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之后,南明的江北四镇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的江北四镇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家都知道,当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一路打到北京城下,一路上可以说并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当时兵临城下,李自成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和崇祯进行谈判。崇祯拒绝了他西北称王的要求。最后太监曹化淳还有其他几个人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进城。崇祯逃跑失败,于煤山这地方上吊自杀,太子也失踪了。不过现在煤山已经改了名字,不叫煤山了,叫景山了。这样的话明朝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李自成占领北京城。但是也没呆多长时间,一个多月的样子,就被清军赶走了。明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明朝的旧臣还有王爷之后又组建了一个南明,首都在南京,管辖南京周边地区。现在各个势力的割据情况大致是这样的:清朝统治明朝北方部分地区,李自成的占领区在河南,山西。张献忠的占领区在西南地区。南明占领区在南京周边及东南地区。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的江北四镇起到了什么作用?

所以说由于有这个南明的存在,出现了所谓的江北四镇,这四个军事重镇由南明管辖,泗州,庐州,扬州,淮安。驻守将领主要有这四位,刘泽清,黄得功,高杰,刘良佐。扬州这地方自古以来人民生活都很富裕,鱼米之乡。要说扬州离南京有多近,那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隔江相望。一条长江的宽度,就是那么的近。可想而知扬州这地方对于南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四个军事重镇距离南京很近,可以说是拱卫南京。一旦其中一个兵败失手,南京就危险了。那么历史学家们称这四个军事重镇叫江北四镇。这四个镇的将领也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就拿高杰来说,还是李自成的老乡,当初和李自成一样起兵反明,最后投靠明政府,屡次升官。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的江北四镇起到了什么作用?


那南明的皇帝是哪位呢?史料记载,当时明朝名将史可法想迎接朱慈烺登基,也就是当时的皇太子。当时当时下落不明,如果还活着那应该不在江南附近。所以考虑到当时战火连天,可能太子还不知道在哪,计划就作罢了。但是当时的明神宗的孙子朱由崧(福王)和侄子朱常淓就在南京附近。所以有人就认为可以从这两位中间选一位当皇帝。国家不能没有君主,没了君主就没了主心骨,没有君主重大的决策啥的谁来敲定呢,所以拥立一位新主迫在眉睫。史可法呢,他不看好这个福王,主张让有本事的人当皇帝。当时按宗法来说,福王最靠近,所以福王登基比较合理。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的江北四镇起到了什么作用?


但是史可法和这个福王可能是有些过节吧,不看好福王,不支持福王继位。于是当时有个大将叫马士英,他就和马士英商量,能不能改立朱常淓为皇帝。马士英的想法和他不太一样。他是按宗法的远近来想的,就是说神宗的孙子和神宗最亲,应该立神宗的孙子为皇帝。立他的侄子为皇帝有悖宗法。就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史可法没有放弃,想拉拢马士英,于是他写了一份罪状书,说是福王七大罪状,把这个以书信的形式传给了马士英手里面。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的江北四镇起到了什么作用?


马士英还没缓过来神,他的部下已经急不可耐了。为了邀功请赏,马士英的部下得知福王要来继位,纷纷跑去接驾。马士英慌了,部下都跑去接驾了,我还在这坐着,什么意思?要和福王比比谁厉害?说是怕稍微迟一点,功劳没他的。于是他迎接了福王到了南京。福王来了之后,大家都很拥护他,手下有了兵权,因为马士英都听福王的。史可法这次是彻底没希望了,人都来南京了,还能怎么办。但是没想到,福王对史可法的印象还不错。进入南京之后,福王非常信任他,还委派重任给他。马士英看情况不妙,这样持续下去自己有可能被皇帝疏远。于是他为了表示忠心,将了史可法一军。拿出了之前史可法数落福王的七宗罪信件。福王一看到信件,大怒。本来对史可法是挺信任的,现在是完全的不看好他了,想让他赶紧走人。于是,还不到两个月,史可法就被排挤出南京。

明朝灭亡之后,南明的江北四镇起到了什么作用?


江北四镇的地位对于南明的首都南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四个军事重镇。它们是明朝对抗清军,还有起义军的重要支柱。虽然说史可法和这四位将领有矛盾,而且这四位将领也做了一些烧杀抢掠的事,但是史可法一直都是安抚为主,然后再利用。最后高杰这位将领战死,其他三位归顺了清朝,抛弃了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