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攻打日軍很輕鬆,美國卻打的很吃力?

第一軍情


比較主流的觀點有兩個!第一、蘇聯攻打日本是陸地作戰,這對習慣了大兵團、機械化作戰的蘇聯紅軍來講,就是一次軍事演習級別的溫習而已,因此1945年的那一場閃擊東北戰役打得順風順水;而美國進攻日本是在太平洋上打一場從未有過的“航母大戰”,無論是技術裝備還是戰術策略都是之前從未嘗試過的!美軍需要時間來總結經驗並研發相應的武器裝備。

第一、蘇聯對付的關東軍都是殘兵敗將,根據馬俊教授意見,當時為了增加關東軍的實力,日本政府現實將一些傷殘治癒的殘兵編入關東軍,後又將一些偽滿洲國的漢奸部隊編入關東軍,甚至一些老頭和小孩也要加入部隊服役,就這樣關東軍紙面上的兵力也才120萬人,而蘇聯的兵力達到了150萬之眾,無論是技術裝備還是人員素質都佔有壓倒性優勢。

反觀在太平洋戰場作戰的日軍,都是軍國主義日本常年培養的精銳部隊,很多侵華日軍主力師團也都調到太平洋戰場作戰,這些人的裝備水平和作戰意志都是關東軍無法相比的。更要命的是太平洋戰區有很多自殺式攻擊作戰的狂熱日軍,這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美軍的推進。

很多都知道日軍把東北被看成是戰略基地,這裡在1931年就被日軍佔領了,很多軍工企業都建設在東北地區,這裡的工業產值是二戰日本社會的一半以上,三菱重工更是在東北建設了大量飛機制造廠和坦克生產廠。

但也正是這些工業企業導致東北的防禦措施十分強大,日本在十多年時間裡在東北周圍的山脈上建設了大量要塞,這種類似馬其諾防線的防禦措施,給蘇聯紅軍閃電戰勝利提供了機會,大量日本關東軍依託堡壘作戰重演了二戰法國戰敗的慘劇,讓蘇聯贏得很輕鬆。


利刃軍事


蘇聯攻打日軍輕鬆嗎?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

不錯,在1945年8月9日,百萬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對駐守在東北的日本70萬關東軍發起最終攻擊之時,確實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僅僅幾天就消滅了70多萬日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關東軍早已不是當年剛剛入侵中國的日軍精銳,早已成為老弱病殘的“代名詞”,而且這支部隊缺少武器彈藥和技術裝備。日軍的精銳其實,已經撤回日本,準備做“玉碎之戰”。所以,這樣的關東軍,面對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的蘇聯紅軍,怎麼能不屁滾尿流。

但是,這其實是蘇聯紅軍第二次與日軍交手。早在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蘇兩國就因為張鼓峰、沙草峰這兩個高地進行的一場軍事衝突。而到了1939年,日軍更是揮師北上,在荒原上對峙4個多月。在張鼓峰之戰中,日軍參戰總人數近7000人、火炮37門。 蘇軍則集結了1.5萬餘人、237門火炮、285輛坦克,另有250架飛機支援蘇軍部隊行動。依靠武器的優勢和人數上的優勢,蘇軍最終迫使日軍退到圖們江西岸,但是自身的傷亡也較日軍要多。到了,諾門坎之戰中,日軍除了航空兵大致和蘇軍持平外,炮兵,機械化裝甲兵,後勤保障方面都遠不如蘇軍,加上雙方總指揮官的差距,所以日軍戰1個師團被打殘。而蘇軍集中2個步兵師,1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團級編制的蒙古騎兵師,1個機槍旅,在絕對優勢的飛機和坦克支援下,才勉強圍殲日軍1.5個2流師團,傷亡超過40%,其實際戰鬥力也並不比日軍高多少。

