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仅统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动放弃?

我爱亢小丹


越南在秦朝之前还是属于极度偏远的蛮夷之地,当地人以土著为主,过着原始的生活。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顺势征服南方蛮夷之地,其中就包括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

秦二世时期赵佗叛乱,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合一称为南越国,自立为王。赵佗去世后,越南继续归属于中原王朝,而后的大汉王朝,也将越南列为自己管辖范围之内。直到五代十国,天下大乱,越南吴权又借机分离出去,建立吴朝。

往后的宋元两朝都对越南发过兵,但最终都无功而返。直到明成祖朱棣才将越南一举拿下,控制越南长达20年之久。

细看下越南被外界征服的历史,确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明朝之所以放弃越南统治,应该细分为这五个原因。

第一:明朝不做赔本的买卖,越南地区大部分都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国家穷得响叮当,每年向明朝缴纳的税收顶多七八万两,而明朝在越南耗资的军费每年高达三百万两。朱棣此前迁都北京大建宫廷本就耗资巨大,又加上为了耀扬国威,让郑和七下西洋,耗资了两千多万两,还有五伐蒙古的兵马粮饷,明朝的国库早已抓襟见肘。

第二:穷乡僻壤出刁民,越南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明朝,但是国内却造反不断,越南山地丛林居多,当地士兵极其擅长打丛林战,游击战,擅长大规模作战的明朝军队在镇压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作战上吃亏在所难免。

第三:官吏的不作为,派遣到越南为官的官吏们认为山高皇帝远,在越南境内为所欲为,欺压剥削民众,官民间的矛盾日益加大。越南人民常言:“北寇凶残,南民困屈”,以表达内心的不满。民间揭竿起义的老百姓一波又一波,越南官吏很是无奈,向明朝反馈:越南起义民众是“打不死,找不到,收不服”。

第四: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常常侵犯边境,明朝认为来自北方的威胁更加的大,应该把大批的部队用来抵御北方敌军和修筑战事壁垒,以此拱卫皇城。南北作战非常不利大局,本就有意抛弃越南地区。

第五:朱棣去世后,新上任的明宣宗性格随和,不喜战事,听从大臣意见从越南撤军。这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可见,明朝受到经济危机,北方叛乱,越南蛮夷反复起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越南撤军也是在情理之中。


煮酒君


原因是很多的。

越南北部历史上曾有所谓“北属时期',即交州时期。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设立交州,成为汉代十三部州之一,交州共九郡,其中在今天越南境内的有九真、交趾、日南三郡五十六县,直到南汉大有十二年(公元939年)交州刺史吴权宣布独立,越南进入独立时代。

由于民族、风俗等方面和中原差异太大,且天高皇帝远,中央难以驾驭,交州即便在天下一统时也从不安分,天下稍乱就乱作一团,如汉光武帝时的二征之乱,陈隋之交的李贲之乱就是典型的例子。五代十国时名义上控制交州的是十国中较弱势的南汉,后者将主要精力用于抵挡岭北的楚国,无暇南顾,交州就从此脱缰而去一发不可收拾。

此后安南国(交州独立后的名字)先后经历几个朝代,除了仍沿用汉字和部分中原体制(如后宫、官职、科举),其余越来越自行其是(其实虽沿用汉字但语言一直是另一回事),而中原多故,两宋和安南间的战争往往不利,也不愿在北有辽金和西夏的情况下全力南顾,元代倒是一度设立交趾等处行中书省,但越南北部地形、气候不适合蒙古骑兵,酷爱南侵和渡海略地的忽必烈一死也就不了了之。

明代经略越南北部是明成祖时借越南”陈胡之争“,被越南人认为是正统的陈朝子弟向明成祖求救才导致用兵。明军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宣称”陈氏血脉断绝“、”应越南人苦求“将越南北部收为领土,设立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和都指挥使司,在越南按中原制度设立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

