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問:我的車用啥機油好?

答:去4s店他們會幫你選擇合適的機油!

去4s店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嗎?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上面圖片是我的國三天錦隨車使用手冊,這個上面寫的明明白白,只能使用夏季粘度等級30或者夏季粘度等級40的機油,我一般都是在廣東省內跑,所以根據我的使用手冊選擇多級機油(也叫冬夏通用機油)W前面這個冬季粘度等級的選擇對於我來說除了跟錢包有關係,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上圖是我一直在4s店購買使用的機油。型號是:CH20W-50,剛開始也不懂啊!看前面是CH,嗯,這個質量等級和說明書是一樣的。後面20w50,咋這麼黏啊?4s店答:“我們這裡是華南,天氣比較炎熱,必須用這個機油,潤滑效果更好!”乍一聽,是這麼回事!粘度大潤滑好了,車的使用壽命不是會更長嗎?(相信有這個想法的不只有我一個人)就這樣稀裡糊塗的用了幾年,每到冬天打車總感覺費勁。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總是自我安慰:機油粘度大,車發動著熱了就好了……到了前年冬天的時候,車子停了二天,啟動的時候感覺打車好費勁好費勁。趕緊給4s店打電話問他們有沒有15w40的機油。回答沒有,全部都是20w50的機油。這也不是那麼回事啊,零上十度打車都費勁,電瓶起動機都是新換的呀!後來乾脆,換機油的時候就去中國石化買了桶“長城尊龍T400”CH4,15w-40的機油。換上這個機油以後感覺一個字:爽!啟動也好啟動了,腳下油門感覺都輕鬆好多。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抱著為什麼的心態不斷尋找資料,才慢慢明白了,原來機油的講究太多太多了!拋開質量等級不談,光一個粘度等級就好複雜。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機油標準都是參照美國人制定的兩個標準:美國石油學會制定了機油質量等級標準。如下圖: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制定了機油粘度等級標準。如下圖: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為了更好的理解,所以文章裡面把多級機油高溫粘度等級(w後面的數字)叫做夏季粘度等級,而把w前面的動力粘度等級叫做冬季粘度等級或者低溫粘度等級。考慮到可能還有單級機油的存在,所以有時候也會把不帶w的機油粘度等級數字叫做:耐高溫粘度等級,簡稱:高溫粘度。

因為查不到最新的SAEJ300-2015及以後機油標準版本,所以文章引用數據都是比較老的版本。

下面談談SAE粘度其中幾個指標

40度運動粘度:這個是為了表示機油在常溫下發動機剛啟動的粘度,如果粘度小,低溫流動性就好,機油就能迅速流動到達各機件以發揮潤滑保護性能。發動機磨損大部分是在啟動時造成的,尤其是冷車啟動造成的磨損最大,只有少部分磨損是在運轉中造成的。所以儘量選擇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會減輕磨損。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我們現在一般都是用的冬夏通用機油。以型號15w40為例:w前面的這個15決定了這款機油的低溫流動性和啟動粘度。這個數字越小低溫流動性就越好,比如:10w40比15w40低溫流動性好,5w40比10w40低溫流動性好。

這些型號40的機油在發動機水溫起來以後(假設水溫80度,機油100度)發動機正常運轉的時候粘度值是差不多的。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就是根據100度機油溫度劃分的20,30,40,50……等等這些粘度級別。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型號呢?請看下節介紹:100度運動粘度

100度運動粘度

SAE認為,發動機熱車正常行駛的時候水溫在80度左右,相對應的機油溫度在100度左右。正常行駛的時候我們的車上機油溫度百分之九十以上時間都是在這個溫度附近,所以這個100度機油運動粘度指標高低就決定了我們的車是否省油的一個關鍵數據。(一般機油官網都有這個數據)

另外,因為有發動機熱管理系統,所以我們的發動機從冬天的黑龍江開到海南水溫高低差別也不會相差太大,比方說你在黑龍江冬天開車水溫80度左右,把車開到海南島水溫也會在80度左右。同樣,與水溫同步起伏的機油溫度也同樣如此。所以說你冬天用啥機油,夏天照樣可以使用。下圖是我們所用機油字母“w”後面的數字所對應的車輛正常運轉時候的機油粘度: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以天錦國三車為例:說明書上面介紹必須使用30,40夏季粘度等級的機油。也就是說熱車正常行駛的時候,國三天錦發動機熱車需要的機油粘度在9.3/16.3釐斯(運動粘度單位1cst=1平方毫米mm2/秒)範圍之內。

這樣車輛正常行駛的時候油膜質量(機油壓力)是有保證的。低於這個數值油膜質量沒法保證,發動機可能會損壞。高了則會費油,畢竟在漿糊裡面划船肯定沒有在水裡划船輕鬆。如果把20w50機油比作漿糊的話,那麼我選擇15w40機油就相當於在水裡划船了。