而在美國與日軍作戰時,日本海軍的實力,達到了美軍的60%,而且美軍還要分出部分兵力對大西洋護航;同時,美日兩國的陸戰都是在島嶼之上;再加上,美日交手之時,日軍的部隊都是久戰之兵,戰鬥經驗豐富,戰鬥意志旺盛。反觀美軍大部分是新兵,雖然裝備精良但是經驗單薄,所以在作戰中往往會吃虧,顯得非常狼狽。但是,隨著美軍實力越打越強,軍人作戰經驗更加豐富,作戰也逐漸優勢愈加明顯。

所以,蘇聯人的“輕鬆”只是因為日軍的衰敗,而美國人的“艱難”只能說他們運氣不好。


潞州節度


從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在陷入中國戰場的情況下,與強大的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堅持了長達四年之久,這四年之間日軍根本沒有進犯蘇聯,使得蘇軍可以把遠東的軍隊全部調往西線與德軍作戰。二戰日本海軍的實力並不弱,讓蘇聯去參加太平洋戰爭,說不定日軍堅持的時間更長。到1945年的時候,日軍的工業能力已經完全被美軍摧毀,日軍精銳也全部被消滅在太平洋和東南亞。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時候有150萬蘇軍,還有各種裝甲車輛。日軍的70萬關東軍已經是明日黃花,士兵不是60的就是16的,其精銳全部被調走了。日軍離投降都不遠了,此時的蘇軍打日軍當然很輕鬆啦!如果是1937年的日軍呢?蘇軍能打得這麼輕鬆嗎?


歷史軍魂


二戰時的小日本野心不小,不僅侵略中國,還在太平洋跟美國幹仗,在東南亞跟英國人幹仗,甚至在東北地區跟蘇軍打仗。但令人大跌眼睛的時候,幾乎大勝仗的日本面對蘇軍竟然一敗塗地,跟美國在太平洋和日本幹仗損失慘重相比起來簡直不可思議。那麼蘇軍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美國和蘇聯在軍事勢力幾乎相差無幾,而當時的美軍要比蘇聯高上那麼一點點。美國跟日本打仗的時候,恰好是二戰打的最激烈的時候,當時美國不僅要對付小日本還要對付德國,兩線作戰讓美國疲於奔命。

其次,蘇聯跟小日本的戰爭,是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才開始的,當時的日本關東軍良莠不齊,很多具有戰鬥力的老部隊都被調到太平洋戰場跟美軍去幹仗了,留下來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新兵蛋子和少量的指揮官,這些人都沒有實戰經驗,在武士道的洗腦下,只會發起自殺式攻擊。當時的蘇聯正是看到了日本關東軍的虛弱,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一下子將百萬日本給殲滅了。說實話,要不是很多老鬼子都被弄去搞美國佬,說不定蘇軍還是會吃大虧的。(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雖然都是日軍,但也分三六九等

甲級師團

二戰前,日本常備軍約有40多萬人,分為17師團。每個28000人左右,被稱為甲級師團。這和現在的日本自衛隊很相似,人人都是軍事學校畢業,軍事素養全面的軍官種子,雖然表面上是士兵,但只要戰爭一爆發,就可以迅速幾何倍擴展軍隊數量。尤其是其中的前七個甲級師團建立時間更早,是精銳中的精銳。

乙級師團

這就相當於預備役了,退伍老兵和培訓過的青年為主,戰鬥力無法與甲級師團相比,但也不差,是二戰中的日軍主力之一。乙級師團人數在22000至24000之間,騎兵連隊和炮兵聯隊比甲級師團要少。乙級師團番號一般在110以內。

丙級師團

二戰開始後,甲乙兩級師團已經捉襟見肘,無奈日本只能放低募兵標準,建立了丙級師團,這也是二戰中日軍數量最多的師團。丙級師團人數比乙級師團還少,一般在1.7萬人左右,重武器也差很多。雖然打不了什麼硬仗,但勉強還可以沖沖門面。

