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眾所周知劉備一開始只是一個實力弱小的軍閥頭目,經常被人追趕東躲西藏,直到赤壁之戰過後才有了荊州這塊屬於自己的地盤。隨著實力的壯大劉備逐漸有了奪取益州的心思,於是在龐統的力薦之下,受劉璋邀請領兵入川,名義上是為了援助劉璋討伐張魯,實則是為了佔領西川壯大自身。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劉備領兵入川之時並沒有帶上關羽張飛兩員大將,而是帶上當時並不出名的黃忠魏延等人,甚至在軍師的選擇上也是帶上剛加入不久的龐統,劉備之所以這麼做其實背後另有深意。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劉備的前半生一直是漂泊不定,直到投靠劉表之後才有了一個落腳之處,但是始終是寄居籬下,在此期間他也一直在打著拿下荊州的心思,但是由於實力問題一直沒有找到機會。直到赤壁之戰過後荊州變成了無主之地,劉備看準時機趁勢搶佔荊州,才有了立足之地並且以此為依託開始了自己爭奪天下的霸業。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雖然劉備已經擁有了荊州但是卻有兩個隱患,其一就是荊州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夾在曹操和孫權之間,是一個易攻難守的四戰之地,並且在名義上來說劉備是借用孫權的地盤;其二就是奪取荊州只是諸葛亮隆中對策的第一步,其後仍然要攻取西川拿下益州等地。但是劉備一向以仁德自居,並不方便揮師入川。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恰巧在這個時候張松法正等人給了劉備一個機會,在他們兩人的運作之下劉璋果然邀請劉備入川共同對抗張魯,這對於劉備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隨後劉備領兵入川,隨行的軍師並非智謀超絕的諸葛亮而是剛剛投靠的龐統,就連武將也沒有帶上深受器重的關張趙等人,而是帶著當時並不出名的黃忠魏延等人。經過仔細分析的話,劉備之所以選擇這麼做其實另有深意。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第一點就是劉備為了使劉璋放鬆警惕。畢竟劉備一開始是受邀幫助劉璋的,如果一股腦把手下的精兵強將全部帶去,難免會造成劉璋的猜疑和警覺。黃忠魏延這些人雖然能力也很強,但是剛投降不久,名聲和威望遠不及關羽張飛等人,他們跟隨劉備入川的話就不會引起益州勢力的注意。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第二點就是諸葛亮留在荊州非常必要。關羽張飛兩人一個性格魯莽,一個不聽管教,如果只留他們坐鎮荊州的話很難保證不出差錯,必須要留一個智謀之士共同輔佐。龐統剛剛歸順劉備,他肯定壓制不住關張兩人,只能靠頗有威望的諸葛亮坐鎮才可以,所以將諸葛亮留守荊州非常有必要。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第三點就是在這個時候相比較益州,荊州對於劉備更加重要。眾所周知劉備在此之前一直是四處漂泊,好不容易有了荊州得以立足必然不能輕易放棄。而且荊州的局勢犬牙交錯非常複雜,劉備雖然要領兵入川攻打益州,但是荊州作為自己的大本營還是要派大將鎮守的。關羽和張飛都是劉備最信任之人,有他們坐鎮劉備才能放心遠去,若是其他人的話劉備長期在外難免會心生疑慮。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第四點就是這次前往西川前途未卜,勝負還不好說。相比較而言,一個還不一定到手的益州和已經到手的荊州,劉備自然是更加看重後者。此行前去益州其實並不是直接攻取西川,而是先另一部分軍隊前去探路是否可行,如果有機會的話再調遣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也為時不晚,如果不可行的話還能夠順利撤回,這才是最佳策略。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第五點就是荊州剛剛打完一場大戰,曹操劉備和孫權三方對峙處於一種平衡的態勢,短期時間內根本打不起來。黃忠魏延這些剛剛歸順的大將急需表現自己的機會,只有給他們提供獲取軍功的機會,才能夠使他們能夠忠心耿耿效力自己,而關羽張飛趙雲本來就受到器重和信任,並不缺這樣的機會。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第六點就是龐統,對於他而言,和黃忠魏延一樣缺乏機會,他也迫切想要一個機會可以證明自己。龐統能夠和諸葛亮齊名,雖然才能和學識不分伯仲,但是由於投靠劉備較晚所以一直沒有表現自己的能力,這次西川之行無疑是一個絕佳機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龐統力勸劉備入川,既然這個建議是他提出來的,理應由他跟隨劉備一起領兵入川。

劉備領兵入川沒有帶關張二人,反而帶上黃忠魏延,其實另有深意

綜上所述劉備之所以帶著龐統黃忠魏延入川,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打算,但是卻出現了龐統貪功冒進身死的意外。而這個時候劉備已經和劉璋撕破臉皮打起來了,無奈之下也只能調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前往。你對於此事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