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两银子,究竟相当于现在人民币多少钱呢?

用户64315238905


在中国古代,白银其实一直十分匮乏,所以货用价值非常高。另外,随着朝代的更迭,银两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中国古代是农耕型社会,所以用大米的价格对比来推算银两的价值可能会相对标准一点。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天下承平久安,长安城一斗大米的售价仅为5文钱。以一两银子等于1千文计算,假设今天的米价为3元一斤,可以推算一两银子约为11328元。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最活跃的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但白银供应量不足,政府只能发行纸币充数,因此白银和铜钱的换算比例比较混乱。宋仁宗时期,1石米的价格约450钱,以今天的米价3元/斤,那么这个时期的一两银子相当于1728元人民币。


明朝后期,由于白银的大量流入,所以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有所下降。明神宗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二石大米,以今天的米价换算来看,当时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132元人民币。而且《明史》中提到明太祖时期的七品知县每月的基础俸禄仅为7.5石大米,相当于3972元,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

不过,今天的生活成本显然要高于古代,而且要涉及购房、购车等多种支出,所以单纯用米价来换算古代的白银价值也是有误差的,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同时,由于银子质量的差异、各地物价的差异都会导致古代各地银子购买力不同,所以根据史料记载的米价来推算银子价值会有偏差,仅作为一种计算方法。



古风吹落梨花卷


对比古代一两银子值现在多少钱,我们有两种换算方式,一种是以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金银价格来衡量,再一种是以米价折算一两白银的购买力。

按第一种算法,2017年12月13日国际市场的黄金报价是1242.40美元/盎司(折合265.45元人民币/克),白银报价是15.68美元/盎司(折合3.36元人民币/克),古代标准一斤(500克)为16两,那么一两就是31.25克。一两白银只相当于人民币105元。由于现在很多国家的货币是金本位制,但美元已基本上与黄金脱钩,所以近年黄金价格一直在跌;而白银早已退出货币地位,加之实行工业化开采,成本很低,且主要用于工业和装饰,价格更低,所以这个价格显然不能代表白银在当时的购买力。

第二种算法,是找一种通用的生活必需品来衡量,看看古今的购买力。我们以《金瓶梅》为例,它的写作时代是明代隆庆朝和万历朝为准,以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的记载,隆庆朝的米价是每公石价0.591两银子,万历朝是每公石价0.638两银子。不考虑丰收和歉收时米价涨跌的因素(二者相差很大),而取其米价的平均数,按一公石米用银0.6两计算。现在的米价按2017年12月份的行情,每公斤3.50~4.20元,取中间数每公斤3.8元。而一公石以156市斤计,一两白银能购买260市斤大米,则折合人民币494元。也就是说,在隆庆、万历年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500元人民币左右。

因为大米从明代到现代都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虽然时代不同、技术不同、产量不同,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没有改变,最能反映每一时代的物价指数,而米价的变动也最能影响其他产品的价格。

了解这个比率,我们就能了解当时的物价水平和银子的购买力了。比如,西门庆的生药铺聘请的傅伙计,每月才二两银子,相当于1000块钱;而聘请温秀才当秘书,每月给的工资是三两银子,值1500块钱。西门庆为王六儿买了使唤丫头,只花了四两银子,折合2000块钱;平时他赏赐往来小厮都是二钱银子,相当于100块钱,手笔不小啊。

潘金莲、武大郎的住宅:上下两层四间,两个小小院落,典金十数两。典是典当,是在一定期限内有使用权,不具备产权,只相当于5000多元。

常峙节购买的住宅:两间两层,一间门面,一间客坐,一间床房,一间厨灶,要35两银子,折合现在1.75万元,说明那时的房价很便宜了。


迷楼


银子自唐朝以来就作为大额生意的货币流通,从盛唐时期到现在一千多年以来,银子一直以货币、首饰、物件等形式存在。那么一千多年前的银子价值几何?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多少钱呢?

