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六安横塘君


古代有这么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是: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从古至今,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吃饭,永远是头等大事。只有填饱了肚子,也才有机会去思考别的事。那么生活在明代的百姓,他们吃什么呢?吃的又怎么样呢?

明代大概是诸多中国封建王朝中比较奇葩的一个了。受限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明朝出现了十分奇特的民富国穷的情况。其他王朝一般都是中前期达到鼎盛,国强民也富,一般被称之为盛世。


而到后期,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兼并的严重和官僚的贪污腐败,天灾人祸共同作用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往往急剧下降,甚至民不聊生,起义遍地。而明朝直到万历年间,百姓依然生活十分富裕。

有了足够的物产和财富,再加上中国自古就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老百姓自然想尽办法去吃的更好,饮食业也因此空前繁荣。八大菜系中著名的川菜、鲁菜、粤菜等菜系,都是在明清时形成的规模。


而当今国人最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谈事情的习惯,实际并非现代人的独创。早在明代时,明朝的文人就喜欢以吃联联谊,增强士大夫们之间的凝聚力。

而明朝百姓吃饭,且不说王公贵族们,仅普通富户的吃饭,就极为奢侈。例如在《金瓶梅》中,曾描写过西门庆的早餐:有四个咸食,十样小菜,一碗蹄子,一碟鸽子雏,一碗春不老乳饼,一碗混沌鸡儿,再加上一碗添了数十种干果的白糖粥。

午餐更是丰富到爆:不但鸡鸭鱼肉、生猛海鲜样样齐全,做法也极为精致。比之当今的大饭店中大厨做的丝毫不差,且更为纯天然。

而不仅是富户吃的奢侈,普通的中产之家和平民也开始在饮食上追求丰富多彩。尤其是明代时,很多海外来的食材开始大量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本的菜系,如西红柿,辣椒,南瓜,地瓜,玉米,大蒜等,都开始登上老百姓的餐桌。

当然,虽然明朝的赋税并不高,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也使得市场空前繁荣,因此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比之前的王朝要好很多。但是,这些一般都指的是江南、沿海等地富裕的地区。

其他贫瘠的地方,例如西北、西南等地的贫苦百姓,依然无法做到温饱,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这些地方卖儿鬻女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整个明朝期间,这些地方的起义造反也从未停止。


鸢飞九天2018


明朝百姓的饮食习惯,也是一个由尚俭到逐奢的过程

明朝建立以后,经过连年征战,百废待兴,国家尚未完全统一。面对民生凋敝的状况,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以身作则,力行节俭,禁止一切奢华。饮食上亦是如此,朴素至极,不过是家常菜肴,并无珍馐美馔。

皇帝每日定例进二餐,食物也尽量精简,御膳中也一定有一道豆腐以警示皇帝不敢忘记建国初期民生艰难的民情。因为豆腐这种食材易得,价格又很便宜,在冬天蔬菜十分难得的季节里,作为素菜端上餐桌还可以调节膳食平衡。

除了对皇帝本人详加规定以外,对亲王、后妃的饮食也有所要求:每日可支取的牛羊肉只有一斤,而且只能支取其中一种,支取肉食之后就不能支取牛乳了。他经常告诫臣子们:

“今天下已平,国家无事,封赏之外,正宜俭约以省浮费。”“节俭二字,非徒治天下者当守,治家者亦宜守之。尔等岁禄有限,而日用无穷,费或过度,何从办集?侵牟剥削皆源于此,须体朕怀,共崇节俭,庶几无悔。”

在明太祖的带领下,后宫以马皇后为首,也身体力行节俭,马皇后甚至亲自执掌中馈,掌管宫内饮食。平日里如此饮食,到灾荒之年,太祖与后妃甚至同吃草蔬砺饭。

连皇室贵族的饮食尚且如此,平民之家的日常饮食是何等情况自消不必说

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成化,一般而言,在古代帝制社会中,饮食上往往是向上层看齐的。鉴于上流社会的影响,以及明初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客观情况,民间的饮食也不会有多丰富,但是到了成化年间,宫廷饮食开始奢侈起来,在宫廷的带动下,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商业的发展繁荣提高了城镇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直接刺激了人们享受生活的欲望,最直接地表现在满足口腹之欲的饮食中,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饮食风气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不只在平民中,在平民的上层士大夫群体中的表现也很突出,例如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南京人请客吃饭,“止当日早,令一童子至各家邀云‘请吃饭’。至巳时,则客已毕集矣。如六人、八人,止用大八仙棹一张,殽止四大盘,四隅四小菜,不设果,酒用二大杯轮饮,棹中置一大碗,注水涤杯,更斟送次客,曰‘汕碗’,午后散席。”

由于这种风潮自上而下带动,平民的饮食风俗便不可避免地也开始走向丰盛

不只是菜品多样,连果品也甚为考究,还经常性地举办各式宴会。宴会中全用“簇盘”、“糖缠”等物来招待客人,类似于今天的拼盘和果仁糖,极尽奢华,时人皆习以为常。

起初,富家大户宴请宾客,琼浆玉液,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发展到后来中人之家也开始仿效,不绝如缕。“一会之费,常耗数月之食”。

宴会所用菜肴,但求华美异常,种类繁多。在喜宴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明初的喜宴每席不过六盘菜肴,五盘水果,三盏汤水,共计十四样。中期以后,即使不是像喜宴这样正式的宴会,仅仅是菜肴就有十盘。叶梦珠《阅世编》中记述明末中产人家的宴会说:“肆筵设席,吴下向来丰盛。缙绅之家,或宴官长,一席之间,水陆珍馐,多至数十品。即使是士庶及中人之家……有多至二三十品者。若十余品则是寻常之会矣。”