这次吞并本身就有很多隐患:越南立国已400多年(前面说过立国前其实中原政权存在感就很弱),不论当地还是中原朝廷都已觉得天经地义,就连明成祖也只能打着”陈朝绝嗣“、”民众恳求“的旗号吞并,一旦陈朝不绝嗣,民众不恳求,就丧失了正当性基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此后不断有真正或假冒的陈朝后裔起来造反,而黎氏后来也正是打着拥立陈氏和代表民意的旗号占到上风的。不仅如此,明成祖认为此前历代统治交州都是因俗而治,绝大多数州郡县都不设流官,沿用土人土法,在当地派出各级中原行政官员并派驻大量军队,大刀阔斧移植中原体制和文化,结果触动当地上层利益,民心始终不附,而越南北部当时很贫瘠,大量官吏、军队涌入加上设立许多税、贡,也激化了矛盾。

后来明朝意识到这样有问题,派张辅治理交趾,张改用怀柔、与民休息等策略,取得许多成效。但后来北方边防吃紧,张辅被调离任赴北,继任的明朝官员恢复旧制甚至变本加厉,遂导致黎氏打着陈氏旗号登高一呼,整个局面糜烂不可收拾。而明朝在收到黎氏”请还政陈氏“请愿书后措置不当(当初是明朝自己承认安南应该属于陈氏,明朝只是代管,上策应是宣布对方挟持的陈氏是假,另寻一名陈氏子弟树为傀儡以安定人心,而明朝直接拒绝),导致朝廷在越南人心丧尽、信用全无。

宣德元年,朝廷派大军7万由柳升率领征安南,结果指挥失误,几乎全军覆没,柳升只身逃回。原本成祖死后明朝中枢反对对外扩张的势力就越来越强,此刻更占上风,加上兵败后河内守军已成孤军,恢复或重新治理代价太大,明朝遂和黎氏议和,两年后撤销了交趾的三司。

总的来看到了明代,重新统治越南北部的条件已不具备,明朝作为陈氏援兵入越却取而代之,当时就被许多两国士子讥讽为”蹊田夺牛“,越南人心不服,兵少不足以弹压,兵多财政又吃不消。如果明朝中央能够应对正确(比如入越之初就虚立陈氏子弟,又比如不轻易调走在当地已取得成就的张辅),或可有稍好的演变,结果明朝中央连出昏招,就更无药可救了。


陶短房


网络上兴起一股歪风,我称之为要面子不要历史事实

以安南为例,明朝年赋税3400万石,安南就高达400万石

实际上如果剔除松苏等地区的国有资产280万赋税,安南在全国赋税占比更高

在以松江为例,剔除国有资产年赋税只有14万石

安南是明朝的实际控制领土,和羁縻地区完全不同,设置政府机构,派驻军队,开科举,派文官,收赋税

另外安南不管是土地质量,粮食产量,赋税都不是明朝可有可无的地方

明朝号称粮赋重地的江南加上国有土地才280万石的收入

安南不是不想要是收不住,明朝一战在安南损失九万大军,实际上是惨败,军队不在明末萨尔浒之战之下

网络上所谓汉人只要耕地好的地区,而耕地差的地区不感兴趣,也是胡扯

以明河套地区为例,从唐开始到清朝民国一直在兴修水利,实际上河套地区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是高于西北而是高于河北河南的中原地区,只是不如南方罢了,河套实际上是明朝时期西北或者北方最大的人工灌溉渠,同时也是养马地,你能说明政府不想要吗


风中小草59


说白了,实力不够。

越南自五代十国968年独立后,到明朝1428年,已经独立460年了,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民族,对中原王朝没有归属感。而且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重心一直在北方或长江流域,对偏安一隅的越南鞭长莫及。

