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说起乡愁,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那首《乡愁》,可不久前写乡愁的人也终于停止了他的思念。可能没离开过家乡的人体会不了那种刻骨铭心不能回家之痛,余老先生生前甚至发愿“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他的根在大陆,而吾家的根在伍家岗。

旧时,宜昌江滩广阔,轮船常泊江心,客货由划子漂递,漂递摇橹,船家唱起“摇橹歌”(十二月)介绍宜昌地名:

正月里来珍珠岭(今儿童公园),二月里来二架坊(今民主路),三月里来新三里(今自立路),四月里来四道巷(今长江瑞景处),五月里来乌梢尾(东山末端古万寿桥,今铁路桥处),六月里来六一书院(珍珠岭),七月里来七层塔(天然塔),八月里来八合塘(今胜利四路世纪花园处),九月里来九拐巷(新民街),十月里来石子岭(葛洲坝),冬月里来东山寺,腊月里还有个裕恒发(“裕恒发"旧时位于东门口的腊烛行号,专浇腊烛供照明庆典祭祀用,是宜昌老字号,抽离词意隐扣"腊月")。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图为天然塔

跑遍这些地方几乎跑遍宜昌市区了,其中部分就在宜昌五大区之一的伍家岗区。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叫“伍家岗”,让我们从它的由来说起。而说起由来,就不得不提到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罗洪波先生。罗先生多年来奔走调查,成立课题组之后更是带领课题组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确定,“伍家岗”是伍氏冠姓。

2016年春天,罗先生联系到“伍香生”后人,现居住在宜昌市西陵区刘家大堰5号楼的伍修泉。通过伍修泉有幸见到一堆线装古本,其中有两本保存较为完整,一本叫《家传新修经验必读》,另一本叫《理法新意》。都是书写工整的毛笔小楷,都是伍家祖上行医心得。卷首题写有“伍静山编著,男伍香生述注,孙伍理镇”,为伍家子孙三代传家之著。书序的落款为“光绪三十三年丁亥孟夏朔日,伍静山题于夷陵南乡”;书的后记落款则为“光绪三拾三年”。

这两家传医书,佐证其伍静山悬壶其时为清末,其地为南乡。据清同治版《东湖县志》,南乡即为今伍家岗一带。为进一步查证伍姓家族在伍家岗行医,罗先生根据在调查中访问到的1970年以前,在原伍家岗“白沙饭店”处,曾有一家岳姓中医诊所这一线索,辗转在临江溪社区诊所找到了我市著名中医岳宝珊之子岳臣举。岳臣举是伍家岗区卫生院专家退休,他向我们讲述了其中奥密。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这里的确是名燥一地的“伍香生”药号,伍家岗的地名也就是这么叫起来的,老早就有“伍家岗”的名字了,可以说“伍家岗”从清末就叫起,并不是抗战时有五户人家才叫“伍家岗”的,伍家岗、杨岔路1931年修汉宜公路时就成街了。1931年修筑汉宜公路,为土岗降坡度,凿成一条浅沟,沟面铺路,沟两边是高于道路的民居,民居门前均建有四、五踏步和长街沿,形成一条颇有特色街道。青砖黛瓦,古朴大气的“伍香生”药号就坐落其中(今“吾家大酒店”处),是当时岗上最为豪华的老宅旧铺。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图为上世纪70年代末的伍家岗街景,左边为老街棚户

岳家的诊所抗战前是开在杨岔路街上的,先祖与伍静山也算得上是世交,但后人都井水不犯河水。1936年,“伍香生”药号主人,老大伍理镇被国军拉去当军医后无下落;抗战胜利后打内战,老二伍理银又被国军征用作军医,“伍香生”无人座堂,式微没落。导致伍家岗这一片的人看病都要跑到杨岔路。岳老的父亲岳宝珊觉得长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就派学徒去临时打理撑门面。为伍家岗上患者考虑,后来就盘下了“伍香生”,一直到岳宝珊1980年代被市中医院请去后,1984年共前村在这里盖“白沙饭店”,药号老屋才被拆除。“白沙饭店”如今又变成了“伍家大酒店”。

综上所述,关于“伍家岗”地名的来历,其脉络清晰,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 年,平年,农历丁未年),就有伍静山而“伍香生”药号冠姓“伍”字而生成。

伍家岗因“伍香生”药号得名,而“伍香生”药号历经一百多年的岁月变成了如今的“吾家大酒店”。从酒店名字就能看出,伍家——吾家,抽离本域行政区区名“伍家岗”之谐音,寓意“我自己的家园”,由邓宜平大律师携手陈昌荣、董红明先生修葺营造。三位先生还共同写了《吾家文化酒店营造记》,记住这段历史。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图为《吾家文化酒店营造记》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图为建成后吾家大酒店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图为改造装修前的吾家大酒店附属中式庭院式雅舍

据悉,吾家大酒店是一家集餐饮、住宿、会议、娱乐为一体的商务型酒店。酒店位于夷陵大道与白沙路交汇处的伍家岗十字街头,门迎五一广场。距离火车东站三公里、BRT站500米、伍家岗区政府6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营面积11000平方米,设有高贵典雅、温馨舒适的豪华套房、商务房、标准房等共160间;有容纳3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停车场面积1800平方米,车位百余;中餐厅面积1300平方米,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特聘各菜系名厨和司仪精英打理,可举办各类席筵及庆典活动。酒店建筑风貌配合中建之星环境景观,大堂、门厅和走廊等处作1876年宜昌开埠后码头文化主题布展。后院附设中式庭院“吾家雅舍”,天井回廊,绕梁琴音;乡愁吾土,信美吾家。

注:开埠 1876年(清光绪二年),《中英烟台条约》辟宜昌为通商口岸。l877年4月1日宜昌海关成立,1878年英商立德乐“彝陵”号汽船开抵宜昌码头。至此英商太古轮船公司、英商怡和轮船公司、日商大阪株式会社,以及美商美孚石油公司、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油轮相继抢滩宜昌。

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图为1970年代末的宜昌五一广场一角(今吾家大酒店对面)

从一间药号变成如今的吾家酒店,历经一百多年,很庆幸有人愿意花时间去考证,弄清楚它的历史。吾家酒店取名也是经过多方考证,最终确定“吾家”之名。人生立命之本在根,伍家的根在这里,伍家岗始于伍家,承载历史;吾家始于伍家,绵延后世。“吾家”之名既顾及了历史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慰藉了乡愁。“伍家”是“吾家”,以期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