丁級師團

丁級師團就太慘不忍睹了,大部分都是娃娃兵,十幾歲扛槍,還能有啥戰鬥力,濫竽充數罷了。丁級師團建立於二戰末期,主要在東北和日本本土。

珍珠港事件發生於1941年,此後日本將中國境內的甲級師團和乙級師團調往太平洋與美軍作戰,因此當時對華政策也有所轉變。所以美軍打的是日軍中精銳,難度係數五顆星,如果是甲級師團更是大家級別的難度。

而蘇聯大東北是在1945年,那時候,甲乙級師團早就被中美消耗殆盡,殘留在東北的都是丙丁級別的部隊,難度係數三星以下。蘇聯紅軍又是勝利之師,自然打的日本摧枯拉朽。


瓦爾登的船伕


應該說,這是一個錯覺,就二戰期間的日本軍隊而言,任何國家的軍隊要打敗他們都不會很輕鬆。同時,蘇聯軍隊在攻打日本軍隊時,並沒有表現的比美軍更輕鬆。

也許是受抗日神劇影響,大家覺得日本軍隊很弱智,很弱,不堪一擊。然而,事實上,日本軍隊絕對是二戰期間戰鬥力最一流的軍隊之一,要不然我們也不用耗費八年時間,付出了傷亡3500多萬人的代價,在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協助下才能打敗日本。可以試想,如果沒有美國的原子彈,沒有蘇聯的百萬大軍,我們肯定還要更多時間才能打敗日本侵略者。這不是誇大日本軍隊的戰鬥力,而是實事求是。



至於蘇聯軍隊在與日本軍隊作戰時是不是比美軍更輕鬆,也值得疑問。

在二戰期間,蘇聯與日本的大規模戰爭有兩次,一是二戰結束前夕蘇聯軍隊進入中國東北,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潰日本關東軍,二是1939年爆發的諾門坎戰役。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聯投入一個裝甲集團軍,約10萬人,坦克500多輛,裝甲車近400輛,火炮500多門,飛機約500架。日本方面投入一個師團加幾個聯隊,總共2萬多人,後期追加了約2.5萬人,但重型裝備數量遠遠少於蘇軍。但結局是,蘇軍傷亡約2.5萬人,損失各類裝甲車輛超過350輛、飛機250架;而日軍傷亡及失蹤約20000人、損失坦克30輛、飛機180架。如果看結果,蘇聯沒有佔到絲毫便宜。



至於蘇軍在中國東北對陣日本關東軍,蘇軍共計157萬,比日本關東軍多出差不多一倍,至於裝備及後勤物資,更是比日軍強很多。同時,此時的關東軍已經不再是鼎盛時期的關東軍,經過戰爭消耗和抽調,剩下的可以說有很多老弱病殘。因此,蘇軍能迅速擊潰關東軍。因此,蘇軍面對日軍,並不輕鬆,反而很吃力,不然也不用動用157萬軍隊了。


那麼,再看美軍,美軍二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場與日軍進行了無數次廝殺,非常慘烈。可以說,美軍的勝利是以慘痛的傷亡為代價的。然而,如果比較一下美日軍隊的傷亡比,就會發現美軍大多還是以較小代價取得了較大的戰果。如硫磺島戰役,美軍參戰兵力有陸軍6萬人,各類艦艇900艘,飛機2000架。與之相比,日本防守硫磺島的陸海軍共有2.3萬人,飛機30架。結果是,美軍以犧牲6800餘人的代價,擊斃日軍2.27萬人,俘虜日軍1000人。美軍在掌握有絕對海空優勢的情況下仍犧牲近7000人,可以說贏得並不輕鬆,然而,島嶼登陸戰向來是比較慘烈的,進攻方一般都要集結優勢兵力才能取勝。

如果這麼比較,蘇聯在與日本作戰時,可以說一點也不比美軍輕鬆。


西域都護


很輕鬆?那是因為隸屬於關東軍的日軍甲種師團都被從東北調走了!蘇軍打的是三流日軍部隊!