在农业时代,越南的生产力水平不比中国差,因为越南人也非常擅长种水稻,所以在经济上,中国不占优势。

在军事上,不得不说,越南真的很强,元朝、明朝都无法打败越南。明朝当年是以平定纠纷为名进入越南的,后来就不走了,于是越南人开始反抗。

越南的地形非常适合打游击,因为越南地形狭长,西面都是山,于是越南军队偷袭完就跑到山里躲起来,明军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因为越南民心早已独立,再加上统治越南的明朝官员横征暴敛,老百姓也处处和明军作对,为越南军队提供支持。

明军很快就吃不消了,在越南收到的税远远不够军事开支,明朝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明朝属于比较穷的朝代,根本支撑不起。

再加上北方蒙古的威胁太大,于是明朝就撤军了。


解忧时间


因为投入和收获严重不成正比,当年征服越南的永乐皇帝死后,没什么雄才大略的明宣宗直接废了交趾布政司,也撤下了明朝一身的负担。占领安南(越南古称)的这二十年,所辖人口不过320万,每年为平定内部动乱就需明朝花费军费300万两,收税不过7万两,明朝疲于应付,心中暗自叫苦。

朱元璋在位之时如此评价安南,穷一方面,人民难以教化是另一方面,关键它距离太远鞭长莫及,想要打它供给线太长得不偿失。所以朱元璋将越南列入老朱家永不征战的邻国之一。只是到了永乐帝手上的时候,永乐帝出于大国颜面,不得不去压一压这越南的嚣张气焰。

1450年,正是明朝万历年间,安南王陈氏因为黎氏的篡位和残暴统治,一路哭到了永乐帝面前。安南的家事放在永乐帝面前,永乐帝本可不管,但是篡位一事他若是默认,岂不是在臣子心目中树立一个他可以容忍的形象。加上大国姿态还是要摆起来的,永乐帝答应陈氏帮他讨个公道。

黎氏表面上对万历皇帝表示惧怕,并且上表谢罪,说要将陈氏迎回去归还王位。万历皇帝本也以为就是自己一句话能解决的事情,谁知道黎氏竟然伏击在陈氏回去的途中,将陈氏家族消灭殆尽,就连万历皇帝派去送他们的5000士兵都杀干净了。

这件事让大明朝丢了大面子,朝中上下皆是气愤,万历皇帝派了80万大军前往讨伐,黎氏见情况不妙赶紧溜了。无主的安南国别无他法,只得臣服明朝,大明设交趾布政司,将安南划入领土之中。

后来的二十年便如开头所说,安南国内反对势力一次次制造动乱,明朝军队疲于应对。而且对于安南只能算是名义上的统治而已,地方偏远,文化没有归属感,万历皇帝大约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

明宣宗撤了交趾布政司之后,安南依旧是大明朝的藩属国,还是会按时纳贡,不用大明朝君臣操心的日子实在是种解脱。后来到了嘉靖皇帝手上,安南再一次发生了政权上的动乱,越南人又一路哭到了嘉靖皇帝面前,求他老人家做个主。嘉靖皇帝屯兵压阵,叛乱的莫氏赶忙投降,愿意再次将安南交给大明朝。嘉靖帝设安南都统使司,但实际上也不管他们国内的事情,只要他们按时上贡,国内还是他们的国王管辖,也省了许多麻烦。


木剑温不胜


这个问题之前静夜史曾经分析过,现分享补充如下:

1427年,明朝宣布撤销交趾布政使司,8万大军回国,并承认安南独立,明朝对安南20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安南地区自939年五代十国时期独立,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心腹大患。1406年,安南国内动荡,明朝名将张辅出兵平定,安南并入明朝版图。

但是只是过了20年,明朝就不得不全数从安南撤出,回到朱棣时代出发的地点。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明朝的虎头蛇尾?为什么只经营了20年明朝就全部放弃安南地区?静夜史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1、天子守国门,安南无张辅

1367年,朱元璋挥师25万向元朝发起了进攻,元军在明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元顺帝也主动放弃大都逃回草原。