唐开元盛世,唐朝鼎盛时期,物质丰富,百姓富足,一斗米只卖5文钱,而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钱),也就是说可以买200斗米。

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朝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4130块钱相当于我们四线小城市,一个普通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了,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拼死拼活上一个月班,到唐朝才赚一两银子工钱。而唐朝一个普通的七品芝麻官,每月的俸禄都要二两银子,相当于8000多块钱人民币,白领啊!真想分分钟穿越时空去唐朝打工。

虽然到了唐朝末期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状况,米价从5文涨到10文钱一斗,那一两银子也等于今天的2065元人民币。通过电视剧我们了解到唐朝人民生活富足,出手阔绰,放在今天,原来唐朝人很多都是百万富翁啊。

到了北宋时期,随着四川成都的“交子”纸币的出现,白银的存量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子的价值又开始缩水。宋朝“钱法”混乱,一两银子等于多少贯钱不等,从480文到700文,根据地域不同算法不一。

同样以米价来计算,一两银子可以买4~8石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苏轼文集里曾提到他被贬官黄州,一家数十口(按20人计算)一月开支只有4500钱还能有余,按当时的银价计算只有2—4千元人民币,能养活那么多口人,看来宋朝的物价和今天也没法比。

明朝时期,国库最充盈的时候就是万历年间了,那时候整个国库也只有200万两银子而已。民以食为天,史料记载,在明朝一两银子可买大米二石,一石约为九十五公斤,所以明朝的一两银子等于600元人民币左右,购买力较宋朝又缩减很多。

清朝时期,在康乾盛世,在当时一两银子能买150斤优质大米,相当于现在450元人民币。清朝末期,受国外货币的冲击,白银价格继续贬值,一两银子只能折合人民币200元左右。

从唐朝至今已过去一千多年,很多东西已经成为历史,银子,从曾经的货币到如今的各类装饰品,也已流传千年,只是在这一千多年里它的角色由重到轻,到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装饰品,它自身的价值也缩减了一百多倍。

现在的一两白银价值大约在一百五六十元左右,已不能作为货币流通,根据国际行情可以作为贵金属进行投资买卖。

白银历经千年,身价持续下跌,更不知道若干年后银价又能几何?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其实很多人被电视剧给误导了,看着电视剧上演的随便一个老百姓上街,身上都带着银子,买个馒头、吃顿饭、或者买布匹,十几两银子都算少的,搞得好像古代一两银子就跟现在我们花一块钱一样,分分钟钟就花完了。可真的是这样吗?


完全不是,在民间,普通老百姓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所谓的银子,更别说去花了。那他们用什么呢!铜钱,就是铜板,或者是钞。在明清两代,白银和黄金可是朝廷明令禁止不能在民间流通的货币,因为少,所以民间只能流通铜钱和钞了。这样说来,一两银子是很贵的喽,那么到底贵多少?换句话说,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根据的,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货价比,是没有依据说它值多少人民币。比如古代一斤16两,也就是250克700克左右,这是不同朝代的。就拿清朝来说,那时候一两为大约是15克到44克,那么一两银子为37克,就可以买120斤大米了,也就是说,120斤米大约需要160块钱,那么每克银大约相当于4元钱,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60到200块钱。



如果换在明代,有人经过换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600到800块左右;如果往前,那就更高了,宋代是600到1300块,到唐代,那就是2000到4000块。


不过这样总结是不正确的。现代社会,不要说政策对货币有影响,什么通货膨胀、还有物资匮乏,都会影响物价。更别说古代经济学并不发达,其战争频繁,所以各个朝代银子的购买力都会出现较大的浮动。


青史回声


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因为这个没办法直接换算,我们只能找一个参照物,最直观的目前社会还可以对比的,那就是大米了。

因为历朝历代的,物价不一样,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没办法一一查询,且早期朝代的书籍也较难查询得到,故而我们以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为例,进行对比,

米价的话按现在大米价格为2.5元/斤来计算。

一、大唐

唐朝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唐玄宗时一石米(唐朝一石约为现在的159斤)均价在100文钱左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那么算一下,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现在:159*10*2.5=3975元。