野谈历史


日落而息和“过午不食”是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和传统的理念,普通百姓一天两餐的习惯也就继承和传承了几千年,正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当然,无论哪个朝代的贵族就不能同日而语了,毕竟阶级成分不同。

据考证,到了明代,特别是万历年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已经相当不错了,稻米十元以及这猪肉等等家禽已经摆上餐桌,上流社会和工商业户,在衣食住行上还是十分讲究的,可民间百姓和前朝元代币已经是人上人。

(明朝的日常百姓生活)

我们不妨看明万历末年老百姓生活情景:陈舜《乱离见闻录》回忆明万历时期情景

予生明万历四十六年戍午八月二十六日卯时,父母俱廿三岁。四方乐利,又家海角,鱼米之乡。斗米钱未二十,斤魚钱一二,槟榔十颗钱二文,著十束钱一文,斤内、只鸭钱六七文,斗盐十文,百般平易。

我们可以解释一下他的内容:

我出生在明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明朝的万历末年,父母那时候二十三岁,四方安居乐业,且我家住在靠海的地方,是一个鱼米之乡。购买一斗米不到二十文钱,买一斤鱼才一二文钱,买十颗槟榔只需要二文钱,鸡和鸭六七文,盐十文,有很多交易方式。

从这个解释不难看出,在明朝的万历年间后期,老百姓不但丰衣足食且又安居乐业。物价平稳,农副业十分充足,油盐酱醋柴,可以平等自由交易。

(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再看工商业等其它描述:

穷者幸托安生,差差徭省,赋役轻,十米输千钱。每年两熟,耕者鼓腹,士好词章,工贾九流熙熙自适,何乐如之!

明末人表示万历皇帝远胜于汉武唐宗,是为圣君……

穷人生活在这个年代,感到非常的幸福。各种徭役都取消了,缴纳的赋税也很少。一石稻米才一千文钱,每年两次成熟。 农民们都能吃饱饭,文人墨客们能够安心做文章。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有自己谋生渠道,非常的幸福。

(明代百姓的副业)

通过上面的介绍,无论是上流贵族社会团体,还是工商业的商人,以及普通老百姓,不难看出他们对那时的生活是满意的。

至于明代百姓一日几餐,这个问题也是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没多大区别和差距,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作息时间来确定他们的饮食起居。

当然在明朝的末年,必然由于战乱造成的社会动荡而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也是必然的。

(图片来自网络)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相互分享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欢迎期盼网友们评论留言吐槽。


日尧居k古史


明朝的平民百姓的一般吃菜和粗粮。

冬季一日两餐,夏季一日三餐,农闲食稀,农忙食干。

夏季的一日三餐,也是两稀一干。逢年过节一般才有肉食吃到。

和其他朝代差不多。

《金瓶梅》里面记载虽然是宋代的事,但是体现的是还是明朝的饮食比较丰盛,都是士绅地主阶层的,他们都是一日三餐,而且在饮茶或者晚上还有点心之类的。


老旺民俗传说


首先,在宋朝时,我国百姓就从一日两餐的习惯,改变成一日三餐了,所以在明朝,当然有一日三餐了,不过在冬季日短夜长的时候更多的普通家庭是一日两餐,夏季则是日三餐。

其次,明朝的百姓吃的可比之前的人们丰富的多,主要是因为烹饪技术的完善和许多番外食品的引进,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于是对于吃也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首先,说说烹饪技术的完善。在烹饪技术上,明代与前朝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烧、蒸、煮、煎、烤、卤、摊、炸、爆、炒、炙等烹饪技术。查阅明代的史料,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28道菜都是用独立的烹饪方法做成的,比如火燎羊头、水晶鹅、酿螃蟹、蒸龙肝、炮凤肚、烧芦花猪、糟鹅掌、烩通印子鱼、煎鸡、熬鸡、酥鸡、卤烤鸭、摊鸡蛋、火熏肉、腌螃蟹、王瓜拌金虾、肉鲊炖雏鸡、腊鹅、羊灌肠、馄饨鸡、油炸烧骨、鸡煎汤、蒸羊肉、榛松糖粥、鸾羹。

其次,是番外食品的引进。明代饮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很多外来食材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如番茄、辣椒、南瓜、甘薯、玉米、大蒜都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没有辣椒,今天的川菜、湘菜都无法形成。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番茄鸡蛋汤在明代已经出现。


读史泼墨


从物资上来说,明朝和现在拥有的食材种类相差不大,所以中上层的明朝百姓吃的和现在的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当然,顶级的贵族吃的自然比现在的老百姓吃的好一些,大概也是要吃三顿的……至于下层民众,受制于生产力的因素,在明朝稳定的时候混个温饱,偶尔吃一顿肉,也是可以的,这个时期大部分,也是吃三顿,不过当明朝处于动乱,或某地出现灾害的时候,以当时的执政能力,和救灾能力,能保证不饿死就不错了


女兆丝者东


两极分化严重,士大夫有钱人皇亲国戚穷奢极欲,基层百姓太平时节勉强混个温饱,因为万历几十年没有大的动乱,所以表面看起来还挺繁荣,但其实土地兼并和财富集中已非常严重,小老百姓对天灾人祸的承受能力已变得很弱,所以后来内忧外患一来,很多人就只能逃难卖儿卖女,或直接造反打土豪田地


Leo9045


明朝是封建社会人平均寿命最长的朝代


AK47135712346


从宋代开放宵禁开始,中国人已经一日三餐了。但有没有三餐吃,一看经济,二看心情。比如我就因为经常晚起不吃早餐。


难得浮生闲半日


主食观音土,副食易子而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