战略“桥头堡”的伊犁川宁万吨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于今年3月通过环保验收,而随着产能释放,全面达产,业绩增长贡献较大。与此同时,公司输液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加强销售推广力度,直销客户增加,毛利额和毛利率实现增长。西南证券分析师朱国广预计,川宁项目全年业绩或达6-7亿元,且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有望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创新驱动”战略也步入收获期,海外市场拓展取得实效。

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6.21亿元,同比增长32.89%,而自2013年以来,科伦药业研发投入已累计达到33.67亿元。投入带来产出,今年1-9月公司有11个仿制药产品上市,去年获批的三大仿制药新产品科瑞舒、多特、多蒙捷在今年迅速打开市场。

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科伦药业国际业务却稳扎稳打。得益于创新驱动抵消了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今年来公司海外业务增长迅速。比如,今年8月,科伦药业收到日本PMDA签发的《医药品符合性调查结果通知书》,确认公司通过日本PMDA认证。此次认证通过标志着公司产品获得了在日本销售的准入资格以及科伦产品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市场认可,将对公司拓展日本医药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促进公司大容量注射剂在其他海外市场的销售。

今年8月18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博泰生物又与Harbour公司签署许可协议,科伦博泰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项目有偿独家许可给Harbour公司进行除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以外范围的开发和销售,海外授权稳步推进。

另外,公司透露,目前已与欧洲几个大客户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意向,包括DSM、Sandoz、GSK等先后对工厂的几个大宗中间体、原料药进行了现场审计,公司对欧洲高端市场的出口也指日可待。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