PS:因为每个朝代末年,军阀混战,物价极其高,因此我们均取中期;

二、大宋

宋󰀇朝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6石大米,以宋朝1石约等于现在152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6*152*2.5=2280元;

三、大元

元朝畜牧业发达,虽然粮食产量受到影响,但受统治阶层肉食的影响,反而大米的价格有所下降,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8石大米,以元朝1石约等于现在152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8*152*2.5=3040元;

四、大明

明朝万历年间:由于人口的增加,米价一路上涨,史载一两银子大约可以买大米二石(一石约141.6斤),大概算下来一两银子=2*141.6*2.5=708元

五、大清

清󰀇朝:由于贸易顺差,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使得银子的价格一降再降,一两银子只能购买1石左右的大米,大概算下来一两银子=141.6*2.5=354元。

最后附赠一图历朝历代一石大米与现在大米的重量的参照图


鲤行者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的是古代银子换算到现代的实际购买力问题。

1两金=10两银

一两银=1贯钱=1000文。

参考历史上米价,金银的价值,我们大概得到如下换算方式。当然,具体换算过程很复杂,小编就不详说了,拿来套用即可。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

盛唐时期2000—4000元

接下来我们看几个例子,看换算下来是否合理.

1)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

沈四海破产之际,周莹支持了200万两,折合现在人民币4亿!!这个非常的扯!光绪年间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不过1000多万两!周莹随便出点钱就4个亿,拿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1/5!还有,周莹赚到第一桶金10000两白银,并对家人说:这些钱够吴家一年的开支了。吴家中落,当时很多丫鬟仆人都散去了,一年开销10000两?合人民币200多万?还有集资的时候,吴家的丫鬟仆人可真有钱,随便一凑10万两!2000多万人民币!真是离谱!


2)水浒传:杨志卖刀的时候,牛二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宋朝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20几块钱元,很合乎常理吧?



3)红楼梦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对刘姥姥说:原该不待上门就照应的,太太年纪大了,照应不过来也是有的。二则,从外头看我们府上,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你张了口,我也不好让你空着回去。可巧,太太给我们丫头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我没动,先给了你。

20两银子在明朝(红楼梦以明朝生活为蓝本)大约是10000多块钱。也符合当时情况。

所以,综上所述,这个换算方式是合理的!


吴老师有话说


中国古代发掘的银矿非常少,白银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所以价值非常高,很多普通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摸过银子,甚至见都没见过银子的也大有人在。小说电视里吃顿饭动不动就几十量银子,肯定是不对的。要说一两银子到底相当于多少钱,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用银子做货币最早是从汉朝开始的,但是一直到清朝之前,银子其实都不算是正式的货币,官方正式的货币都是铜钱。白银只是用于官方的大额结算,很少有人直接拿着银子去买东西,基本都是要换成铜钱。到了清朝,银子才开始慢慢的变成正式的货币。

说银子值多少钱,首先要对比当时的物价。

先说近的,清末的时候一斤猪肉大概要20文铜钱,一两银子能换多少铜钱,大概在两三千个左右。换算成我们现在的物价,我们就粗略的按猪肉十块钱一斤计算,那么一两银子大概就是一千块钱左右,当时买一亩地大概只需要七八两银子。

明朝时候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石米,当时的一石大概是90多公斤,两石就是三百多斤,将近四百斤了。而我们现在的米价大概在两块钱左右。换算一下一两银子也是几百块钱,不到一千块钱。

红楼梦里曾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贾府一顿饭竟然花了24两银子,感叹说这笔钱够一户人家吃一年的了。换算一下,24两银子大概就是一万多块钱。就算放到现在,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不算其他,只算吃穿开销的话也绰绰有余了。

说完了明朝我们再往前看,到了唐朝银子的价值就更高了。唐朝的米价跟现在的折算一下,一两银子价格最高的时候大概在4000元人民币左右,后来贬值后也在2000元左右。

而宋朝的金融制度比较混乱,虽然宋朝的商业很发达,但是在货币管理上非常的混乱,除了朝廷发行的铜钱,贴钱,还有锡钱,每个州自己还能铸钱,甚至有些大户人家还能私下铸钱。所以物价也是很乱,经常变的。换算一下的话,大概低的时候相当于900多元,最高的时候能到2000元。