在二戰爆發前,日本陸軍總共有17個甲種師團。這些師團都曾入侵過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有16個師團被調往太平洋戰場。只有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是唯一一支沒有調往太平洋戰場的甲種師團。該師團雖然一直在中國戰場,但是,1945年之前,已經調往南方,最後在鎮江投降。

蘇聯就是看準了日軍關東軍就剩下老弱病殘了,所以,才出兵。順道,還把東北的重工業搬光了!蘇聯看中的,就是日軍在東北經營多年,積攢下的家底!別感謝蘇聯了,光一箇中國最大的東三省兵工廠,就被蘇聯搶走了幾千臺(有數據說是2400臺)先進車床機器!



蘇聯打敗了關東軍,但是,也搬光了東北的重工業!

蘇聯打敗德國,屬於“傷敵一萬,自損十萬”的慘勝!諾門坎一戰,蘇聯也是慘勝!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噸不到。整個戰役中,蘇軍佔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和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以及3比1的兵力優勢。



就是在這樣的武器裝備以及兵力優勢下,蘇軍最後以傷亡25000多人的代價,換來了日軍19000人的傷亡。當然,蘇軍宣傳是殲滅了日軍6萬人。


如果,關東軍的主力是日軍甲種師團的話。蘇聯肯定沒有能力“橫掃”日軍,這將是一場苦戰!

北方的那頭狗熊,其實很醜陋。


勇戰王聊歷史


誰說蘇軍攻打日軍很輕鬆?1939年的諾門坎之戰,雖然最終蘇軍還是贏了,可是蘇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日軍的瘋狂攻擊,也給蘇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也是在後來1945年,蘇聯決定進軍東北的時候,他們本來是按照39年的日軍戰鬥力而定下的計劃,結果卻迎來了一群老弱病殘。


39年諾門坎之戰,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是全盛時期,可以說戰鬥力相當強悍,在面對生死之局時,敢拼敢搶敢衝,即使火力弱於蘇軍,可單兵能力絕對不容小視。

反過來再看45年時的關東軍,軍中的精華全已被抽調出去,剩下的都在國內抽調出來的新兵,就連訓練都很少,還有就是已經扛不動槍的老兵,這群兵基本上都是混吃等死的,碰到蘇軍當然是一潰千里,再加上本土剛剛遭遇原子彈攻擊,更是士氣低落,被蘇軍迅速擊潰也屬正常。


再看看美軍為什麼打得這麼苦?逐島爭奪都是拿人命來填。

日軍在太平洋島上的駐軍幾乎都是來自於東南亞戰場上的驕兵悍將,這裡面就有原關東軍的一大部分,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而且勝仗打多了,根本就沒拿美軍當回事兒,最主要的,這群軍人全是受軍國教育最深的,美軍碰到這樣的日本兵,不拿人命填是根本不可能戰勝的。

老美對日本用上原子彈也是被逼的,不然的話,美軍的精銳幾乎都要消耗在太平洋戰場上,未來還怎麼和蘇聯爭鬥?老美一急,小日本我炸你孃的,兩個原子彈就扔下去了。



所以說美蘇兩個戰場根本無從比較,同樣是日本兵,卻相差萬里。

我是劉輝,一個偽軍迷。


愚人時代1972


戰爭勝敗無非就是天地人三個要素。蘇聯打日本的時候,日本士氣低落,大東北的平原讓蘇聯的坦克軍暢通無阻。而美國打日本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島嶼上,而且是在雨林環境之下的作戰,當時日本士兵裝備先進且士氣大盛,國力也達到了頂峰。

二戰時的日本戰鬥力是絕對不容小覷的,日本關東軍是陸軍部隊之中裝備最齊全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支部隊。但是這支部隊在面對蘇聯之時,日本國內剛剛吃了兩顆原子彈,而且關東軍之中的大部分精銳已經被緊急調往太平洋島嶼之中。

