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向自詡爲漢臣,爲何會在曹丕稱帝後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勢力鼎足而立,雖然在長期對峙的過程中征伐不休,但是卻始終沒有一方能夠統一天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挾天子號令諸侯的實力最強的曹操也沒有稱帝,更別提一向以漢臣自居的劉備和孫權了。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由於曹魏政權經過多年的統治,在朝堂和民間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所以曹丕沒過多久就決定建立魏國登基稱帝。令人詫異的是江東的孫權還沒有行動,一向自詡為漢臣並且聲稱討賊興漢的劉備卻迫不及待的建國稱帝,劉備這麼做有什麼原因呢?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曹操於公元220年正月在洛陽城中病逝,時隔九個月之後他的兒子曹丕就篡漢自立,統治了天下四百餘年的大漢王朝也走向了最終的滅亡之路。緊接著第二年,劉備就在成都建國稱帝,雖然取國號仍為“漢”,但是在漢獻帝仍然活著的前提下這種行動顯得野心勃勃,也得不到當時另外兩方勢力的認同。此外就連蜀漢內部也有一些名士認為這麼急切稱帝有所不妥,劉備卻執意如此去做,一方面是由於他早有預謀,另一方面則是迫於形勢採取的舉措。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先來說說劉備早有預謀的原因。第一點就是劉備一直以來就有當皇帝的夢想,他小的時候和同伴在樹下玩耍,就曾經和小夥伴們說道我將來必定能夠乘坐這種羽葆蓋車。根據史書記載這種羽葆蓋車是皇帝才能使用的規格,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劉備從小的時候就很有野心,是一個不甘平凡的小孩。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此外劉備想要當皇帝的野心其實早有顯露,從他給兒子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早些年的時候劉備還沒有子嗣,於是就收養了一個兒子並且給他改名叫做劉封,之後劉備在公元207年的時候又有了一個親生兒子,並且取名叫做劉禪。劉備的養子和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就是封禪,眾所周知封禪只是用於帝王祭祀天地之時,而劉備居然敢起這麼大的名字足可見其野心不小。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第二點就是劉備在稱帝之前已經做足了準備。劉備稱帝確實是在曹丕之後,但是他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籌劃此事了。歷來皇帝想要登基稱帝都會先弄出來點兒祥瑞事件,劉備也不例外。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劉備手下親信官員上表有黃龍見赤水的祥瑞發生,劉備並且還親自下令在武陽這個地方修建黃龍廟,開始為自己造勢。其後關羽在攻打襄樊的時候,在水中發現了大漢玉璽,大家都知道自從袁術死後大漢王朝的玉璽就落到曹操手裡面,這個在襄陽發現的肯定是假的,這無疑又是劉備集團造勢準備登基稱帝。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除了上述兩點劉備自己有稱帝的野心之外,其實他也是迫於形勢。曹操活著的時候位高權重,已經被封為魏王距離登基稱帝也只有一步之遙,他雖然沒有代漢自立但是卻說出過自己要做周文王的話,所以劉協被廢是一個必然的事情。劉備集團看到了這點,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實力去阻止曹魏這麼做,只能從自己這方面想辦法。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曹丕稱帝后,劉備集團如果沒有什麼表示的話必然會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雖然說曹丕是篡漢自立,但是從仍然走了個形式,是漢獻帝劉協禪讓出來的位置,不管怎麼說,曹丕也算是名正言順的當上了皇帝。劉備若是仍以漢臣自居的話,長久以往下去就會在和曹魏對峙的過程中落入下風,他所打著的討伐漢賊這一口號也就沒有什麼用了,出於這一點原因劉備必然要稱帝。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此外劉備稱帝還能起到拉攏人心的作用。雖然曹丕在名義上建國稱帝,但是中原地區仍然有很多仁人志士是忠於大漢的,這些人並非完全能夠向曹丕效忠。劉備如果只是打著漢室宗親的名號不足以拉攏這些人才,但是稱帝后建國號為漢,這樣無疑大大增強了自己的號召力,能夠贏得不少人的忠心。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而且劉備是憑著武力拿下益州漢中等地的,雖然自立為王但是手下派別林立矛盾重重,尤其是關羽敗亡後蜀漢勢力岌岌可危,人心不穩。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稱帝,在他麾下效力的人就能夠得到很高的封賞,就可以起到安撫人心的作用,也能夠讓益州本地的勢力得到足夠的好處,減少內部之間的矛盾。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最後一點就是劉備稱帝可以給孫權帶來一些壓力。眾所周知孫權一向自稱漢臣,並且將曹操視為篡漢逆賊,曹丕稱帝后孫權必然不會倒向曹魏,只能和蜀漢走得更近。然而劉備在這個時候稱帝,孫權如果稱帝就會和曹魏集團撕破臉皮,如果不稱帝的話就在政治上矮於劉備一層,這也是劉備的一個小心思。

劉備一向自詡為漢臣,為何會在曹丕稱帝后迫不及待建國稱帝

總而言之無論是早有預謀還是迫於形勢,劉備終於在年近六十的時候登基稱帝,他從當年一個織蓆販履的平民變成了真正的天子,無疑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你對此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