但是此时的元朝,与其说是战略退却,倒不如说是为了反手一击的主动收缩。因为很快,明朝的第四次北伐就遭遇到了巨大失败,双方从此陷入漫长的拉锯战中。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蒙古帝国占据的地盘太大,所以他们即使失去中原,也能继续保持较为强盛的力量。退回草原的蒙古残部称为北元,不断伺机南下。朱棣削藩后不断北伐仍不能荡平,最后做出一个前无古人的决定:“天子守国门”。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标志着明朝战略重心完全北移。

而在另一个方向,从1407年张辅征服安南之后,朱棣即刻设置交趾布政使司,派出官员,按照其他地方模式进行治理。但是朱棣派出的官员仗着天高皇帝远在安南当地横征暴敛,很快激起当地的反抗。

好在朱棣时代明朝国力强势,哪里有反抗哪里就要扑灭,所以朱棣对于安南地区的叛乱一直采取高压态度。从1406年到1417年十余年时间,张辅作为明朝在安南的镇守将领,四次平定越南地区叛乱,始终牢牢控制着安南。

但是自从张辅被调回京城,明军在安南的局势马上出现反转,黎利反抗势力再度活跃,明朝很快处于下风。

因为常年对蒙古的北伐作战,特别是朱棣亲征漠北基本都是50万军队级别,明朝可谓元气大伤。永乐后期,国家已经出现了民生凋敝的现象,因此,朱高炽继位后,马上下令停止了一系列的扩张行动,转向休养生息,明朝的国策开始趋于保守。

这一转变给了反抗者黎利以巨大利好。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派出的平叛大军全军覆没,明朝在安南的控制范围已经缩小到几个重要城池,周围都成了反抗者的根据地。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南下平叛显得困难重重。

此时朝中是“三杨”主政,作为士大夫集团,为国计民生考虑,主张放弃安南。而张辅则力主平叛,但是时过境迁,士大夫当国,且明朝早已被安南折腾地疲于奔命。

从休养生息的思维出发,朱瞻基最终选择放弃安南,封黎利为国王。而黎利也力主与明朝修好,因此安南再次成为明朝藩属国。

此举震动天下,经过20多年的文化输出,此时的安南可以说和内地无异,如果明朝坚持控制,安南将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

安南的放弃让两广成为国境线,而且安南的独立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此广西地区叛乱不断,明朝在广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再无下西洋,国策趋保守

很多人说明朝之所以被迫放弃和安南的地区特色有很大关系,君不见美国在越南打了十几年的仗,最后还是灰头土脸地败退回国,越南的地形是美国先进武器的噩梦;而且越南民风剽悍,我国自卫反击时也深受其害。

但是这不应该是明朝放弃的因素啊,特别是对张辅而言。张辅平定安南叛乱,将敌军尸体筑成京观威慑安南人,在这样的魔鬼前,安南人很老实。同时张辅对于安南的地形也了如指掌,多次用计策击败安南人。

是张辅后继的将领不得力?确实,比如李彬等人就很菜。

但这都不是主要因素,最主要的,是大明不想玩了。玩得太疯,累了,所以回家。

1424年,朱棣驾崩,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后继的朱高炽开始,明朝由外向扩张转入休养生息。

1433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至此,明朝的海上扩张宣告终止。

郑和每次出海,在安南的占城都会做停靠,这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也是交趾布政使司控制的地方。作为深入南洋的领土,安南的地理位置异常重要,这关系到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因此,在朱棣时代,朱棣才会力排众议,坚持控制安南。

但是这一切在明宣宗时代终结了,从此之后明朝也无意再搞海上贸易和扩张了,那么安南的地理位置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是一个被称作“仁宣之治”的盛世时代,但是大明帝国却在放弃安南后,北部又撤销了奴儿干都司。

