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正”到“忠武”:文臣武將的諡號高低是怎樣排的?

從“文正”到“忠武”:文臣武將的諡號高低是怎樣排的?

古代文臣武將的最高諡號有兩個:“文正”和“忠武”,歷代名士以能得到這兩個諡號為畢生的榮耀,不少人到臨終時還在為自己的諡號擔憂。

“文”

文臣一般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諡號,搭配的字有正、貞、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

唐朝時,諡號最好的是“文貞”。魏徵、張說諡“文貞”。宋朝時,因為宋仁宗叫趙禎,為了避諱,“文貞”改為“文正”。到了夏竦被擬定要諡為文正的時候,司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司馬光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自宋朝以後,文臣頂級的諡號就是“文正”,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清代。

除了頒給重臣之外,這個諡號也常常頒給那些儒學、禮學的一代宗師,這時的象徵意義更大。

在唐朝,得到“文正”諡號的有:魏徵、宋璟

在宋朝,得到“文正”諡號的有:范仲淹、司馬光

在明朝,得到“文正”諡號的有:張居正

在清朝,“文”原則上只賜給入過翰林的大臣,但偶爾也有例外(左宗棠)。

文正:清代為文臣最高榮譽,不允許出現在內閣提出的候選名單中,只能由皇帝圈定,總共只有八人得諡。最著名為曾國藩。

文忠:傳統諡號中最佳,在清代僅次於“文正”。李鴻章、榮祿得諡。

文襄開疆拓土的大臣可得,著名的有洪承疇、福康安、左宗棠

“武”

武將一般以“武”為第一字的諡號,搭配的字有寧、毅、敏、惠、襄、順、肅、靖等。

單諡"武"一個字為最高,其次便是以武開頭的二字諡號。

在宋朝,武官的諡號等級最高的是“武忠”,其次是“武勇”,然後與“武”搭配的字分別是穆、剛、德、烈、恭、壯等。

在明朝,武將的諡號有變化,與“武”字搭配組成二字諡號的用字依次為寧、毅、敏、惠、襄、順、肅、靖。徐達――徐武寧王,諡號“武寧”,是明朝諡號最高的武官。

諡號“武”字的一般就是單純的武將,會打仗就行。

“忠”

文臣武將都可以用“忠”為第一字的諡號,搭配的字有文、武、定、烈、簡、肅、毅、敬等。最高等級的“忠武”,一般是有定社稷、平江山的人才能擁有此諡號。

得到過這“忠武”諡號的有:諸葛亮、王猛、尉遲恭、郭子儀、韓世忠、岳飛(宋理宗時追認)、常遇春、張玉。

到了清朝,諡「忠武」的大多都是鎮壓太平軍的。比如向榮、塔齊布、鄧紹良。

趣聞

晚清重臣張之洞,自恃功冠群僚,當他得之曾國藩死後獲諡“文正”感到不服氣,憤憤然道:“曾國藩這傢伙也能諡‘文正’,那我又該得諡如何?”可憐他哪料得到自己身後,竟然僅得諡“文襄”,不但遠比不上曾國藩的“文正”,而且比李鴻章的“文忠”還低。

明朝有個叫李東陽的大儒,眼看要掛了,他的好朋友大學士楊一清來看他,見他臨死前還在為諡號擔憂,就說了:皇帝說了,給你“文正”的諡號,沒想到李東陽聽到後,立馬在床上向楊一清磕起頭來。可見“文正”一詞有多大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