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龍鳳山上的大悲寺

松滋龍鳳山上的大悲寺

松滋龍鳳山上的大悲寺

松滋大悲寺位於松滋市區城南的龍鳳山上,傳承臨濟正宗,演化無為祖師道場,正是“見性明心得祖意,直指單傳無上乘”、“聖凡普照開真釋,空有齊彰續慧燈。”

松滋龍鳳山上的大悲寺

松滋龍鳳山上的大悲寺

始祖無為祖師於明朝萬曆年間,在湖北省大冶縣(今屬黃石市)拜孫淨覺大師為師,後傳至第四代心靜和尚,再遷至河南羅山縣春秋廟,又傳至第四十七代上東下昌,領師爺師太至武漢歸元寺任監院,後在蓮溪寺任方丈,終又在湖北應城(今屬孝感市)建寺院。

日本入侵中國時,方丈師傅上東下昌為避開日本人的追捕,離開武漢前往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峨眉等地朝山,當雲遊到松滋時受到高僧妙德法師的熱情接待,高僧與大德,坐禪論禪,禪機契合,即應邀落住於斑竹寺。

解放後松滋縣政府得知住持很有修持,佛學造詣深厚,便應允其在城郊飛鳳山建寺,後來建起來的春秋廟毀於戰亂,就這樣一代宗師無為祖師的第四十七代傳人上東下昌法師便在松滋紮下了根。至1974年法師圓寂。

改革開放後,上東下昌法師的直系弟子在南京棲霞寺佛學院學習一年,畢業後到歸元寺深造兩年,隨後到四大名山參學。身為本派第四十八代傳人,為了繼承始祖之偉業,於一九八七年回松滋落實宗教政策,因飛鳳山被當地佔用,由縣宗教局批准並撥款在這風水獨具的龍鳳山上修建大悲寺,在佛祖加持下,經過十八年艱苦奮鬥,大悲寺已初具規模,所建之道場也就成了無為祖師道場,春秋廟的正脈,光大了無為道場。

近年內又制定了完整的擴建計劃,使其成為湘鄂邊界一座名山,讓大悲寺廣弘正法,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松滋龍鳳山上的大悲寺

松滋龍鳳山上的大悲寺

感謝您光臨松滋映像!

您的閱讀、點贊、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拓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