国土除了提供土地和人口,还为统治核心区域提供了相当的战略纵深。正是由于安南的放弃,两广成为御敌第一线。清朝两广的沦陷,今天的南海之争,无不诉说着领土之失的贻害无穷。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明成祖永乐帝朱棣时收回安南(今越南),由于越南自五代末就独立,至明时已数百年,明平安南后,派去安南的官员教化不足,加之独立观念已深入安南民众之心,屡次发生叛乱,皆被明军所平,至永乐末年,安南人黎利再生叛乱,明军战事不利,黎利处于上风,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次年驾崩,史称十月天子,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考虑到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耗资甚巨,便退兵放弃安南,黎利自行建国,史称后黎朝,安南重新独立,明英宗正统年间承认其独立建国事实,册封其为安南国王。

明宣宗即位后,接手了一幅烂摊子,百废待兴的天下,由于其祖父永乐帝,迁都顺天府(今北京),五征蒙古,郑和下西洋,南平安南,大手笔太多太多,耗尽国力,几有亡国之象,宣宗只能守成恢复国力,在当时背景下,宣宗只能放弃安南这片不遵王化,劳民伤财耗资巨大的无用之地,因为封建帝王的局限性,对于贫瘠的安南之地并没有太大渴望,不能增加国库收入还如无底洞般投钱,自然就放弃了。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

朱棣是中国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个人认为很对,朱棣时万国来朝,虽明有海禁,但是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世界交流,最远到达过非洲,军事上朱棣北五征蒙古,南平安南,开疆扩土,明在朱棣时代达到巅峰,疆域面积达到1200万左右,自朱棣后,明朝皇帝也好清朝皇帝也罢,在固步自封中越陷越深。

惜之安南成越南,本亦同宗,却成世仇,干戈不止,难以收场,他日藩篱,今日大患。


宋安之


越南历史上曾经有相当漫长一段时间的北属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此后的上千年时间里越南一直是中国郡县直接管辖的领土。公元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当时叫安南)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战”静海军节度使吴权击败中国割据政权南汉,939年吴权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吴朝,这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吴权只有称王没有建立国号,而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独立。北属时期结束之后的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仍未脱离中华文化影响,使用汉字,采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两年后(970年)又自称皇帝,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后来接受中国北宋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至此越南历史完全脱离中国,走上独立发展之路。

成为独立国家的越南仍深受中华文明熏陶:使用汉字并采用古代中国的礼仪典章制度,这使越南在面对东南亚其他国家时始终有一种”小中华“的优越感。和其他藩属国不同的是:越南尽管在向中国朝贡时也称臣,但对内越南君主一直和中国天子一样称帝,而不是像其他藩属国一样称王。用越南人自己的话说”天下大势南北各帝一方“,越南历朝历代称古代中国王朝为北朝,自称南朝,自视为与中国平起平坐。981年越南在白藤江击败北宋侯仁宝率领的军队;1076年3月1日越军攻破北宋邕州(今广西南宁);从1258年起越南连续三次战胜正处于全盛时期的蒙古帝国。在同北方大国周旋的同时越南对周边的占城、真腊等国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一时间俨然成为南方小霸,甚至对中国在当地的册封朝贡体系构成了挑战。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将包括越南在内的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1400年越南陈朝外戚胡季犛篡夺了陈朝的皇位,改国号为大虞。不久让位给次子胡汉苍,自己则仍以太上皇的身份实际执掌朝政。3年后宗主国大明王朝终于结束了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俩争位的靖难之役,朱棣以大明天子的身份正式接见各藩属国的使节。越南使节自然要对本国改朝换代一事作出解释——在胡汉苍的授意下越南使节向朱棣解释称:陈朝皇室绝嗣,胡氏以陈氏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帝,请大明天子予以册封。朱棣遣使陪同越南使节前去调查,此时已掌握越南实权的胡家父子自然早已做好应对准备,明朝使节在越南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胡家父子特意安排的,自然什么异常也没查出来。明朝使节回国向朱棣奏报后朱棣就顺水推舟对越南胡朝予以册封。

