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入冬,讓“住”屬性熱起來

樓市入冬,讓“住”屬性熱起來

近來,權威數據反映出的樓市走向處於下行態勢。以四個一線城市為例,國家統計局10月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10月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環比全低於100,這意味著其房價環比齊現下跌。

實際調研的觀感來看,“北京限競房賣不動”、“深圳出現斷供潮”、“某地成立房地產維穩小組”、“房企裁員瘦身”等新聞,都顯示房地產行業進入由熱至冷的拐點,樓市寒冬彷彿真的到來了。

近年來,樓市經歷了幾段快速的價格上漲週期,也經歷過快速的下跌。行業觀察人士表示,房地產行業過去幾年的增長,歸根結底不是常態。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包括政府、房企、中介機構、上下游企業以及普通購房者,都應該正確認識到“有上漲則必然有回落”的市場規律。

當然,樓市的投資屬性使得房地產領域一旦有風吹草動,就觸及普羅大眾敏感的神經。

除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外,房貸利率的變化、新批預售入市規模的程度等也能影響樓市的走向。更重要地是,目前樓市的主要基調自2017年以來,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嚴格執行各項調控措施,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

可以說,近兩年各地嚴格的調控,使得樓市過熱的局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遏制,房地產投資、開發等各個環節都開始理性對待市場變化。購房者也降低了投資預期,房企也主動調整戰略,加快轉型。當然,在樓市投資屬性之外,我們還要更加註重樓市的功能屬性。“房子是用來住的”,住有所居,實現老百姓的安居夢,一直都是監管和政策最需要顧及的方面。

在樓市的投資屬性“入冬”之時,應該讓樓市的功能屬性“熱”起來。一方面,要加大保障力度,推進棚改、公租房、共有產權房等供給規模;另一方面,要有效監管房地產租賃市場,保證租房市場價格穩定。此外,也要加強房地產市場秩序規範整頓力度,嚴厲打擊樓市存在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