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老掉牙」?你得先做對這件事

俗話說:“齒白三分俏,貌美齒為先。”全國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兒童患齲齒情況呈上升趨勢,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比10年前上升了5.9個百分點。中年人牙周狀況較差,其中牙石檢出率為96.7%,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

我國居民牙病為何高發?一方面,由於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對含糖食品及含糖飲料的攝入量提升,增加了齲齒的發生風險。另一方面,不少人缺乏口腔健康知識,導致牙病伴終生。例如,俗稱“蟲牙”的齲齒,就是由細菌、口腔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不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就無法阻斷齲齒等疾病傳播的鏈條。

牙齒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其咀嚼功能關係到人體的營養攝入,維繫著機體的能量平衡。例如,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可引發或加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影響生活質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牙齒健康並非“不足掛齒”的小事。有了口腔健康,才有利於一生健康。

保護牙齒健康,“防”勝於“治”。提高口腔健康狀況水平,離不開良好口腔保健習慣的養成。中國人常說“老掉牙”。其實,人老牙不一定老,“老掉牙”不一定是因為老,而是因為牙齒有病。要想老了不掉牙,就要從娃娃抓起,從口腔健康常識抓起。以刷牙為例,堅持“三三制”原則,即每天刷牙三次、每次三分鐘、每三個月更換牙刷。最近,中華口腔醫學會、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和中國疾控中心聯合發佈《“健康口腔”行動宣言》,推出關愛牙齒健康的核心信息:每天有效刷牙兩次、倡導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定期口腔健康檢查、不要帶著口腔疾病懷孕、孩子口腔健康是家長的責任、為適齡兒童進行窩溝封閉、牙齒缺失應及時修復。

牙齒健康,既離不開早防,也離不開早治。不少人認為“牙疼不是病”,有病基本靠忍,不去找專業的口腔醫生,而是輕信一些不正確信息。例如,作為一種治療手段,洗牙對於牙周健康具有很好的作用,但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不適感。由於洗牙的“副作用”被誇大,很多人不敢去洗牙。事實上,洗牙的積極作用大於副作用。又如,有的父母忽視孩子的乳牙健康。乳牙健康影響恆牙正常替換,不及時拔除滯留的乳牙,對新萌出的恆磨牙和前磨牙不進行窩溝封閉,導致牙齒既“不好看”又“不好用”,影響孩子一生。

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和分佈不均,也是影響居民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2000—2500名居民中應有1名口腔醫生。我國口腔醫生嚴重短缺,目前只有20多萬名口腔執業醫師,平均2.5萬人才擁有一名牙醫。多年來,我國口腔專業人才培養滯後,欠賬很多。2000年,全國僅有口腔醫學院系80餘所,到2016年增加到180多所。但是,牙醫不可能速成,培養一名成熟的牙科醫生至少需要8—10年的時間。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年口腔門診接診量近3億人次,年增長率保持在13%—5%。相比之下,牙科執業醫師的增長速度較慢,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儘管口腔科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醫學專業,但人才短缺是一個現實問題。因此,在加大口腔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有關部門應加快盤活存量,推動醫師多點執業,把口腔醫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老百姓都能看得上牙、看得好牙。

牙齒健康是國民健康的重要標誌。提高全民健康素養,不妨從關愛牙齒開始。願人人都能擁有美麗的牙齒,人人享有口腔健康!

原標題:人人都應享有口腔健康(不吐不快)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