然而没多久明朝方面就发现:在明朝和越南的边境上不断有自称是越南陈朝遗臣的人越境而来,而他们反馈给明朝方面的信息和越南官方公布的信息截然不同。1404年(明永乐二年、越南虞开大元年)一个名叫陈添平的越南人越境逃入明朝,他自称是陈朝宗室后裔并向明朝方面直陈胡氏篡位的实情,请求明朝出兵,协助自己恢复陈朝。朱棣也无法判断究竟这个陈添平的真实身份,于是他在未知会由胡氏父子派出的越南官方使节的情况下让陈添平和自称陈朝遗臣的越南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对此没预案的越南使节一时间乱了方寸以致不知该如何反应。这一切没逃过朱棣敏锐的眼睛,至此胡季犛篡位的真相浮出水面。

感觉自己被人耍了的朱棣让越南使节回国给胡氏父子带话予以申斥,胡家父子上表谢罪并表示愿将皇位归还陈氏。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当明军行至越南支棱关时突遭埋伏于此的越军伏击,陈添平被越军抢走并处死。朱棣得知堂堂大明王朝的军队被藩属国的军队伏击并抢走受大明王朝保护之人后勃然大怒,随即于当年9月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八十万南征。此时越南胡朝同时面对国内陈朝残余势力和明军的双重打击,到1407年(明永乐五年、越南胡开大四年)明军俘获胡家父子并成功占领越南。在对越南的战后处置问题上朱棣一开始还算打算册封陈氏后裔为越南国君,不过他很快得知:越南陈朝已无后裔在世,于是朱棣改变了想法——他转而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越南重新纳入中国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

明朝在将越南重新纳入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后在治理这块新开辟的领土时将其视为自己可以任意盘剥的利源——光每年进贡孔雀羽毛即达一万支。由于越南地处偏远,几乎无人愿前往当地为官,一时间越南成为明朝官场上失意贬谪之人的去处,这些赴任的官员多时贪婪残暴之人,这就使当地越人深感困苦。而在此之前越南已作为独立国家存在数百年,早已具有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明朝对越南当地的地方豪绅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因为明朝的皇权在这块新开辟的疆土上还不可能像内地一样强势,而世家大族一向是中央集权的障碍。当时越南有一个名叫黎利的地方豪绅因为感觉明朝会对自己下手,于是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百姓。1418年2月(明永乐十六年正月)黎利在蓝山乡起兵反明,明军同黎利一打就是十年,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

尽管永乐年间的大明王朝迁都北京、编修大典、五出漠北、七下西洋,一时间声威显赫,然而这一系列大动作也掏空了明朝的国库。而朱瞻基本质上是一位守成之君——他在位时期谨记朱元璋的不征祖训,始终将国内民生放在第一位。这一时期明朝实行了全面的战略收缩:下西洋被终止了,同北方的蒙古各部也基本保持了暂时的和平,而对越南宣宗朝君臣也倾向于放弃。1427年10月(明宣德二年九、十月间)黎利在马鞍山(越南谅山省山名,又名倒马坡)击杀明将柳升,迫使明军与之议和。次年明宣宗朱瞻基正式下诏宣布废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战胜后的黎利发布了《平吴大诰》明确指出中、越本为两个不同的国家:“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这种独立自主的民族观念为此后越南历代承袭。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想要知道明朝在统治越南二十年后主动放弃的原因,就要从明朝和越南战争的前因后果说起了。

事实上早在明朝之前越南就有一段被纳入中国版图长达千年的北属时期,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由于越南地方军阀吴权在白藤江击败南汉军队宣布独立,而后来的北宋王朝自身非常羸弱不仅无法收复越南连自己的广西邕州等多个城池都被越南太监将军李常杰给屠城了,因此只能无可奈何的让越南这块曾经的中国领土脱离中央王朝的统治。