所以,這臺車根據使用手冊來說可以這樣選擇機油粘度:新車的時候選擇10w30的機油,車舊了可以選15w40的機油(廣東區域)。相對比以前使用的20w50機油來說不僅改善了低溫啟動性能,而且節油的同時也保證了潤滑效果。

粘度指數

好的機油粘度是既要低溫流動性好,又要高溫粘度足夠。機油高溫有多稀,低溫有多稠這二者(機油40攝氏度粘度和機油100攝氏度粘度)之間的關係名詞叫:粘度指數。粘度指數越高就說明這個機油高低溫粘度變化越小(大白話:一般指高溫下機油不會變得很稀)。

下圖是殼牌R4CI-4;15W40機油粘度指數,它的粘度指數是139。礦物油粘度指數超過110就很牛逼的了(殼牌號稱半合成的機油實際上也是礦物基礎油)。足以證明這款機油的優秀。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150℃攝氏度 高溫高剪切粘度HTHS

比如,活塞環在缸壁上面刮的時候,不能刮的太過於乾淨,否則就沒有潤滑效果,這個指標叫高溫高剪切粘度,也可以叫高溫油膜強度。這個油膜強度不能太低,太低的話機件磨損就會大。這個粘度也不能太高,太高的話燃油經濟性就會差。

所以在SAEJ300(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機油標準)標準裡面我們會看到40攝氏度和100℃攝氏度機油運動粘度是一個粘度範圍,而這個高溫高剪切粘度只有一個最低強度要求。前者要求油膜厚度,後者要求油膜強度。也可以這樣理解:40度和100度運動粘度指標主要指的是壓力潤滑部位(比如曲軸軸徑潤滑);高溫高剪切動力粘度主要指的是摩擦潤滑部位(比如活塞環和缸壁之間)。

高溫不變稀,低溫不變稠就是好機油!

大白話總結一下:高溫不變稀,低溫不變稠就是好機油!但是優秀的機油還要具備下面的條件:在很高的溫度下(比如150度)機油飛濺到的光滑表面,即使我們把表面的油擦掉,剩下的油膜也能保證潤滑。比如活塞環刮缸壁,氣門在氣門導管裡的運動,凸輪軸的凸輪和挺杆座的摩擦。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通過數據對比我們看到20w50的機油高溫運動粘度大,實際上高溫下對於車輛的潤滑保護並不15w40強,早些年,機油粘度指數普遍較低,車輛的熱管理差,機械加工精度低等等的情況下對於需要壓力潤滑部位的機油壓力就是主要需求(比如軸瓦部位,增壓器軸承等)。

對於當時容易隨溫度升高而變稀的機油來說,使用更高粘度的機油是保證發動機高溫下的機油壓力和足夠潤滑是首要條件。而今隨著機油質量等級的提高,優秀的熱管理技術的實現以及機械加工技術的進步等,對於需要壓力潤滑的需求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同時,隨著升功率的提升,單位接觸面積越來越小,承力部位壓強也越來越大,對於機油性能要求比較高的地方是活塞環背部,凸輪軸凸輪部位,氣門等高溫高剪切部位。所以,低黏度高剪切值的機油是現在的主要發展方向。大家可以看到國內發動機的標杆康明斯對於機油壓力的要求是隻需要勉強夠就行,同時機油API質量等級要求足夠高。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通過上圖,我們知道,夏季粘度等級30機油150℃攝氏度的時候高剪切粘度值SAE最低要求是2.9釐泊(cp,這是動力粘度單位),15w40機油HTHS的值和高溫粘度等級機油50的HTHS值都是3.7cp。

這個數值基本上確定了我們選擇機油粘度可以達到的最稀的邊界值。 所以15w40機油可以替代20w50粘度等級的機油,因為在最惡劣的高溫高剪切環境下它倆的抗剪切值是一樣的。

可以認為:粘度等級20w50以上的機油現在應該退出公路貨運車市場了。因為在目前的道路運輸環境下,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嚴重超載。隨著排放的升級,公路柴油貨車在用車的車況也對比以前大大改善。高粘度等級的機油逐步退出公路貨運市場也應該水到渠成了!潤滑油粘度等級的降低會更加節省資源和能源。這應該是大勢所趨!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真實案例:4S店推薦的機油未必靠譜,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編後語

見過太多的4s店,不管什麼車型,過來就給你換20w50的機油。完全無視廠家說明書要求,黏度大固然對車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害。但是,廠家工程師在做車輛匹配和標定的時候各個工況都是在說明書標明的機油粘度等級範圍之內做的啊。更換說明書範圍之外的機油,發動機性能表現肯定會有差異。自己的車需要換什麼機油,只要看看說明書,就相當於在向廠家工程師直接諮詢。只有它(說明書)是最權威的,任何的小道消息都可能會誤導我們!

​關注卡車之家,網聚卡車人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