最后说一下清朝的官员俸禄。清朝的六品官,年俸是45两银子,也就是一年工资才几千块钱。六品官已经相当于现在的局级干部了。

那买个官多少钱呢?乾隆年间的时候明码标价,买个道台需要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也就是两百多万。


漂浮菌


古代不同时期,银子的价值是不尽相同。盛唐时,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3000多元,而到了明代,银子就没那么值钱了。


以明朝万历年间为例,当时,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大米,一石相当于今天99.4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如今,大米在超市的价格约为每公斤4元,以此计算,一两银子等同于755元人民币。明朝县令一年的俸银是45两,相当于人民币33975元,还不及乡镇干部半年的收入。怪不得明朝的官场如此腐化,他不贪不足以养家糊口。如果以中国三四线城市为例,可以说很多家庭都是过着县太爷的日子。

明朝的银子没有唐朝那么值钱,也间接说明封建社会已开始慢慢走向没落。《杜十娘》故事很多人都听过。李甲中途变心,以区区几十两银子把杜十娘买给商人孙富,辜负杜十娘一片真情,引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投河自尽。杜十娘是京城名妓,国色天姿,才买的几十两银子,何况那些贫家女子又能值几何!所以说,一个朝代的衰败,倒霉还是普通百姓。

到了清么,银子就更贬值了,可以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可慈禧太后穷奢极欲的日子依旧,据记载,她一顿大餐就花了四万两银子,相当于800多万人民币,让今人也是望尘莫及。清朝不亡,老天都不答应。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一个收入近2000元,是不是应该很幸福了!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我认为现代人用大米比价古代的银子价值是不对的。古代一两银子绝不可能折现在的250元左右。我估计要起码要高五倍左右的购买力,也就是一两银子要有1000块左右才合理。

《红楼梦》中出现最多的就是银子。贾母,王夫人等月钱二十两,王熙凤是五两,宝玉黛玉等二两,鸳鸯袭人等贾母的大丫头一两,晴雯等大丫头就一吊钱,一吊钱约等于一两银子,购买力却要少很多。

像贾家这样的大家族,如果给贵夫人一个月了5000块钱的零花是不够的。以现在的消费计算,也许一套名牌衣服都不够。但如果两万块,就恰好。所以我在当时说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时王夫人嘱托刘姥姥买几亩好地或者做个小生意时就认为一百两起码有十万块左右才可能达到买地或者做小生意的意愿,否则不够。


当然,不同时期的计算绝对不同。罗贯中在《三遂平妖传》中对于清河县的炊饼有过记载,一个炊饼大的5文,小的3文。一两银子,买200/300个馒头,确实和现在差不多。可古代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反倒是硬通货。我也说了用粮食来比价根本不科学。

如果晴雯他们的工资只有一个月250不到的话,小丫头更只有一半,吃穿用度都管,也有点太低了。反倒是再涨五倍左右才可能。毕竟伺候人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贾琏包养尤二姐做二奶。尤二姐带着妹妹和老母亲,一家三口,每个月给银子十五两做日常供给。如果只有三千块的话太不像话。一万五才是正常的数字。

所以,我认为,至少《红楼梦》那个时代一两银子起码要折合现在一千块的样子。用粮食来比价是不合适的。毕竟古代粮食贵,而现在粮食便宜好多。再有三千块钱包养一家三口吃住也不合适。不说五万,起码一万五才行!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关于银子到底价值几何,今人大多毫无概念,经常犯错误。很多电视剧尤其可笑,描写古人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现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银票这些荒唐的情节,显示了创作人无知以及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甚至包括金庸这样的大师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些错误荒唐严重到什么程度,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

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主要为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当的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

中国古代的货币单位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但唐宋之后却也相差不大。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