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胖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因為吃得多,而是因為睡得少

說到睡眠不足的危害,可能大家心裡都有數。網上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著不要

長期熬夜等話題,為大眾普及長期熬夜的危害。這種危害不僅體現在眼睛超負荷工作所帶來的視力問題上,還體現在胃腸等器官的工作疲勞上,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胃腸道疾病。最可怕的體現在對神經的影響和內分泌紊亂上。長期熬夜會導致神經衰弱或抑鬱症等恐怖疾病,內分泌紊亂不僅會徹底打亂生物節律,還會影響細胞代謝增加癌症風險。一般來說,短期熬夜甚至只是熬一宿就可以造成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如主流的胰島素分泌失調說法,認為胰島素分泌失調導致能量代謝異常是熬夜誘發肥胖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長胖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因為吃得多,而是因為睡得少

《Science Advance》最近刊載了一篇名為《Acute sleep loss results in tissue-specific alterations in 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state and metabolic fuel utilization in humans》(譯名:急性睡眠不足會導致基因組DNA甲基化狀態和代謝原料利用等層面的組織特異性改變)的研究,該研究通過實驗,證實了短期的睡眠不足會導致相關組織的基因和代謝過程的改變。這些改變的產生不依賴於長期睡眠不足而產生的累積效應,而是僅僅一晚上的熬夜足以使身體相關組織發生不小規模的這種變化。

長胖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因為吃得多,而是因為睡得少

該研究中,將健康身體BMI指數正常的年輕人分為兩組,一組整夜不睡覺,另一組則正常進行睡眠。採用探針標記的方法分別對兩組人的骨骼肌和脂肪組織的DNA進行檢測。發現實驗組(一次整夜不睡)的DNA甲基化較對照組(正常睡眠)有特異性的改變。且骨骼肌組織中117種mRNA,脂肪組織中有96種mRNA的表達狀態較對照組有所改變。這些基因不乏很多與肥胖II型糖尿病有很大關聯。這也進一步證實了短期的熬夜會增加肥胖和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這也印證了網上廣泛流傳的說法——短期熬夜會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也會導致其敏感度大大降低,增加患II型糖尿病風險。

長胖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因為吃得多,而是因為睡得少

DNA甲基化的特異性改變會影響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DNA甲基化程度可以遺傳,甲基化嚴重的基因會失活,這是控制基因表達的手段之一。而機體對偶爾一次的熬夜做出這種應激性的改變也說明了短期熬夜即會對遺傳物質造成影響。之後,研究人員對參與實驗的志願者進行採血化驗也發現了體內激素水平和血糖含量上,睡覺與不睡覺存在很大差異。在實驗結果中還寫道,急性睡眠不足引起了肌肉的溶解與脂肪的增加。這就是這些組織在機體熬夜過程中做出特異性反應的後果。

長胖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因為吃得多,而是因為睡得少

雖然在組織和細胞層面這種變化顯而易見,但究竟多久才會引起表觀的遺傳變化,這篇研究並未詳細指出,或許在之後的研究中會揭曉答案。除此之外,偶爾熬夜後會感到心跳很快,這種疲勞程度下易發生心源性猝死。還有視力模糊,頭痛等,這些都是由於熬夜引起身體上的反應。對身體造成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下次下定決心熬夜前要考慮清楚利害關係。強烈建議不要熬夜!

長胖的罪魁禍首可能不是因為吃得多,而是因為睡得少

為什麼熬夜後第二天即使休息一天也緩不過來呢?其實,人體是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大到個體,系統有著很多專屬的生物節律,小到器官、組織、細胞,也有著自己的生物節律。細胞層面的節律調控機制會在之後的文章中進行介紹。記住一句話,不要熬夜,沒有事情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