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山:走入历史的家乡羊肉汤

李学山:走入历史的家乡羊肉汤

山药羊肉汤,大补

公司的门口,是一家羊汤馆,虽然几经易主,但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外地人只知道单县羊肉汤好喝,借助的是单县人的招牌和媒体的宣传,其实到底是什么一种纯正的滋味,90%的只能是传说,然后自己在传说的基础上添油加醋。全国各地这么多分号,各有各的风味,到底谁的纯正,恐怕说清楚的不多。

李学山:走入历史的家乡羊肉汤

这是正宗的济宁青山羊

因为我老家距离单县很近,对于单县羊肉汤自幼就有所耳闻,加上老家的人无论穷富,每到年节,别的可以没有,宰一只羊过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家家都熬,户户飘香。加上鲁西南特有的风俗,冬天再冷,也不关门,都喜欢三五成群的跑到大街上吃饭,一来热闹,二来拉拉闲呱,互通信息,所以暂时也就忘记了什么叫寒冷。当然,忘记不等于不冷,大雪天,大家冻得龇牙咧嘴,这时候,最能帮上用场的就是热辣辣的羊肉汤。寒气与辣气相互一搅合,竟然能让鼻尖额头硬生生钻出几个汗珠,不能不让大家伙对羊肉汤另眼高看。所以,那个时候,鲁西南人对羊肉汤的热爱,其实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说起来跟味道啦,色彩啦,肉质啦好像没有多大关系。

李学山:走入历史的家乡羊肉汤

吃饭就是晒饭,就像不用彩排的一出戏

现在几十年过去,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穿暖早已不是问题。吃惯了鸡鸭鱼肉,感到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怎么品,也品不出当初羊肉汤的味道。

就在这个时候,单县的老乡便挺身站了出来。说是正宗的羊肉汤是另有讲究的。比如,原料必须是纯种的济宁青山羊,一辈子吃草,且必须是喂养1-2岁去势的“小骚胡”,或者是生了1-2窝的小母羊。这样的肉质才嫩才香。辅料呢,也要葱姜盐、花椒水、丁香桂皮和白芷,草果小茴白胡椒,香油蒜苗和芫荽,按比例、按火候,按流程,反正最后的出锅要达到汤汁乳白色、鲜洁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腻的标准。

李学山:走入历史的家乡羊肉汤

精品包装,可是那份感情怎么能包进去呢?

至于这个标准是不是上升到统一标准,我看也没必要。因为,即使是自封为单县的名厨按照秘方精心熬制的独门风味,在我看来也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感觉。

那份情,不是在产业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简单的单县羊肉汤品牌能尝到的,真正的单县羊肉汤早已尘封在历史的记忆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