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参加黄埔和北伐,8年隐居庐山拒为蒋所用,直到抗战为国下山

清朝时期一省的长官是总督、巡抚,北洋政府时期是省督军、省长,国民政府时期则改设省主席。电影《让子弹飞》中给马邦德签发委任状的巴青泰,就是萨南康省的省主席。

3年参加黄埔和北伐,8年隐居庐山拒为蒋所用,直到抗战为国下山

▲《让子弹飞》

这位或庸或腐的巴青泰堪称民国省主席群体中的一大典型类型。不过有典型的,也就有非典型的,用我们今天的话去说,就是那时候也有堪称“时代先锋、先进模范、道德楷模”的好省主席。

每个时代都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不论身处何时何境,他们用特殊方法构造起来的脑袋和思想,总是孜孜不倦于众人皆醉我独醒,总是无畏无惧于逆流而上,即使迎着污流喝下浊水,也仍然能保持一己的身正风清。

这是一个规律,而撑起这个规律的这种人,我们通常称之为“脊梁”。

所以即便是在腐朽的民国官场,也是有脊梁的。我之所以这样表述,原因也是和大家一样,从书上确实没能读到有关它的多少正能量东西。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严立三。

3年参加黄埔和北伐,8年隐居庐山拒为蒋所用,直到抗战为国下山

▲严立三

生于1892年的严立三是湖北麻城人,他与毛主席、周总理是同时代的人,而且还曾和周总理在同一个单位共过事,简称“同事”。

1924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创办时,严立三担任过军校的学生总队长、训练部长,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黄埔良师”。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严立三担任第21师师长,率部战福建、攻浙江、进江苏,先后攻克杭州、苏州等城,在军中赢得了“北伐名将”的称誉。

严立三有一位金兰兄弟邓演达,邓演达早年在粤军第一师担任过独立营营长、第三团团长,参加过孙中山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来,俩兄弟一同参加黄埔军校和北伐,邓演达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以及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

3年参加黄埔和北伐,8年隐居庐山拒为蒋所用,直到抗战为国下山

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严立三成长为年轻有为的陆军中将。邓演达则进入官场,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农民部部长等职,并成为国民党左派领导人。

1927年4月22日,也就是“四·一二”事件后的第10天,邓演达与宋庆龄、何香凝等40人通电反蒋,痛斥其叛变革命的罪行。在此期间,蒋介石在南京见到严立三,对他说:“邓演达在武汉,天天喊要打倒我蒋介石,你同他是莫逆之交,为什么不去信劝阻他?”

严立三当即声明自己作为革命军人,只知道以打倒军阀为唯一任务,与邓演达通信只会说“北伐尚未成功,宁汉不能分裂”,除此外别无他语。

这是一场标准的真正军人与大政客之间的对杠,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3年参加黄埔和北伐,8年隐居庐山拒为蒋所用,直到抗战为国下山

不久后,随着南昌起义的爆发,军界人士的选边站队也已经不可避免。作为周总理的同事故交,严立三不愿执行围剿的命令,遂被解除了第21师师长之职

此后,严立三除短暂担任过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湖北省民政厅长外,这位三十多岁、正值盛年的陆军中将基本上处于隐退状态,先是在苏州寺庙中暂住,而后常年隐居庐山太乙村。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严立三不避凶险,亲自前去为金兰兄弟收尸,并因此一度被囚禁。返居太乙村之后,不论是陈诚相劝,还是蒋介石亲自到访,严立三始终不为所动,当时报纸称他为“当今的严子陵,清高过于严子陵”。

3年参加黄埔和北伐,8年隐居庐山拒为蒋所用,直到抗战为国下山

▲邓演达

严子陵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隐士,是光武帝刘秀也请不动的人。蒋介石看到严立三被报纸称为“当代严子陵”,恼怒之下曾打算派人将他赶出庐山。

就这样,这位陆军中将的隐居生活,一直到六年之后才告终结。

但是请动他的并不是蒋介石,而是国难!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太乙村中的严立三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不再无动于衷。

