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对现代人的影响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其正确的说法应是“不非时食”,即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一般认为是11点到1点,即午时)后,一直到次日黎明,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

三、易入禅定;

四、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脱,食欲必然净化故;

六、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对现代人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古人也不吃晚饭,事实上并非如此。翻开古书,不乏对一日三餐的记载。如《庄子·逍遥游》说,“适莽苍者, 三餐而返, 腹犹果然”、《战国策》有“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读书人一天三顿都吃不饱,你这里鸭鹅却多的吃不完)等等。秦汉以前,老白姓都是一天吃两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不得不这样。魏晋以后,一日三餐就比较普及了。及至隋唐,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这也符合民间经常说的: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

过午不食对现代人的影响

近些年来,很多人利用过午不食进行减肥、养生,但当今社会无论生活方式、生产能力较过去都有了极大的变化。虽然佛教一直实行过午不食,几乎可以确认正确的过午不食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但这并不表示过午不食适用于所有人群。

过午不食对现代人的影响

过午不食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现代人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远大于古人,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每天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能量来面对繁琐的事物。并且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本身就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经常坐办公室的人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所需要的能量则完全不同。

对于患有糖尿病、甲亢、胃病等疾病的人同样不适合过午不食。不吃晚饭容易诱发低血糖,从而引起病情发作,给身体带来极大危害。

而对于习惯午饭前做大强度运动、午餐吃太多,晚上又不运动、习惯早睡,亦不空腹晨练、严重肥胖且做不了太多运动等人群才适合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对现代人的影响

关于网络上流行的过午不食,虽看上去有理有据、言之确凿,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更加适合现代的饮食习惯扔是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样既可以满足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也能防止营养过剩,加之适当锻炼身体,我们才能远离疾病的缠绕,健康的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