在蘇聯大舉向東北進攻之時,關東軍留下的老弱病殘們面對的蘇聯軍可是動用了最強大的陸軍坦克兵團。在東北平原戰場之上,極其適合蘇聯機械化軍隊的發揮,蘇聯步兵的戰鬥力馬上就能體現出來,僅僅在一個星期之內就能殲滅日軍9萬人,將60萬日本人全數俘虜。

蘇聯那時候已經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國家了,日軍陸軍都是次輕量級的,最重裝備也就中坦克97式,還是少量裝備,而蘇軍全部中重坦。日軍中隊才配備機槍,而蘇聯班級都有衝鋒槍,沒法比,怎麼打?加上當時那場戰役指揮作戰的都是蘇聯著名的元帥華西列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日軍當時的指揮官卻沒有什麼名氣,能力也大大不及。

在看美國打日本的時候,美國面對的是當時在世界上僅僅排在英美海軍之後的日本海軍。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小島之上,很多重型裝備都派不上用場。在多次戰役之中,美軍是比較被動的。日軍已經預先修築好了野戰防禦系統,日軍戰鬥力頑強,即使剩下最後一個人都要堅持到最後一分鐘和美軍耗廢時間。

很多看過《血戰鋼鋸嶺》的朋友就會清楚明白當時美國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日本人有充足的食品供給,他們躲在山洞之中,一不怕死二不怕耗,上來一個就同歸於盡。所以在這種日軍早就已經依託地勢佈下的嚴密防線之前,美軍必須消耗更多的時間、炮彈和有生力量輸死拼搏。也可以說在這些島嶼之上,每一道日本人的防線都是美軍用人肉硬碰硬給打下來的。要一一搗毀日本人的陣地、一一清剿日本人挖的地洞,美軍打得非常吃力也相當耗費時間。

加上美國打日本的主要戰場是在太平洋,美國運送兵力無法做到像蘇聯那樣暢通無阻。總的看來,美國打日本面對的問題要比蘇聯多上很多。


木劍溫不勝


蘇聯的軍隊和美國軍隊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區別,這個區別就是他們之間對人命的不同看待,蘇聯人有著自己的信仰,在這種信仰的支撐下士兵們會不顧性命地為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而也正是在這種信仰的改變下,無論出現再大的傷亡他們都可以通過宣傳的方式,讓人們忽略掉他們士兵損耗的。

美國和蘇聯是不一樣的,美國最看重的是人道、最看重的是士兵的生命,他們在進行戰爭的時候,與蘇聯士兵不要命的衝擊不一樣,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保住自己士兵的生命,然後才是談其他的。

美國的士兵是被允許投降的,即便他們對敵人投降了,被營救回來後,他們也是不會受到任何懲罰的,因為士兵的生命對美國人來說比任何氣節都要重要。

美國的每一個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身上都會攜帶著寫著各種國家文字的布條,這些布條是打算在飛行員被擊落後使用的,上面寫著讓別人不要殺他們,把他們送回去,美國會給他們送出大筆資金的文字,由此我們也可以窺見美國對士兵生命的重視程度。

其實我們遍觀二戰的歷史,美國人在與日本人作戰的時候戰鬥力並不會弱於蘇聯人與日本人之間的作戰戰績,我們之所以會出現蘇聯人打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而美國人打日本人艱難慘重的錯覺,是因為他們之間對勝利的看待角度不一樣。

二戰時期,蘇聯一共和日本打過兩次,第一次就是1939年在中俄邊境打的諾門坎戰役,第二次就是二戰結束前夕蘇聯百萬軍隊俘虜日本關東軍的大戰,除了這兩次大戰鬥之外,蘇聯和日本之間的交戰是幾乎沒有的。


