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发布——引领餐饮进入品牌化零售化新时代

2017年底,全国餐饮业营业规模近4万亿,占GDP5%。餐饮收入持续年均10%左右增长,从传统的堂吃到外卖,到新零售,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

《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发布的初衷是挖掘一批深入人心、备受消费者喜爱的美食品牌,培育一批国际化的名厨美食、文化美食、食品美食,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的餐饮新零售企业,带动行业企业关注如何把自身的招牌菜做出特色,作出品牌,适应新消费的需要。

由于产品、运营和销售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将名菜类和名店名小吃类分别排序。主要依据是单品的销售额,经过企业自报、当地行业协会确认,协会专家委员会评估,分别发布了中国名菜五十强、中国名点名小吃五十强。

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六个特点

一、大众美食占据百强榜主体

在中国的名菜名点名小吃的榜单中,大部分品类是面向大众市场的菜品,鱼、鸡、鹅、鸭、虾占名菜类的前五位,老百姓日常喜爱的面条、饺子、包子、饼等品类,销量很高,受到市场欢迎。

《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发布——引领餐饮进入品牌化零售化新时代

如庆丰包子、狗不理包子、知味观的知味小笼、知味馄饨、云南建新园过桥米线、武汉蔡林记热干面、李连贵熏肉大饼、东方饺子王的饺子、黄桥烧饼等,不仅是地方名吃,也走向了全国市场,深受全国百姓的喜爱。立足百姓市场,才是餐饮品类和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二、文化美食老字号非遗产品深受市场喜爱

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代表菜,、非遗产品,经历了几代人的记忆传承,历经时代的考验,不仅是本企业的招牌菜,也已经成为该菜系、该区域的代表菜。


《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发布——引领餐饮进入品牌化零售化新时代


比如便宜坊的焖炉烤鸭、杭州知味观的知味酱鸭、杭州楼外楼的东坡肉、福州聚春园的佛跳墙、洛阳真不同的真不同洛阳水席、广州酒家的文昌鸡、宁波状元楼的冰糖甲鱼等。他们的生命力,来自于企业技艺传承和美食文化的技艺传承和深度挖掘。

三、食品美食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餐饮+零售成为餐饮业新方向

一批餐饮企业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名菜名点的工业化,推进餐饮的新零售,通过餐饮门店销售+零售,线上线下结合,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发布——引领餐饮进入品牌化零售化新时代


如上海新雅粤菜馆的半成品菜肴、南京绿柳居的盐水鸭、海南龙泉的文昌鸡、上海小南国的清炒河虾仁、向阳渔港的姜黄鸡等,尤其是在名点名小吃领域,广州酒家的利口福月饼,年销售10多亿,已经成为集团的重要支柱产业,杏花楼集团的杏花楼月饼、狗不理集团的包子、耳朵眼集团的炸糕等,零售渠道都占据了企业营收的重要比例。

同时反过来也在百姓心目中进一步强化了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细分品类领军品牌成为市场的新赢家

一批餐饮企业,选择一个品类,在这个品类中做大做强,成为品类的代表企业。


《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发布——引领餐饮进入品牌化零售化新时代


如旺顺阁的鱼头泡饼、凯瑞的黄河大鲤鱼、徽商故里的徽商臭鳜鱼、有家酸菜鱼等。在名点名小吃中,有更多的优秀代表,如知味观的小笼包、蔡林记的热干面、老孙家的羊肉泡馍、小杨生煎的生煎包等。

在细分品类中做到极致,在当今消费者因为想吃一道菜而选择一家店的时代,已经成为很多餐饮企业成功的战略选择。

五、体验美食、体验消费成为餐饮消费新引擎

一批餐饮企业,专注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把菜品赋予更多的故事、文化和消费者体验。如凯瑞御仙都的皇家烤全羊、阳朔的啤酒鱼、长沙火宫殿的火宫殿臭豆腐、白金汉爵的全家福、烟台百纳的葱烧海参、安徽蜀王的胡适一品锅等,还有近些年的一些网红节令食品。


《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发布——引领餐饮进入品牌化零售化新时代


如杏花楼的咸蛋黄肉松青团等。消费者体验的不仅仅是菜品,更是历史、风俗文化、地标美食等,从而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六、美食产业链构建企业独特竞争新优势

一批餐饮企业,利用独特的食材、基地、区位优势,打造自身具有一定稀缺性的代表菜系,也深受市场喜爱。如海南龙泉的文昌鸡、宁波石浦的野生黄鱼、炳胜的秘制黑叉烧、蓝海集团的海鲜疙瘩汤等。


《2018中国美食百强榜》发布——引领餐饮进入品牌化零售化新时代


这些产品具有与生俱来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也有很强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