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太平天国:英王并不英明,忠王并不忠诚,幼天王智商堪忧

--堂哥讲历史--探解趣味历史

探秘太平天国:英王并不英明,忠王并不忠诚,幼天王智商堪忧

满清政府的昏庸无道,让贫苦百姓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敢怒不敢言。他们期盼着有人能够解救他们,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质的变化。终于,一个叫洪秀全的落第秀才,带着他政教合一的太平天国,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便攻破清廷的江南大营,赢得了半壁江山。但是昙花一现的太平天国,并不是贫苦百姓苦等的救世主,甚至成为了他们灾难的噩梦。

探秘太平天国:英王并不英明,忠王并不忠诚,幼天王智商堪忧


今天,我们不谈太平天国的影响,不论太平天国的对错,我们来说说三个与太平天国有着莫大关系的三个人物的趣事。

1. 英王并不英明,执意孤行。

  • 话说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城,15岁之时,便随叔父参加了太平天国,加入了太平天国的童子军当中。自小苦练枪法,加入童子军之后更是刻苦,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久便成为了童子军的首领。在他18岁那年,他随军征战武昌,太平军遇到了清军的顽强阻击,久攻不下,陈玉成舍死苦战,亲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勇猛无比,在奇袭武昌的战斗中,立下首功。自此,陈玉城便凭借自己的骁勇善战,一路开挂,攻克武昌,解救镇江之围,拔清军江南大营,与李秀成合作,解救瓜州,攻克扬州,使得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探秘太平天国:英王并不英明,忠王并不忠诚,幼天王智商堪忧

  • 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着手组建新的领导核心,年轻有为的陈玉城,自然而然成为了洪天王的得力助手,在三河镇之战中全歼湘军精锐部队之后,被晋封为英王,寓意英勇英明。但是陈玉成虽然勇猛无比,但却并非英明之将,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不听取部下建议,一意孤行,非要北上庐州,把自己置于险境之中,镇守孤城。第二年,庐州城危在旦夕,陈玉成再次不顾部下的强烈反对,在叛徒苗沛霖的假诱之下,以身试险,毅然去了寿州,被苗沛霖抓捕送往清营凌迟处死,慷慨就义之时,年仅26岁。陈玉成如果在危机四伏之时,能够英明作出正确判断,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探秘太平天国:英王并不英明,忠王并不忠诚,幼天王智商堪忧

2. 忠王并不忠诚,被俘后示好宿敌。

  • 再来说忠王李秀成,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在金田起义时加入到太平天国,在军中因为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便由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了骨干青年将领。并在天京事变之后,成为了太平天国新的领导集团,与陈玉成等人力撑危局。在军事上,领导太平军二破江南、江北大营,在政治上,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处于危机中的太平天国。李秀成对于洪秀全,忠心耿耿,可以说算得上愚忠。当初,洪秀全以为他要叛变,便扣押他的亲人,但是李秀成却坚持在外作战,誓要救国于水火。李秀成战功显赫加上忠心耿耿,被洪秀全封为忠王,称为“万古忠义。”
探秘太平天国:英王并不英明,忠王并不忠诚,幼天王智商堪忧

  • 但是忠王李秀成的万古忠心,却在被湘军俘虏之后,出现了破裂的迹象,他频频向曾国藩示好,更是对曾国藩连连歌颂,想以此来求得身家性命的平安。更是洋洋洒洒在狱中写下几万字长文——《自述书》,详细阐述了太平天国十几年来的历史,文中更是对其他诸王有着有失公允的评价,而他自己的失误却闭口不谈,遮遮掩掩。李秀成在被俘后的行为给人一种晚节不保的感觉,他虽然示好曾国藩,但却难免一死,只是给自己换来了一个全尸而已。

3. 幼天王智商堪忧,不知自己是干什么的。

被洪秀全立为幼天王的,是他与赖莲英生下的长子洪天贵福,是太平天国的储君。但是这个太平天国未来的希望,却在被清军俘虏之后,说了一番让人哭笑不得的话。洪天贵福说过的几句经典的话莫过于:“跟着唐老爷去湖南读书,考中进士娶老婆”,“此生不再当长毛,东奔西跑多折腾”,还有一句“乱臣贼子真该死,大清皇帝万万岁”。这些话语都是出自被俘之时已经16岁的太平天国储君之口,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储君,智商是有多么的让人堪忧,竟然都搞不清楚他自己是谁。真不知道洪秀全是怎样想的,竟然立了这样一个低能儿作自己的接班人?更让人唏嘘的是,幼天王洪天贵福在被凌迟处死之时,竟然被吓尿了,荣登历史最差劲储君榜首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了。

探秘太平天国:英王并不英明,忠王并不忠诚,幼天王智商堪忧


从太平天国后期的这三位人物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认知,他们依然还有自己的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的内部都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试问,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好,拿什么来对抗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合围绞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