諾門坎戰役蘇聯人比日本大傷不少的傷亡比例

而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蘇聯和日本之間的諾門坎戰役,如果不瞭解這場戰役的真實傷亡細節,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場戰役是蘇聯人吊打日本人的,他們會覺得日本軍隊弱到根本無法抵抗蘇聯的進攻,但實際上在這場戰役中蘇聯人的傷亡比日本人傷亡還要大。

這場戰鬥出戰的是日本的一支甲種師團,兵力大概在2萬多人左右,原本日本是準備出動兩支甲種師團的,但是在戰鬥前另一支甲種師團大阪師團出現了大量病號(有一種說法是他們故意裝病的),所以此次出戰的軍隊只有日本的一支師團。


而蘇聯在這次戰役中出動了他們第一集團軍的7萬多人,在坦克火力方面更是比日本猛烈了七倍之多,如果我們從士兵人數、火力等方面來看,蘇聯人這次對陣日本人是有著巨大優勢的,但是誰能想到最後蘇聯人在這次戰役中死亡了9000多人,而日本人竟然才死亡了8000多人。

如果僅僅是從這個戰役上來看,大家還會覺得蘇聯人對戰日本是呈碾壓狀態的嗎?

這或許就是意識形態的不同,蘇聯的死亡人數比日本多了一千多人,但是在他們的宣傳下,這變成了一場空前的勝利,那是因為在他們看來眾多士兵的傷亡量並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戰鬥本身給自己帶來的改變,因此,蘇聯覺得這次戰鬥是獲得大勝的。


在美國人眼中慘烈無比的沖繩島戰

而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和日本人戰鬥傷亡最慘烈戰役之一的沖繩島戰役,在這場奪島戰中美國人出動了24萬的軍隊對守備軍隊剛剛達到10萬人的沖繩島發起了進攻。

在有著極其猛烈的炮火加持下,美國人付出了將近8萬多人的傷亡才消滅了沖繩島上的10萬日本人,而雖然說是8萬的傷亡,但是刨除受傷的人,美國在這場戰役中的死亡人數卻只有1萬多人。

因為美國人對士兵生命的重視,所以他們這場戰役即便獲得了勝利,但是在他們的眼中卻是雖勝猶敗的,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我們才出現了美國和日本作戰吃力的感覺。

經過這兩場美國、蘇聯人和日本之間的傷亡比例對比,我覺得蘇聯人在和日本人作戰的時候戰鬥力並沒有比美國人大上太多。

蘇聯最後對決的其實絕大多數是老弱病殘

而我們再說一下蘇聯和日本的最後一次戰鬥,在這場戰鬥中蘇聯人集齊了一百多萬人的軍隊,而日本的東北關東軍只有67萬人。

如果是以前,關東軍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精銳部隊,但是隨著日本東南亞戰場的開拓,關東軍的精銳卻都被抽調到了東南亞,而因為日本本土青壯年大量缺失的原因,關東軍後來補充的大多數士兵都是老弱病殘的老人、未成年人。

這些老弱病殘不僅身體虛弱,還因為訓練不足的原因,有不少人是連槍都拿不穩的,而最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來得及經受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的薰陶,所以在他們和經過紅色信仰加持百萬蘇聯大軍對決的時候,在被消滅了8萬人後,剩餘的50多萬人就向蘇聯人投降了。

而投降這樣的情況在日本其他經受過訓練洗禮的軍隊中是看不到的。

而美國就不同了,和他們作戰的大多數都是日本的精銳部隊,雖然有著沖繩島、硫磺島這兩場傷亡巨大的戰鬥,但是從整場戰爭上來看,美國人卻保持了對日本人巨大的優勢。


所以說蘇聯人和日本人作戰之所以會顯得很輕鬆,是因為很多人受到了他們宣傳影響的結果,拋除他們最後打的老弱病殘之外,諾門坎戰役他們的傷亡比例是比日本還要大的,但是在他們眼中卻是無可置疑的大勝,而美國人和蘇聯人不一樣,他們不僅看重戰鬥的輸贏,他們同時也看重士兵的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