国难当头,身为一名军人自当保家卫国、捐躯献身,严立三慨然下山前往南京,并向蒋介石请求上前线。

但是蒋介石出于种种考虑,并没有授予这位陆军中将任何军职,而是要他接受湖北省主席之职。

3年参加黄埔和北伐,8年隐居庐山拒为蒋所用,直到抗战为国下山

▲民国湖北汉口外滩

最终在严立三的要求下,国民政府行政院委任他为湖北省民政厅长。次年,由于兼任湖北省主席的陈诚忙于军务难以分身,严立三这才接受了以民政厅长代理省主席的委任。

在当年北伐军中的第21师,严立三是师长、陈诚是副师长,但如今替当年的副手代班的严立三,丝毫不计较资历、名位,成为了民国时期最出色的代理省主席。

总结严立三两年间的代理省主席生涯,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抠、厉、廉。

第一个字“抠”,就是抠门的抠。

严主席上任伊始就停用了省政府的公车,以此节省汽油,削减经费。见状,无事可做的公车司机主动辞职去给公路局开车。严主席也见状,直接把停用的公车拨给了公路局。

还有一次严主席去广西参加军政会议,这位北伐时期的师长自然在与会人士中有不少故交旧部,但是大家从头等旅社找到二流旅社,都未能找到他。最后才发现他为节省差旅费,住在了最简陋的小客栈里。

第二个字“厉”就是敢杀人,中将做了省主席也照样行军法。

严主席在任期间,对鸦片始终保持高压打击,规定吸、售、种、运、藏者一律处死刑。当时恩施县政府会计主任吸食鸦片,即被严立三处以死刑。除此之外,严主席还严惩了沙市警察局长朱鼎钧、咸丰县县长秦绍恬等贪官懒官。

对自己不讲享受、对他人不怕开罪,这样的省主席必然能守住一个“廉”字。

严立三在代理省主席期间,仅按省政府委员的标准领取薪水,而且多用在了接济战乱中的贫苦学子,自己则是家无余财,以至于他病逝前后生养死葬都成问题。

1940年前后,随着武汉会战的结束以及日军侵略重心向湖南转移,原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的军事责任减轻,同时蒋介石也有意让“兼职过多”的陈诚低调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严立三于1940年7月辞去了代理省主席职务。

陈诚回任之后,发现严立三在任期间竟然结余了数万元的“主席特别办公费”,于是派人给严立三送去。严立三拒绝接受,并建议将这笔钱拨作救济难民之用,陈诚照办。

后来,严立三为了不受陈诚的照顾,率保安团士兵到偏远的宣恩县开办军垦,创办了“晒坪垦殖处”,给抗战军民生产粮草。

同时,他自己还亲自到宣恩中学义务任教,把人生最后的四年都留在了那里。严立三学术造诣颇深,早年曾著成《大学辨宗》等书稿,这次辞任后又写成《考释》并出版,其深厚的国学水平为梁漱溟、钱穆、熊十力等人所知。

3年参加黄埔和北伐,8年隐居庐山拒为蒋所用,直到抗战为国下山

1943年,严立三罹患胃肠病,经年未愈。期间,他拒绝到位于恩施的省立医院就诊,省立医院只好派人赴宣恩为他诊疗,他在病情稍缓时便催促医生返回,并说:“不要劳驾了,免得为了我耽误了其他病人。”

严立三拒绝公费医疗的情形,一如他当年代理省主席时拒绝公车出行、拒绝高档食宿。这是一位不论在位与否,本色始终不改的人。

1944年4月28日,最后告别的日子到了——

“先生示意要写字,亲友为安排纸墨扶他执笔,在两目直视、汗流气促情势之下写了‘近来’二字即不能再写,手持纸翻转数次,亲友察知其意,另换一纸,力疾写了‘有罪要火葬’五字,‘罪’字‘葬’字均模糊不甚清晰,亲友劝其不必再写,才掷笔望榻前亲友含含糊糊说了几句话,但舌根已僵,不知所作何语。”

4月30日上午7时20分,这位陆军中将、北伐名将、黄埔良师、好省主席,以52岁之龄溘然辞世。

在他的追悼会上有这样一副挽联:“贻我一篇书,语重心长,自探立国千年奥;奠君三爵酒,形疏礼薄,难诉回肠九曲深”,书写者是他的故友董必武。

侠者任事,倾尽心力,不求回报。将者敢为,即便不能以马革裹尸为幸,也必是青山处处埋忠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