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程硯秋

今日推送之《談談程硯秋》錄自《申報》1939年10月26、27日,作者署名郭鐸。程硯秋(1904-1958),原名承麟,北京人,初名程菊儂,後改豔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為著名京劇旦角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

 談程硯秋的文章,我們已經看得很多了,不過見仁見知,各有認識。我不敢說人家的認識不對,不過我卻覺得人家的認識還沒有透徹。因此,我特再來一談。

程硯秋的唱

 唱字包括嗓子與唱法兩種。嗓子多半靠天賦,唱法則全憑用功。許多人說程硯秋的嗓子不及梅蘭芳高,因硯秋的西皮戲唱的六半調,二黃戲唱的爬半調,而蘭芳的西皮戲,卻唱正宮調,二黃戲唱六半調,這似乎沒有不對。但我們常常聽硯秋唱戲,唱到翻高腔時,只覺其歌音直幹雲霄,繞樑三日而不絕!不要說蘭芳,就是陳德霖尚小云也不及其響亮,道又是什麼緣故呢?依筆者的拙見,認為這是因硯秋的嗓子寬大的關係。唯其嗓子寬大,所以發音宏亮;調門雖不高,唱起來卻並不比一般為低。

談談程硯秋

程硯秋青年時代照片 

 硯秋知道自己天賦嗓子的特殊,就想出一種特殊的唱法,以適應他的天賦,於是就有所謂「程腔」的創造。程腔的特點很多,翻高行低,抑揚頓挫,是重要的一種。翻高時,如海浪發嘯,行低時如柔絲飄蕩。聽唱的人,忽為之驚心動魄,忽為之悠然神往。就是一般愛看不愛聽的朋友,聽了這樣的唱腔,精神也馬上會興奮起來。且硯秋於一字一句之中,常參入抑揚頓挫唱法,勁實幹淨,跌蕩痛快。而其咬字歸韻,又皆循規蹈矩,十分講究。我們從許多地方可以知道:硯秋對於唱法研究的深刻,一字一句,無不用盡苦心,不斷地尋覓新奇悅耳的腔調。所以程腔之能風行一時,實非偶然。學程的人,不但要學他的唱法,允應學他的研究精神!


談談程硯秋

程硯秋之《費宮人刺虎》

程硯秋的做

 做字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臺步,跑場,水袖,坐墊子各種動作。講到面部表情,它與扮相性情很有關係。硯秋的扮相,雍容端莊,所以表情不善佻薄,而長於表演悲劇。又因性沉靜,富於情感,所以表演悲劇較任何人哀感動人;於幽怨鬱結處,顰鎖雙眉,令人不勝愛憐;一舉一動,異常端重,故飾節婦烈女,最能體貼入微,感人心脾。

 講到身段,它又與天賦的體質有關。硯秋的身材,本來較他伶為長;近年來更加豐胖起來了。又長又胖,身段自難討好,但硯秋能微曲雙脛,以抑其長,服裝寬適,以掩其胖,所以表演時,不但未見失態,反更覺雍華而富有福澤相。 

 硯秋的水袖工夫,飄揚瀟酒,跑圓場迅逸絕塵,二者皆已臻於神化。至於臺步,輕盈自然;坐墊子,迅捷乾淨;都是超絕的做工,非旦夕間可以學得的。 

程硯秋的私德

 硯秋不但在唱與做二方面得到成功,就是他的私德也值得一談:

 第一,硯秋對於世事,隨時隨地皆抱謙虛的態度。唯其謙虛,所以能精益求精,對於藝術有不斷的創作。從事藝術的人,最忌自傲,據說尚小云就是犯了這個毛病。

 第二,硯秋對人,富有情義。從前北方名士羅癭公,對硯秋極力提攜,後癭公作故,身後蕭條,硯秋戴恩之餘,為之營葬服孝,料理後事,此事早已傳遍梨園界。舉一反十,可知硯秋為人的重於情義。

談談程硯秋

程硯秋之《梅妃》

結語

 最後,我有一點感想:覺得一種藝術的成功,非得經過艱苦的磨練和耐心的研究是不能幸致的。不要怕艱難,不要怕天造地設的阻礙,只要有決心,不虛偽,握住目標,憨愚地做去,「人定可以勝天」,什麼事都可以成功。我們對於硯秋,不但欽仰他超絕的藝術,允其敬佩他忠於藝術的精神。 

 (《申報》1939年10月26、2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