越南的李常杰号驱逐舰

这样越南在成为中国藩属国经过几个相对独立的王朝后时间来到明朝永乐年间,曾经击败了蒙元大军的越南陈朝已经日薄西山被将领胡季犁的胡朝说取代,胡季犁在大肆屠杀陈朝王室子孙后欺骗向明成祖说陈朝绝后请求封他为安南国王。

可是后来有一个自称是陈朝后裔的人陈天平到了当时的京师向明成祖告状,于是胡季犁假装请罪并请求陈天平回安南继位,但是当明朝护送陈天平的5000军队到越南后又派兵袭击明军并杀死了陈天平,于是明成祖勃然大怒命令朱能和张辅等人率领号称80万的明军征讨谋逆的胡季犁,而胡季犁也动员了号称200万的军民抵抗明军的征讨。

但是明军还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平定的胡季犁之乱占领了越南,由于明军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陈朝后裔,于是就把脱离中国版图几百年之久的越南重新纳入版图,这样越南又暂时处于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下,但是越南境内又涌现了许多反抗明朝统治的叛乱组织。

把越南纳入版图的明朝

虽然在明军将领张辅再度出兵越南镇压下暂时平息的叛乱,可是等到张辅调离越南后各地叛乱又很快如火如荼,其中一个叫黎利的人不断击败明军实力不断壮大,而明军则损兵则将耗费巨大还无法平定叛乱。

由此鉴于越南已经成为消耗明朝军队和财政的无底洞,明宣宗在辅政的三杨建议下不得不从越南撤军撤销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而黎利则趁机统一了越南北部地区建立了越南历史上后黎朝,之后向明朝称臣纳贡重新恢复到藩属国的地位,但是和前面的越南朝代一样对明朝称王关起门来就称皇帝自娱自乐了。
越南后黎朝建立者黎利

所以通过明朝和越南战争的前因后果我们知道明朝把越南重新纳入版图并不是主动为之,而后来撤出越南与其说是主动还不如说是在越南人的反抗下被迫撤出,而越南长期以来没有顺服也阻挡住了中原王朝继续南下的步伐,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执斧传播开天名


何為蠻夷?桀驁不馴! 漢朝時為一郡,名“”交恥“”!禮樂教化千年!著漢服,習漢禮,書漢字。卻從漢朝至今每多無理反復!無怪人稱“黃皮猴子”!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在奉天门告谕各省、府、台大臣时说:“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朱元璋把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三佛齐、勃泥等15国列为“不征诸夷”,并在《祖训》中说:“后世子孙,不得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一《以上摘自百度》😜

小編用這個題目:《明朝為何統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動放棄?》我看見題目覺得有些驚訝!何為統治???何為主動放棄???如果追本溯源,交恥也曾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郡吧!我們北部灣的海岸線吧!想要立國也是天朝冊封才能立吧!能成為天朝的藩屬國,應該是當時安南的榮耀!何為統治???應該是安南國王按時赴天朝來朝拜!還得苦苦哀求天朝上邦能不能派幾個老師教教他們如何穿衣,如何戴帽!天朝威武將士能不能去幾個,坐鎮“”河外“”壯壯阮家門面震懾霄小逆賊以防不臣!天朝的魚香肉絲太好吃了!河內全是魚卻沒人會做!能否賞屬臣幾個廚娘以慰口中半尺垂涎!如若不充!屬臣就住在這不走了!盡忠報國!如浡尼國王一樣,愛我華夏😄

何為主動放棄?《論語》子曰:千剩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如其禮樂,可俟君子〕

做為天朝上邦!歷來未曾負安南!遠的不說,近代天地會黑旗軍劉永福抗法援越,血戰鎮南關!新中國抗法抗美援越!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惠!子還曰: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又曰:師有德,徒心異,前有軲轆後有轍!狼心狗肺,三心二意,主動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